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聖母經》作者特別的一生

發佈日期:2020/12/17
  • 分享至:

每個生命都是重要的

《又聖母經》作者Herman of Reichenau特別的一生

HermannofReichenau.jpg


很少人認識赫爾曼·賴歇瑙(Herman of Reichenau),他是天主教會常用的祈禱經文《又聖母經》(拉丁語:Salve Regina)的作者。他生於西元1013年,父母來自中世紀德國的貴族。他出生時身體殘缺,有唇顎裂,腦性麻痺,脊髓彎曲肌肉萎縮癥。傳記記載:『他彎腰駝背,綽號〈乾癟〉:他不能直立,不能走路;他甚至要坐上那張為他特別訂製的椅子上,其實都是困難重重;他的手指癱軟萎縮了,因此很難寫字;他的嘴唇和上顎變形,致使他說話不清很難令人明白。』不難想像,他們把他歸類為殘廢者(今天我們說的成身心障礙者)。


他的父母意識到無法給他妥善的照顧;因此,當他七歲的時候,他們安排他留在本篤會隱修院附近。在修士們的照顧下,通過在隱修院建立的友誼,並在那個對學習有幫助的環境中,奇蹟發生了:他的智力和內心健康的成長。他們發現,他的身體雖然嚴重受損,可是他的智力非凡。後來他成為了一位天文學,神學,數學,歷史和詩歌創作的學者。那位從前被認定是殘廢的人,變成能說流利拉丁文,希臘語和亞拉伯語的天才。


f4aa88ae-4dad-4b94-9947-5e718753f620.jpg


能成就這些事蹟,是因為他必須時常忍受疾病帶來的痛苦煎熬。傳記作者強調,在他的整個生命中,沒有一個時刻,他可以感受到『舒適』,他超越任何痛楚。雖然如此,古籍形容他為『愉快,友善,通達博學的;永遠面帶笑容;忍耐,充滿喜悅。』結論是,每個人都喜歡他。


許多時候,痛苦讓我們變得自我封閉,並憤世忌俗。一個像赫爾曼那麼嚴重的病人,如何能變成這樣受人歡迎?他的生命如何能變得如此豐盛?面對宇宙的奇觀,他的思維為何能變得如此開放?秘密隱藏在他的信仰內,信仰讓他看透每樣東西,包括大自然、文化、科技、人類…甚至是他的病痛—與創造者同在的關係內,在耶穌基督復活的光照中。從這觀點出發,每樣事物就能獲得一個無窮大的價值:痛苦、工作、學習、每個細微的動作,和每次在有限條件下努力去活得有意義,在那裡,我們可以找到自己。


赫爾曼在一般社會中,就算不直接被淘汰,也是容易被忽視的人。可是,在教會內(先是他的家庭,然後是隱修院),像他這樣的脆弱生命,也會被安撫和珍惜。被愛這有影響力的經驗,轉化了一個被認為無用的生命,成為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晚年他失去視力,那時他開始創作美麗的讚美詩。其中最有名的,是赫爾曼創作的《又聖母經》,和《仁慈的救世主母》(Alma Redemptoris Mater / Loving Mother of the Redeemer)。兩首讚美詩後來都成為教會禮儀中,祈禱的重要部份。這些讚美詩充滿了愛和虔敬,令人喜悅的歌曲,是出自一位嚴重患病的受苦者,和不能熱情表達生命內心深處的人:沒有任何心理治療,可與他的信仰,與隱修院的團體生活的幫助可以相比。他的生命活得精彩又充實,西元1054年他去世了,享年41歲。1863年被列為真福品。


赫爾曼祈禱的文字與旋律,仍然在全世界的聖堂內不斷被傳頌著,並見証著在主的眼中,每個生命都是尊貴的,並值得被愛的事實,因為基督救贖了所有:包括我們的罪惡、痛苦、死亡。這就是基督宗教。


當我們還沒走完了自己的“涕泣之谷”時,在這瘟疫中的聖母月,可以以“又聖母經”的美麗言辭祈求聖母的代禱,好能夠在信仰中找到平安與意義。


『萬福母后!仁慈的母親;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甘飴,我們的希望。厄娃子孫,在此塵世,向妳哀呼。在這涕泣之谷,向妳嘆息哭求。我們的主保,求妳回顧,憐視我們,一旦流亡期滿,使我們得見妳的聖子、萬民稱頌的耶穌。童貞瑪利亞,妳是寬仁的,慈悲的,甘飴的。天主聖母,請為我們轉求,使我們受基督的恩許。阿們。』


a4e933d1-ed01-42a3-af02-586e169a3d91.jpg



 
瀏覽次數:740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