/
第九章 向教會挑戰

發佈日期:2020/12/17
  • 分享至:

訪客

一八六九年二月,金邦尼在歐洲得到更多支持後,便返回埃及,展開他的第五次傳教旅程。四位新傳教士與他一起,他們是一位神父、一位神學生、一位修女和一位女教友。金邦尼不把工作局限於神父,而是開放給任何願意致力於傳教事業的人。


23 - La Stella Matutina copy.jpg

金邦尼一抵達開羅,便以受贈得來的物資,開設一所藥房。同時,他購買了第三座房子,用作新校舍,並聘用非洲的女教師。開羅位於來往遠東的其中主要貿易路線上,因此,金邦尼能會見不少路過的人。一八六九年七月,孟買宗座代牧萊昂.默連主教返回德國時,途經開羅,並看到金邦尼的工作。這一切給默連主教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後,他在科隆發表演講時,對聽眾說:「我的朋友,你們要對金邦尼的偉大工作充滿信心,而最重要的,是要對金邦尼本人充滿信心,因為天主把最艱辛的傳教事業託給他。在印度,我須克服很大的障礙,但與金邦尼相比,我的工作只是個安樂窩而已。我認識金邦尼,後世的人將紀念他的名字,因為他已找到給非洲傳播福音的方法。我來,原本是為我的傳教區籌募經費,但我會把全部籌得的轉給金邦尼。他幾乎一無所有,他的需要比我的更大。的確,科隆市定會為幫助這個傳教會而感到驕傲,因為有一天,它的會祖將被稱為「中非的方濟各.沙勿略」。默連主教的講話尤其重要,因為這是出自一位經驗豐富的傳教士之口。如果他沒有仔細反省金邦尼的思想和工作,一定不會發表如此積極的演講。默連主教特別邀請聽眾們信任金邦尼。顯然地,默連主教對他的評價很高。


金邦尼出席大公會議

其它在開羅探望過金邦尼的人包括三位主教,他們均途經那裡去參加梵蒂岡召開的大公會議。金邦尼跟這幾位主教會面後,立刻寫信給巴爾納波樞機,請示他能否去羅馬,向大公會議講述非洲教會的需要。這次大公會議是繼特倫多大公會議後三百年來首次召開的,全世界的主教都將出席這次會議。這是一個喚起整個教會關注非洲問題的好機會。因此,一八七O年三月金邦尼重返歐洲,並出席大公會議,擔任卡諾撒主教的神學顧問。

在羅馬,金邦尼起草了一份提議,呈交大公會議,並得到六十五位主教簽署,請求與會者「至少以同情的眼光看一看非洲。」金邦尼提醒他們,非洲的面積比歐洲大兩倍,人口也佔世界的一大部份,不過,它仍被教會忽視。文件要求主教們尋求方法,派遣工人來到這「被棄遺的天主的葡萄園」,並「邀請整個天主教會,呼籲所有基督徒子民提供有效的援助,來實踐這事業。」

金邦尼指出,出席會議的主教來自世界各地,卻沒有人來自中非。因此,他希望主教們能派遣年輕神父前往非洲工作,好實踐這事業。

vaticano-i.jpg

大公會議受到義大利獨立戰爭與加里波爾迪進攻羅馬所干擾,金邦尼的提議因而未被討論。然而,這文件仍是重要的,因為它提醒了教會的傳教本質。金邦尼要求主教們「復甦教會的宗徒精神,好使非洲的民族能應邀加入教會並被教會吸引。」他幫助教會意識到自己對世界、對非洲所肩負的使命。我們亦看到金邦尼的能力:他可以率直地提醒主教們,他們所行使的真正職權,要求他們致力實現使非洲子民和所有基督徒子民「同歸一棧,共屬一牧」的理想。金邦尼十分尊重羅馬的權威,但他亦清楚看到自己本身的義務,就是讓羅馬當局能夠意識到自己對非洲所懷有的義務。


與非洲共存亡

大公會議後,金邦尼再次踏上歐洲,探望他的支持者。他訪問科隆的支持者時,首次提及他的傳教士的座右銘 ‒ ‒ 「與非洲共存亡」,顯示出他們如何深切地投身非洲。歐洲之行期間,金邦尼嘗試讓其工作在自己死後也能繼續。一八七一年十二月,他為一八六七年成立的男修會,草擬了「修會會規」。一八七二年一月一日,他創立了女修會,即今天的「金邦尼傳教女修會」。同時,他致函開羅的傳教士,支持他們前往南方的喀土穆和科爾多凡的計劃,好能在內陸成立傳教會。


這次工作的結果,就是在一八七二年五月,羅馬批准這兩個修會正式成為傳教會,並委任金邦尼為中非的副宗座代牧,換句話說,他雖是神父,但在那地區擁有主教的全權。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雖然金邦尼是獨自一人,也相當年輕,但他已喚起整個歐洲為非洲做點事。他只要求羅馬批准他分擔中非的部份傳教事業,卻得來由埃及以南直至中非大湖區,由東面紅海至西面(現今札伊爾附近)整個地區的職權。而且,這個責任是由教會清楚地、正式地授予給他的。




 
瀏覽次數:571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