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新的開始

發佈日期:2020/12/17
  • 分享至:

重返非洲

除了這三位神父外,金邦尼還邀請聖若瑟顯現會的三位修女幫忙。其後,十六名非洲女青年也加入他們的行列,其中九人來自馬扎學院,七人來自歐洲其它修院。一八六七年十一月,金邦尼偕同這些助手,從馬賽乘船往埃及,展開他的第四次傳教旅程。金邦尼在啟程那天,寫信給卡諾薩主教,說:「若不是為了耶穌和為祂贏得靈魂,我們無法活下去……我們的船隻已準備好啟航,雖然我們在前方看到美麗的水平線,但我們預期在埃及要忍受不少痛苦。還有,為使天主的工作得以發展,艱難與十字架必隨之而來……我們承諾,為了使天主的工作成功,我們將放棄一切。」

傳教隊於十二月初抵達埃及。一八六八年元旦,他們在開羅開辦了兩所學校,一所女校,一所男校。這兩所學校亦兼作藥房和醫院之用,也收容一些逃脫主人的奴隸。

13.1 - Cairo 1873 copy.jpg

不久以後,資金全數用光了。一八六八年,金邦尼決定返回歐洲籌款。他先往法國,期間,他有機會到拉沙肋特著名的聖母殿朝聖。在那裡,他參加了一個把非洲託付給聖母的禮儀,而且應邀為禮儀撰寫祈禱文。金邦尼知道報章將刊登他的禱文,於是,他善用這次機會,讓更多人知道非洲的需要。他的禱文指出,雖然非洲是最被人遺忘和最艱辛的傳教地區,但它在「整個教會的宗徒事業裡,佔了最重要的地位。」他也再次提及那「計劃」書的宗旨,指出非洲的民族對教會貢獻良多。他在非洲發現很多人具有良善和慷慨的心腸。毫無疑問地,讓所有人類,即天主的所有子民們,「成為一體,平等地接受善牧照顧」的時候到了。他也引述聖經有關人們獲邀參加婚宴的比喻。金邦尼認為,如果非洲仍被拒於天父的宴席外,便有所欠缺。


計劃的新宗徒與同工

金邦尼離開法國後,便前往德國,向科隆一群支持他的教友們進行演講。他在演講時,提到奴隸制度的影響,敘述「由於戰爭和商人的貪婪,數以萬計的受害者從自己的家園被人擄走。他們要面對種種邪惡,且被詛咒,再不能見到自己的家人和出生的地方。而且,他們必須終生背著奴隸的軛。」金邦尼還一併介紹那些與他一起工作的傳教士,包括四名非洲婦女:她們原本是奴隸,後來在維羅納和開羅的學院讀書。現在,她們已成為他的同工,也是他計劃的初果。他說,他很重視他們和他們的工作,因為「他們就要成為非洲內陸的首批宗徒。」

Suore donne.jpg

金邦尼繼續說:「只有祂,在加爾瓦略山上光榮犧牲的那一位,願意使奴役永遠從地上消失。祂向人宣告真正的自由,召叫每個國家、每個人,成為天主的子女,使這些重生的人能向天主呼號『阿爸,父啊!』只有祂能拯救非洲脫離奴役。只有基督宗教能給那仍處身奴役的人類大家庭帶來完全的自由。基於這個信念,我們非洲重生的工作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把這段談話跟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作比較,是很有趣的:「凡受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懼;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是基督的同承繼者;只要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與他一同受光榮。(羅8:14‒17)受造之物仍懷有希望,脫離敗壞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受造之物都一同嘆息,同受產痛。」(羅8:20‒22)

我們把這兩段說話作比較時,會發現若干近似的地方:奴隸、天主子女、恐懼與自由、阿爸,父啊!等。金邦尼亦常常提及十字架,相似聖保祿講論基督苦難。聖保祿談論受造物期待獲得自由,金邦尼則講及人類大家庭仍處於奴役之下。聖保祿描寫受造物受著產痛,金邦尼則談論著非洲的重生。

金邦尼的談話呼應聖保祿的談話。我們似乎可從這篇聖經,了解金邦尼的禱文和他計劃的背景。有人認為,金邦尼採用聖保祿的這篇書信來祈禱,並默想奴隸的境況、十字架和非洲的重生等。

聖神的恩賜來自十字架和耶穌的復活,並產生新生命。對金邦尼來說,聖神的恩賜將解放非洲的民族,如同聖保祿所談及的意義。同時,對金邦尼來說,只有福音能使飽受奴役的非洲得以釋放。使那些重獲自由的奴隸子女返回自己的家鄉,向自己的人民傳播福音,正是這種新自由的象徵。

金邦尼在開羅的學院惹來不少反對。奴隸制度蓬勃起來,是由於主人不用支付薪水給奴隸,所以奴隸是廉價勞工的來源。人們尤其強烈反對給奴隸教授基督宗教的教理,因為奴隸一旦意識自己身為天主子女的尊嚴,他們便明白自己再不是人家的奴隸。因此,對金邦尼來說,聖神恩賜所有人呼號『阿爸,父啊!』這就是奮力爭取受壓迫者獲得自由的核心力量。


高瞻遠矚

金邦尼從科隆來到巴黎,組織了一群顯貴來推行籌款工作。他的工作已超越了國界,但為了加以發展,他希望在巴黎開辦一所與維羅納修院相似的修院。然而,羅馬方面並不支持這項計劃,他只好放棄。儘管計劃無法如願,我們卻可從金邦尼的意念看出他視野的廣闊和深信天主的心。因為正當歐洲各國紛紛強調國家獨立之際,他卻把不同國籍的人,聚集在自己的修院一起工作。

從金邦尼在維羅納、科隆和巴黎的工作,我們可清楚地看到,他對那些提供支持的教友組織充滿信心。他清楚知道,他能在歐洲各地開辦類似的修院並返回非洲,全因為那裡有足夠的青年願意在傳教站工作,也有不少教友樂意支持他們。




 
瀏覽次數:552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