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非洲與死亡

發佈日期:2020/12/17
  • 分享至:

一八五七年九月,六位馬扎傳教士從的里雅斯特啟航,前赴埃及。金邦尼也在其中,這也是他的首次傳教旅程。他們在聖地稍作停留朝聖後,便繼續前往中非。金邦尼寫信給父親,描述他們沿尼羅河往下走的旅程:在河流的兩旁,都是遼闊而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覆蓋大地並保護了野生的瞪羚、羚羊、獅子和長頸鹿,景色跟加爾達湖大相逕庭。傳教士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往喀土穆;然後,他們在酷熱中度過三星期難受的航程,最終抵達深入南蘇丹的聖十字傳教站。


在聖十字傳教站的工作

新傳教士們著手佈置居室。金邦尼在另一封信中,講述他們的工作。其中一人負責木工,製造一些基本的用具,例如藥櫃、木盒、餐桌等。一人做菜、另一人洗熨,金邦尼自己則負責裁縫。在他們居住的地方,人們講著各種他們不懂的語言,因此,他們先學習了較為普遍的丁卡語。他們做了一個簡單的生字表,盡力用阿拉伯語來溝通。那時恰逢雨季,他們全都患了病。到了第六週,成員中的奧利波尼神父就因病去世。奧利波尼神父垂危的時候,仍對他的同伴說:「即使你們只剩下一人,也不要放棄。天主願意讓這傳教站和非洲的歸化繼續下去。我確是為此而死。」這番話給金邦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在往後的日子裡鼓勵著他。

Oliboni don Francesco 2 copy.jpg

由於雨季的關係,傳教士與外界隔絕消息。最終傳到金邦尼的消息,就是他的母親去世了。他時常稱讚父母所作的犧牲,讓他成為傳教士:他深深覺得再不能要求有更慷慨的父母了。他獲悉母親逝世後,禁不住向其中一位同伴傾吐內心的哀傷,也寫信給他的表弟,說:「我既已捨棄了一切,難道天主連這犧牲也要嗎?願天主受讚美。但是,這使我很心煩意亂,我的母親去世,現在只剩下父親獨自一人。」

信件亦道出其他傳教士相繼去世的消息。事實上,這些年來,沿著尼羅河傳教站工作的傳教士當中,已有十九人去世。金邦尼與其餘仍倖存的,都是身體虛弱和發著高燒。因此,一八五九年一月,他們決定放棄聖十字傳教站的工作,返回非洲。

這次北上到埃及的旅程需時六個月。金邦尼在路上寫信告訴一位朋友,他經常發燒,並害著痢疾。「這些疾病使我虛弱得多了,令我感到快要死去。身邊的人都勸告我離開中非,至少離開一段日子,然而,這都不是我所願意的……但接下來該做什麼呢?看來除了心悅誠服地接受天主的旨意外,沒有別的選擇了。目前唯有回家,等待聖神新的推動罷。」

此時,金邦尼在非洲已度過了兩年光陰,但因種種困難,實際上在聖十字站工作的時間只有十一個月。儘管如此,十年前,即一八四七年,最先一批傳教士前往非洲這一地區時,沒有一人能在這樣的氣候下逗留和工作。所有人都患了瘧疾,且只有少量藥物,因而無法治好熱帶疾病。傳教士唯一的通訊和運輸工具,就是在河上使用船隻,或是在橫度沙漠時使用的駱駝。這些工具十分緩慢,例如由蘇丹往埃及便需時數月,而且,由於經常受到水災或旱災的影響,路線也不確定。這些早期的傳教士不能預先作好準備,以應付可能遇上的困難。此外,在那時候,對外界的人來說,非洲是一處未探明的地方,他們也無法在事前先做妥善準備。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先驅。


十字架的經驗

金邦尼決定從事神職工作前,曾花了兩天跪在十字架前祈禱。他漸漸明白到,夢想和渴望在非洲工作,意味著自己的生命將充滿個人的痛苦和損失。他的父母曾養育八名子女,但其中七人已離世。明顯地,金邦尼是在某程度的不幸和悲傷中成長。在決定成為傳教士的時候,他十分關心這為父母所帶來的痛苦:他們將失去他,也許永遠再見不到他。他在非洲寫給父母的信裡指出他感覺得到他們的失落,也知道母親的感受:「我每天是那麼惦念著你們,也想著你們為天主所奉獻的犧牲。我永遠愛慕你們,感謝你們的犧牲,為我所做的一切。不少人為我們祈禱,但我認為你們所誦念的每一篇聖母經,都更為寶貴,因為它發自一顆為光榮天主而完全奉獻自己的心。」金邦尼在母親過世後五個月才獲悉時,深深體會到,這犧牲對他和父母的意義。

金邦尼立刻回信給父親。雖然他極力安慰父親,但字裡行間卻流露出他莫大的悲傷。一字一句,除了表達出孝心外,也是從心底發出的呼喊、呻吟。他用了三頁紙的篇幅,描寫為基督受苦是如何偉大,而只有一處提到母親:「我歡欣雀躍,因為她比以前更接近我。」這封信有很多處顯示出,金邦尼明白度基督徒生活和宣講福音時要蒙受苦難。他敘述教會也是透過犧牲而成長的。他讚揚天主,因為天主以這方式來眷顧他們。他也承認,「在某些時刻,人性的軟弱能使他們陷入深切的哀傷,但我知道,藉上主的恩寵、聖母的助佑,以及那些愛我們的人的轉禱,我們能從這份哀傷中提升到更超越的思想裡去。」

從這信的內容看,金邦尼盡力嘗試安慰自己。他的信德沒有因此而薄弱,反而看到他如何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了解十字架的意義。昔日金邦尼曾默觀生命的際遇,今天他也默觀這一切。

Comboni Croce.jpg

金邦尼獲悉母親去世前不久,目睹他的同僚奧利波尼神父去世。奧利波尼神父只在聖十字傳教站服務了五週。母親和奧利波尼神父二人的死亡令金邦尼領悟到,成為傳教士也是一種殉道。

他從失去家庭、母親和朋友中,體驗莫大的難過與哀傷。只有親自經歷這種哀傷和失去,而不懦弱逃怯,才能明白它的意義。


耶穌苦難的臨現

金邦尼看到自己的生命臨現了耶穌的苦難、死亡和復活,從而領悟失去的意義。他之所以能夠從各種經歷中看到天主的臨在,能夠寬恕他人、憐憫他人,並非因他否認那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而是因他擁抱痛苦、把痛苦跟十字架結合。因此,在一八六八年,當他的新學院受到強烈的反對,他能寫道:「降生成人的天主,用十字架來顯示自己的大能,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十字架是善人真正的安慰、支持和力量;它造就了偉人,讓他們準備,貫徹履行光榮天主、拯救人靈的偉大事工。」

金邦尼能夠在其際遇中看到上主的臨在:「他感到天主與他同在,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在他的身旁。由於天主臨在、十字架也臨在。然而,對金邦尼來說,十字架的痛苦並不重要,而是它的力量才重要。如同聖保祿一樣,他因基督的十字架而感自豪。這十字架的力量是從哥耳哥達的高峰頂端湧現出來,然後使整個宇宙充滿它的力量,而且能夠把中非轉變成祝福和救恩的地方……十字架所發出的力量是溫柔的,不會毀滅:它降臨在靈魂上,並更新它們,如同清涼的露珠。」金邦尼所說的這番話,反映他透過生命的經歷,默觀復活的主,理解失去和痛苦的意義,並在其中找到交付生命的經驗,找到復活。

從他以下所寫的話語,我們可看到這種整合:「我已經看到並明白,對我來說,十字架是這樣的一位朋友,常常如此地接近,令我選擇它作為終生的、永不分離的新娘……我鍾愛的新娘給非洲重生的工作帶來生氣。」因此,金邦尼的苦痛不但是為自己,也為他人成就了充滿意義和生氣的生命價值。


在復活的主內喜悅

受苦的基督臨現在金邦尼的生命裡,而復活的主也隨之臨現。透過滿懷希望、熱愛他人、在周遭環境中保持喜樂、懂得享受人生等,金邦尼在生命中與復活的主相遇。

復活的主讓金邦尼充滿樂觀和希望。一八六六年,他寫信給他的朋友方濟.布里科洛,說:「我對天主充滿信心。我確切知道,這計劃就是天主的旨意。」在喀土穆,一些人講述他的生平。其中有一位回教徒,名叫賽義德.穆罕默德.塔哈,見證了金邦尼如何「相信一切事情均來自天主;他總是信任天主的。」

復活的主也臨現在他與人建立的友誼中,他的書信常常表達出一份對人的溫情。他敘述其中一位表親的女兒時說:「親愛和可愛的埃爾米尼亞最近好嗎?我時常想起她。請代我送給她萬千個吻,告訴她,雖然我們相隔兩地,但沒有使我們疏遠。告訴她,多年以來,我一直樂於與她保持一份特別的感情,如某些人一樣。我從不後悔一直愛她,即使在這遙遠的地方,也因愛她而感到欣喜。」他寫給父母的信也充滿感情,尤其表達跟他們在天主內合一。他對父親說:「我的心時常向著你,每天想念你,在工作中也從不曾忘記你。天主指引著我們的事務,在祂內我們擁有一位好管家,一位忠信的朋友,一位親愛的父親。」

金邦尼的書信洋溢著他對周遭世界的喜樂。他喜愛所有的聖地、開羅的日常生活、尼羅河沿岸的原野生活,看來好像「令人心醉的伊甸園。」

10 - Khartoum, ai tempi di Comboni copy.jpg

金邦尼懂得如何保持輕鬆和享受人生。有一次,有人送給他幾瓶酒,他向對方提及,「為了天主的更大光榮,也祝你和我們健康,以下是我們享用美酒的情況:一、我在開羅的學院與所有的神父一起享用了兩瓶。二、一瓶用來跟我們的好朋友、基督修士會的院長一起享用。三、我們在阿斯曼那裡誤用了一瓶:我們為了款待把傳教站轉移給我們的兩位方濟會士,想開一瓶普通的酒,卻錯用了你送來的其中一瓶。四、我把最後一瓶藏在皮箱裡,沒有人知道的;我們將於九月十四日在科爾道凡飲用,慶祝耶穌聖心代牧區成立。你可知,如果在中非有幸享用這樣的美酒,簡直再好不過了!……我們喝這些酒時,就像享用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瓊漿玉液!

透過這些平凡的方式,金邦尼分享復活的主的生命。身為傳教士,他把生命留給其他人。




 
瀏覽次數:410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