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裂中建立共融:泰澤羅哲修士的生平

發佈日期:2020/12/17
  • 分享至:

2020年8月16日是泰澤團體創始人羅哲修士(Brother Roger Schütz)逝世十五周年的紀念日,這位屬神的人幫助了眾多年輕人發現他們信仰中的美。

羅哲修士出生于瑞士西北部、與法國和德國西端邊境接壤的一個州。當他跟父親一樣被任命為瑞士基督教歸正教會牧師時,他要走傳統基督新教的道路似乎是理所當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羅哲修士當時二十五歲,他毅然舍棄瑞士中立國的舒適生活,動身前往法國,創立一個旨在尋求基督徒之間修和的基督團體。

要在戰區內建立基督團體只是理想,談不上實踐。然而,羅哲修士在其姊姊珍尼維芙(Genevieve)協助下,設立了一家小店,提供具重大實踐意義的援助——為難民尤其是被遺棄的兒童和不斷遭納粹迫害的猶太團體的成員提供安全居所。

安全居所——由兩間荒廢房屋組成——座落于一個名叫泰澤的小村莊——在1940年的地圖上幾乎找不到這村莊——離當時將法國一分為二的分界線數公里。分界線以南是“自由區”;以北是「德國占領區」。居住于邊境,建立共融,是天主賜予他所創立的小團體的特恩。他曾寫道:“基督是共融……祂來到世上,并不是要再創立多一個宗教;祂來是要讓萬有在上主里得以共融……‘共融’是教會其中最美麗的名字。”然而,羅哲修士的信仰在1942年受到考驗,因為他的行蹤遭人通報予要緝捕他的德國警察。

要中途放棄理想實在容易;但羅哲修士和三位神學家弟兄在戰爭即將結束即1944年返回泰澤,以建立羅哲修士念念不忘的那個團體——一個強調基督徒合一的團體。在1949年復活節,這團體承諾終身獨身、終身共享財物、終身簡樸。

由于泰澤村莊的教堂被空置,羅哲修士和他的小團體便提出使用教堂的申請,而批準該申請的正是當時在巴黎出任羅馬教廷駐法大使的安哲洛· 龍嘉理大主教(Archbishop Angelo Roncalli)即后來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羅哲修士這樣說:「我親身經歷了原來的基督教信仰與天主教信仰的修和,從而找到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1950年,團體已有12位修士。1965年,修士人數增至65位。2005年,羅哲修士被殺害,當時,團體有逾100位修士。1969年,法國教會領袖弗朗索瓦·馬蒂樞機主教(Cardinal Francois Marty)批準天主教徒可以加入泰澤團體。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出任羅馬教廷駐法大使時,他稱泰澤為“那個小小的春天”。1962年,他邀請羅哲修士以觀察員身份與其弟兄馬可斯·杜侖(Max Thurian)一同出席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其后,杜侖修士也成為天主教徒。

這或許自然地促使法國新教聯合會對于羅哲修士和泰澤不太熱忱,尤其是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于1986年“受心靈驅動”到泰澤朝圣以后。在一次官式造訪法國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繞道前往泰澤,當時有7,000位年輕人入住在修和堂周邊的帳幕。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他們說:“一個人路過泰澤,就如同走近了水源。旅行者可以停下腳步,喝點水止渴,然后再上路。你們都知道,團體的修士們不想留住你們,他們只想借著祈禱和靜默,讓你們可喝到基督許諾的活水,可認識到祂的喜樂,可辨識到天主的臨在,可響應祂的召叫,繼而再出發去見證祂的愛,去服務你們堂區、學校、大學和工作地方中的弟兄姊妹。”

1986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離開泰澤時發表講話,強調羅哲修士所提出基督徒共融合一的意向。他在講話中說:“你們知道我個人多么念念不忘于合一,視之為我牧靈上第一使命。為此,我仰賴你們的祈禱。由于你們渴望自己成為一個『團體的比喻』,你們將幫助所有你們遇見的人,按照其教育的成果和良心的選擇,忠于他們所屬的教會。但也請幫助他們一再深入天主計劃中的教會,也就是共融的奧跡中。”

羅哲修士于2005年8月16日在泰澤晚禱時,被一位精神錯亂的羅馬尼亞年輕婦人襲擊;一位和平使者這樣離開了世界。他如同耶穌一樣,為著世界的美善,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作為給予天主的禮物。

更重要的影響或許會存留在成千上萬蜂涌到泰澤和參加團體自1978年起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聚會的年輕人的生命中。這些聚會讓年輕人有機會聚首一堂體驗簡樸的團體生活;同時也有機會與追求和平生活的志同道合者相遇和一起祈禱:不管他們是來自世界的另一端抑或是來自使人蒙受痛苦的派系分裂的對立面。在這個兩極分化的世界,我們需要更多像泰澤一樣的地方,因為那里的共融并非空泛理想而是具體的終生承諾。




 
瀏覽次數:763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