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遇聖言


 心遇圣言 

 

 主日福音的默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4月14日 复活期第三主日

心遇圣言


勿像鬼魂般过活!基督的复活光照我们信德的物质层面


 23-duccio-coronamento-della-maesta.jpg


「耶穌站在他們中間,向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眾人都害怕起來,想是見了鬼。耶穌向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害怕?為什麼心裡疑惑?你們看看我的手、我的腳,分明是我。你們摸摸我,應該知道:鬼是沒有肉軀和骨頭的。你們看:我是有的。』」(路24:36-39)


傍晚时分,当走进空无一人、漆黑一片的圣堂,或路过墓地时,谁不会感到背后发凉?或许我们在上周清明节期间,也有过类似的阴森感觉。「对鬼魂的恐惧」是一个真实的普遍现象,并存在于所有文化当中。有时候,它只是一种直接来自无意识的非理性感觉——很可能是投射出我们内心的恐惧。我们真正害怕的,就是未知,也就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


教会承认「魂体」的存在,但关于「鬼魂」的官方教导却不是十分具体,并留有讨论的余地。据悉圣人们的灵魂会出现,去给予鼓励和指导。炼狱中的灵魂通常会前来请求代祷。据说地狱的灵魂有时会出现,向我们灌输对邪恶力量的畏惧。然而,教会发出严厉的警告:「一切形式的占卜应该抛弃:无论是求助撒殚或魔鬼、招魂或其他误以为能够『揭露』未来的做法。」(《天主教教理》2116)由于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永远是祈祷,特别弥撒感恩祭,并相信天主的眷顾会在我们处理这些异常现象时引领我们。

 

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复活的基督显现时,门徒们当时的恐惧。这并不是他们首次误以为耶稣便是「妖怪」,第一次便是发生在一场暴风雨中,当时耶稣在水面上行走(谷6:49)。超自然的现象是非常可怕的。此外,在门徒们的辩护时,我们必须记着,耶稣的身体在复活后出现了变化。祂的身体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物理性限制,祂能够瞬间出现或消失,可以进入已上锁的房间,祂的外表可以变化,甚至连祂最亲密的门徒都无法认出祂来。


本主日的福音(路24:35-48)清楚地强调了这些显现的真实性:复活的基督不是死人的鬼魂。祂有「肉躯和骨头」,甚至在门徒面前进食。福音的核心讯息,超越了几乎所有宗教信仰都包含灵魂死后仍然生存这个单纯的信念;

 

相反,福音肯定了基督对死亡与罪恶的完全胜利。因爱我们爱到极点,祂的身体在十字架上受尽折磨,如今充满圣神的德能,进入了光荣的境界。祂的复活预示着我们的肉体,在末日时也将完全分享天主的神圣生命。


戴都良说:「肉体是救赎的铰链(Caro cardo salutis)。」耶稣肉身的复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证明了物质世界(包括我们身体)的美善,以及一切物质在救赎工程奥秘的作用。

 

路加所针对的希腊文化,只重视现实的精神和非物质方面。然而,天主降生成人和复活传达了相反的讯息:爱需要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选择,并按照耶稣在福音中教导我们的那样生活,这样才是真实的。我们被创造为肉身与灵魂的合一体,这意味着我们永恒的福乐(或永死)也必须包括我们肉身的复活。


教宗方济各经常提醒我们,当信仰「非实体化」是危险的,它使人们「无法在他人身上接触基督受苦的肉身,并自困于各式各样的抽象理论。」(《你们要欢喜踊跃Gaudete et Exsultate》宗座劝谕,37)我们对肉身复活的信德,鼓励我们关顾受暴力和不公义对待的受害者、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甚至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复活基督的肉身显现提醒我们,我们的物质生活十分重要。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十分重要。我们的人际关系很重要。我们在面对悲剧和疾病等生活环境时所作出的选择十分重要。当然,我们日常平凡的工作也很重要。


认识到我们平凡的生活的神圣性,包括其喜乐与挑战,能让我们活得更充实、更有目标。复活的基督邀请我们像祂一样充满热情和意义地拥抱生活,而不是像「鬼魂」一样匆匆而过。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4/1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3rd-sunday-yr-b/


2024年4月7日  复活期第二主日  慈悲主日

心遇圣言

 


复活主基督的呼吸及慈悲之油

為治愈這混乱的世界

 

gesc3b9-risorto.jpg


因为怕犹太人,门户都关着,耶稣来了,站在中间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门徒见了主,便喜欢起来。耶稣又对他们说:『⋯⋯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嘘了一口气,说:『你们领受圣神吧!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得赦免;你们保留谁的罪,谁的罪就被保留。』(若20:19-22)


我们有太多理由,将自己关在黑暗的房间里,害怕外面的世界,就像门徒们在经历耶稣被钉十字架后一样。每天的新闻不断地提醒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中。但是,孤立和恐惧并不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它只会将我们在外面看到的混乱内在化。可幸的是,正如本主日的福音(若20:19-31)所强调的那样,讲述了复活的基督首次向门徒显现的事迹,就好像呼应着《创世纪》第一章般,天主非常清楚如何处理混乱。


在《创世纪》的第一章,我们读到天主的灵魂掠过开初的混沌,从那无形、黑暗旳虚无中,天主创造了一个充满光明和生命的有序宇宙(创1:1)。在最后晚餐中,耶稣将门徒们组成了一个充满爱的团体,并透过分享自己的体血所带来的生命,渗透在其中。然而,在基督被捕并被处死的痛苦事件后,门徒们重新陷入混乱的状态:在黑暗中,满是恐惧、分裂(犹达斯的背叛,多默的缺席)。


然而,基督并没有停留在门徒紧闭的门外。复活后,祂进入了门徒们的混乱之中,在这个惊恐的团体中,祂恢复了「爱的秩序」,并说:「愿你们平安」。瞬间,他们变成了新造的人,充满了生命和喜乐:「门徒见了主,便喜欢起来。」(第21节)


在《创世纪》中,我们都读到「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内吹了一口生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创2:7)正如天主将生命注入亚当的身体内一样,复活的主也将圣神注入恐惧的门徒体内,同时派他们去面对他们想要逃离的危险世界:「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第21节)圣神是「赋与生命者」(正如在《信经》所宣认的一样),也是派遣我们去完成使命的力量。


在逾越三日庆典开始、于主教座堂举行的圣油弥撒中,我特别留意期间「嘘气」的象征意义。众所周知,礼仪中祝福及祝圣的三种油:病人圣油、慕道圣油,以及至圣圣油。在圣油弥撒中,病人圣油及慕道圣油被祝福,以在信友生活中发挥特定的作用。但因为在圣洗圣事、坚振圣事及圣秩圣事中,以及祝圣祭台和奉献圣堂时,至圣圣油则有着核心的角色, 主教隆重地祝圣它。


在宣读祝圣祷文之前,主教按照礼规,在承载油品的容器开口处嘘了一口气。主教的「嘘气」让人联想起天主的气对原始混沌的作用,也让人联想起复活主基督给充满恐惧的门徒的圣神恩赐,正如本主日福音所回顾的那样。在圣洗圣事中,藉着被抹上圣油,我们倾注了圣神,并融入在基督内。正如《天主教教理》所解释,「傅油礼阐明了『基督徒』一词的原意就是『受傅油者』,这名称源于基督本身,祂就是『天主以圣神傅了』的那位。」(《天主教教理》1289)


主教简单的一个呼吸、一个嘘气,确实蕴含着深远的神学意义。我想强调的是,透过圣油弥撒的礼仪,我明白到复活当天门徒们所经历的,我们完全能体会到;它在我们领受圣礼时已经发生了!藉着圣油,我们领受了圣神,同时也被派遣出去,将天主的仁慈和宽恕带入了这个危险而混乱的世界:「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得赦免。」(第23节)


一些古代神修作家认为,希腊文中的「elaion」(油)与「eleos」(慈悲/怜悯)在词源上有联系,这并不奇怪。每当我们将恐惧托付给天主,并努力透过慈悲之举战胜分裂和孤立的力量时,我们就完全活出了我们领洗时所领受的恩典。这种恩典比我们自身和周遭世界所经历的混乱更强大。摆脱孤立,充满希望: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4/0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2nd-sunday-yr-b/


2024年3月24日 基督苦难主日(圣枝主日)

心遇圣言

 

无光环地站在十字架下,双目凝望耶稣

 

Croce Damiano1.jpg

 

 您可能对「圣达勉(San Damiano)」十字架并不陌生。圣方济.亚西西当时只有20岁出头,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他就是在这个十字架前祈祷时,听到天主的声音对他说:「重建我的圣殿」。十二世纪,一位佚名艺术家绘制了这个十字架,后来被遗弃在亚西西附近的圣达勉堂,直到年轻的方济发现了它。


我特别喜欢这个十字架,因为上面有许多人物和标记。此外,十字架上的耶稣并不是痛苦的身躯。相反,祂笔直地站着,双目睁开,散发着复活的希望。祂的双手不再紧握着,而是张开双手,作出欢迎的姿态。正如在上主日的福音中,耶稣所说「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12:32)


在今年圣枝主日,在耶稣荣进耶路撒冷后,我们将聆听《马尔谷》福音所载主耶稣基督的受难始末(谷14:1-15:47)。马尔谷详细描述了耶稣所受的苦难。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取自《圣咏》第22章那绝望的问题:「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之后,耶稣便大喊一声,就呼出了最后一口气,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亡的那一刻,在这里被描述晦涩难懂,与圣达勉十字架上的宁静感觉截然不同。

但是,十字架上的一个细节,与马尔谷对基督之死的描述,却不谋而合:「站在十字架对面的百夫长,看见耶稣这样断了气,就说:『这人真是天主子!』」(谷15:39)


这位负责处决耶稣的心硬百夫长,似乎被耶稣的死深深打动了。他在马尔谷福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篇福音中的开始:「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谷1:1)在叙述耶稣一生的过程中,马尔谷一步步地邀请我们探索耶稣身份的奥秘及使命的意义。耶稣非常谨慎,没有过早透露,以免发生误解,尤其是避免扮演政治领袖或奇迹创造者的角色。在马尔谷的描述中,耶稣严厉地命令人们不要告诉任何人所作的医治;在驱魔后又命令人要保持沉默,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神圣身份。甚至在伯多禄宣认信德后,耶稣也斥责他,因为伯多禄拒绝接受耶稣所作有关自己死亡的预言。(谷8:31-32)


只有这位异教徒百夫长,能坦然解开耶稣真实身份的奥秘,并认出十字架上耶稣的神性。透过这样,他含蓄地承认,即使在人类经历中最黑暗的角落:死亡的孤独中,也有可能找到天主的临在。作为一名见惯暴力和不公的人,这位百夫长在奄奄一息的耶稣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比他每天在工作中经历的邪恶更强大,或许在他自己内心也是如此。


圣达勉十字架下站着五个主要的人物。左边是圣母玛利亚和所爱的门徒若望;右边则是玛利亚玛大肋纳,以及革流巴之妻玛利亚。他们全部都头戴光环,唯独百夫长没有。


然而,他们当中只有这名没有光环的百夫长,专注地看着耶稣。正如教宗方济各曾写道:「天主无限地超越我们,总是令我们惊叹,并不由我们决定在什么环境下与祂相遇,因为与祂相遇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并不取决于我们。凡是希望所有事情都清晰明确、尽在掌握的人,必然想掌控天主的超越性。我们也不能用定义说天主不在什么地方,因为天主以祂选择的方式,奥妙地临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而我们不能以假设的定论予以否定。即使当某人的生活非常不幸,即使我们看到他的生活遭受陋习或瘾癖所支配,天主也在临在于他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主要是由圣神而非我们的想法所引导,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寻找上主,而且必须如此。」(《你们要欢喜踊跃,Gaudete et Exsultate》宗座劝谕,41-42)


在圣周期间,我们这些远不是圣人,还是想和那名没有光环的百夫长一样,要站在十字架下凝望着耶稣。我们也像他一样,渴望在心灵及世界最黑暗的角落中,发现天主的临在与怜悯。就像马尔谷教导、就像慕道者在踏上领洗的旅途中一样,只有一步接一步,我们会进入基督的复活。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3/2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palm-sunday-lent-yr-b/



2024年3月17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

 【心遇圣言】

 

在四旬期的最后阶段,让我们如麦子般活着!


unnamed.jpg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若12:24)


四旬期第五主日的福音(若12:20-33)中的每一字都饱含深意。耶稣来到耶路撒冷参加逾越节,在这个节日里,以色列民庆祝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但今次不同:耶稣将经验自己的越逾,战胜罪恶和死亡,进入复活的生命。


在前往耶路撒冷度逾越节的人中,有一些希腊人,可能是正式或非正式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当提到他们不是以色列人这个事实,表明教会未来「ad gentes,往普天下去」的使命,即:向所有人见证基督圣死与复活的普世意义,也就是本主日福音的核心。


对慕道者来说,四旬期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因为他们即将结束为入门圣事作准备的旅程。在这趟旅程中,他们向教会提出了「想拜见耶稣」(若12:21),也就是那些希腊人向斐理伯所提出的一样。福音中没有描述这些希腊人与主的直接相遇,这可能是为了避免仅仅满足于他们想看到奇迹的好奇心。然而,耶稣的话意在引导他们与主进行更深层次的相遇,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相遇。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有多困难,特别是在我们死亡的时候,都有可能与主相遇:「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若12:24)又或根据另一种译法,麦子仍然是「孤独的」。当我们承担起耶稣这个「麦子逻辑」,并将自己的生命作为礼物送给他人时,我们便能与耶稣相遇。


福音中所述的「麦子」就是基督自己。祂在受苦难和死亡时所承受的一切背叛、折磨、嘲笑、鞭打与茨冠苦辱、被打穿透⋯⋯这一切并不只是人类残酷而成的「意外」,也不只是为我们赎罪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祂作为那颗具生命的麦子要「破裂」的一部分,好能让天主恩宠的果实充满整个世界。


四旬期提醒我们,不论我们是幕道者还是领洗已久的教友,我们参与这个奥秘都遵循着相同的模式。这看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却是好消息。这意味着我们的痛苦、在生活中面临的悲剧、失败与挫折、在孤独中流下的眼泪,甚至我们自己的死亡,都不是不幸和毫无意义的事件,或者更糟糕,是一种诅咒。在与基督结合的过程中,在「麦子逻辑」中,这一切所有都会成为天主生命重生的一部分,这过程中亦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慈悲,宽恕,怜悯和以爱自我奉献。这些就是所谓的「圣神的果实」。


我记得有位亲爱的朋友:Amy,她得悉自己患有癌症后,决定参加慕道班,并最终接受入门圣事。她希望透过治愈的奇迹「拜见耶稣」;但奇迹并没有发生。相反,她在准备死亡的漫长旅途中,特别是在她代母与新加入信仰的兄弟姊妹的帮助下,学会体验耶稣爱的临在。她的葬礼充分地体现《天主教教理》中所说的:「在尘世的朝圣旅程中,教会好比母亲那般,透过圣事,怀抱着基督徒,也陪伴他走到人生路途的终点,把他交托在『天父的手里』。教会在基督内向天父献上祂宠爱的子女,且怀着希望,在地里播下那将光荣复活的肉身的种子。」(《天主教教理》1683)


「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12:32)只有进入这种自我奉献的逻辑,即「麦子逻辑」,我们才能真正与耶稣相遇,并在我们生命中的所有事件,甚至是最痛苦的事情中,体验到祂的临在。只有运用这种「麦子逻辑」,我们才能在弥撒圣祭中认出基督;在这里,耶稣最终于「希腊人」相遇,即:来自各时代和文化,并一同聚集在教会、复活基督家庭中的所有人。


教会就是恩典的果实和丰收。教会因基督这一粒麦子而诞生,因为基督为世人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肉身(参阅若6:51)。在四旬期仅余的一星期里,愿我们透过服务、宽恕、谦卑和团结的行动,使这恩典的果实变得更加丰硕。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3/1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lent-yr-b/



2024年3月17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喜乐主日

心遇圣言

 

无条件的爱,是对抗不信任毒液的良药


5MtN.jpg

 

四旬期第四主日又名「喜乐主日」(Laetare Sunday)。「喜乐」一词的拉丁文「Laetare」意思是「欢喜踊跃!」。在我们继续四旬期的忏悔旅程(祈祷,守斋和施舍)时,有时确实会消耗我们精神上的力量。在喜乐主日,教会容许我们怀着喜乐的心情,去期待即将到来的复活节庆祝活动,去时刻谨记天主对我们无限的爱。


在本主日的福音(若3:14-21),耶稣提到《旧约》中一段著名的经文:「正如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他内得永生。」(若3:14)


耶稣所指的是《户籍纪》中叙述的一个情节。以色列人在旷野中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因暂时缺少食物和水而抱怨:「你们为什么领我们由埃及上来死在旷野?这里没有粮食,又没有水,我们对这轻淡的食物已感厌恶。」(21:5)故事续指,天主派火蛇到他们中间,咬死许多人,以作惩罚。


在《旧约》中,天主的惩罚常常被描述为我们罪恶的具体后果,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错误选择的后果。在这个特殊的例子中,《圣经》将以色列人的抱怨与毒药作比喻:抱怨像毒药般摧毁了对天主的必须有的基本信任,免得无法生存。他们被苦难蒙蔽了双眼,忘记了天主已把他们从奴役中解救出来,忘记了在此之前,天主一直为他们提供生活上所需的一切。


数天前,我参与了一个为「独身者」的活动,就是没有婚姻圣召或度奉献生活召叫的天主教徒。教会近期的文件都承认他们在基督徒团体的角色,并鼓励他们见证在领洗时获得的那份普遍召叫,去爱和服务。虽然独身的状态给予一份自由,是已婚或度奉献生活者没有的,但常体会的孤独感会使单身生活成为旷野中的旅程,甚至因为没有伴侣或团体而他们责怪天主。


在我的分享中,我引用教宗方济各的一些话,他谈到我们在进行神修辨别时,经常遇到一个困难的必要性。他说:「许多人,包括基督徒在内,也如此认为:耶稣也可能是天主子,但他们对祂是否希望我们幸福,持怀疑态度。有一些人担心,要是认真对待耶稣的提议,就意味着毁灭自己的生活,使我们的渴望、我们最大的抱负受到屈辱。」(周三公开接见,2022年9月28日)教宗方济各坚持认为,「我们恐惧或怀疑天主的旨意并不是为我们好,这种诱惑有时会贯穿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内心焦躁不安、彷徨不定,甚至感到痛苦。」

不只是独身人士,但我们所有人都经验这负面的感觉,就好像毒药般,使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变得不健康,甚至有毒。教宗最后道,只有在祈祷中加深对天主的亲密,我们才能认识到祂的关爱与临在,并在可信的宁静中作选择。


故事还继续指出,天主命令以色列民制造一条铜蛇,悬在木竿上(户21:8)。那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铜蛇,就保存了生命。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能得到治愈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这种精神上的毒液,并清晰地调整这种对天主错误的形象。


正当我们临近圣周,本主日的福音邀请我们「排毒」,摆脱一切怀疑与不信任的毒液,将目光投放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天主的善与怜悯最崇高的呈现:「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心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因为天主没有派遣子到世界上来审判世界,而是为叫世界藉着他而获救。」(若3:16-17)


只有这样,我们的祷告才能成为子女般信实的行动,去响应满怀慈悲的天主,即使坚信在困难的环境中,祂也会照顾我们。祂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而死,所展现无条件的爱,是治愈我们孤独和不信任的唯一解药。透过与祂共融,尽管十字架会带来痛苦,但我们仍能获得喜乐,勇气和力量,并带着希望继续我们的生命之旅。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3/0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lent-yr-b/



2024年3月3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心遇圣言


耶稣洁净圣殿:不是带来空虚,而是为带来圆满


926399.jpg


近十年来,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向许多人推介了「整理魔法」。其基本理念是,不要让我们有限的生活空间,被不必要、闲置东西吞噬,这些杂物必须扔掉。必要的、有用的、能给我们带来正能量的物品,反而应该保持整洁有序。重要并不是简单地「扔掉」或 「减少」不需要的东西, 并深切地意识到我们与所有拥有的物品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从而能够选择使用它们的方式。例如:我们能选择施舍给穷人。在整理空间的同时,我们也该创造合适的气氛,来面对内心的混乱,并获得力量(和勇气)去处理这些混乱。


「整理」(Decluttering,有时被翻成「断舍离」)不仅涉及物品,也能涉及人际关系。这并不是说,要完全与带来负面影响的人隔绝,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缺乏爱德。相反地,这意味着我们要意识到人们给我们带来的情感负担,并决定为此做些什么。这可能是指在某种关系中加强界限,但也意味着要原谅某些人,或勇敢地完全中断那些不再于我们生命中出现的人的联系。


我们的思想也需要整理……最难整理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脑袋。我们不断地受到大量的讯息和刺激轰炸,导致脑袋总是处于超负荷的状态。


在本周四旬期第三主日的福音(若2:13-25)中,耶稣「整理」圣殿中不重要的东西:「在殿院里,耶稣看见卖牛、羊、鸽子的,及坐在钱庄上,兑换银钱的人。耶稣于是用绳索做了一条鞭子,把众人连羊带牛,都从殿院赶出去,又倾倒了换钱者的银钱,推翻了他们的桌子。耶稣对卖鸽子的人说:『把这些东西从这里拿出去,不要使我父的殿宇成为商场。』」(14-16节)


所有这些祭祀的设置都有着好的初衷,为遵守礼仪,但最终却分散了人们的注意,使他们无法体验圣殿所代表的意义:天主的爱与盟约,临在与祂的子民当中。天主的盟约,就在梅瑟刻着十诫的石版,这两块石版原本存放在圣殿的核心、圣所的约柜中。他们的宗教虔敬,最终沦为外在的、物质的和肤浅的层面,最终扭曲了本应与立约的天主建立亲密的、改变生命的爱的关系。


在四旬期期间,教会要求我们生活更简朴,调整我们太奢华的生活,并多关顾那些受苦的人。但单单「整理」是不足够的。试想想,近藤麻理惠在诞下第三个孩子后,对整理家屋的严谨态度有所松懈,为孩子们「凌乱」的必需品腾出了空间。在一次的电视节目中,她说:「直到现在,我还是一名专业的整理师,所以我一直尽全力保持家里整洁。现在我意识到,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享受在家里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一个好的家不单要整洁,还要有在家中生活的人之间爱的关系。

 

清理圣殿也是如此。耶稣的目的并不是要清空圣殿。空荡荡的圣殿縰然整洁,没有心的话却毫无用处。耶稣清理圣殿,好能将祂的爱、慈悲与怜悯,注满圣殿的空间。祂成为圣殿的重心,成为与天主与天主子民之间的联系。祂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一次而又永远地成为所有人的祭献,我们在每一次的弥撒圣祭中都铭记于心,祂的祭献是为我们堕落的人性,带来救赎和新生命的唯一祭品。


为我而言,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整理」我们的信仰,当中可能包括摆脱这样或那样的传统、礼仪或敬礼。作为人类,我们都需要一些外在的行为,来表达我们的信仰。关键是要让耶稣和祂的福音,成为我们与天主关系一直跳动的核心,然后让这种关系成为我们家庭、工作和社会承诺的核心,即使在面对困难时也该如此。正如教宗方济各在论及圣女小德兰的文件中写道:「在最后几天的痛苦中,小德兰能够说:『除了爱,别无所依』。最终,只有爱才值得依赖。」(《是信赖》宗座劝谕,45)这就是圣殿的内心。只有经过整理、净化的心灵,即使面对死亡,也能确认这一点。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3/0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lent-yr-b/

 

2024年2月18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心遇圣言】

 

与您的野兽在一起


4e7c0eb909e601750b5f41d69285640f--religious-art-metropolitan-museum.jpg

 

「耶稣在旷野里,四十天之久,受撒旦的试探,与野兽在一起,并有天使服事他。」(谷1:13)


马尔谷福音非常简洁地描述了耶稣受洗后,到旷野长达40天的退隐生活。马尔谷福音并无描述耶稣所受试探的内容,只略略提到与「野兽」在一起。


对这个不寻常的描述,神学上的解释是主要集中在耶稣完成了默西亚的使命,即:恢复受造物在原罪后被破坏的和谐。圣经中经常提到,野兽不能伤害天主所祝福和派遣的人(例如:达内尔,保禄等)。


但是,「野兽」也可能与我们的内心恐惧有关。譬如,我自己害怕蛇,永不接受与蛇在一起。旷野是一个无处藏身的地方,只有寂静。耶稣进入旷野,就是为了聆听天主的声音,不过却出现了其他的声音,而这些声音的出现,都是为了分散祂的专注力,要祂无法聆听和信任祂的「阿爸」。我们内心恐惧的声音,也许就是这些声音的其中之一。


在其他福音中,均记载了撒旦的试探,除了「食物」(避免成为渴求的),「欢呼」(滥用神迹来吸引人们的钦崇与赞赏)和「权威」(透过权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试探之外,耶稣在开始公开传教生活之前,必须面对的最大障碍,或许是祂自己内心的恐惧,而「野兽」就是很好的象征。


恐惧能瘫痪我们


恐惧某程度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它能警告我们危险即将来临。然而,恐惧也会阻碍我们变得慷慨与无私,以及阻碍我们清楚地做出人生的决定。


我们的恐惧不是自愿的:它们蕴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源于一些甚至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和记忆的事件。恐惧与我们内心的创伤有关,而肉身却神秘地记下了这些创伤。我们试图压抑它们,但当它们不被发现时,它们便会留在我们意识的背景中,并影响着我们的选择。我们会用很多方式将这些创伤合理化,因为「感到恐惧」往往被认为是羞耻的:「我不害怕,只是我不需要/我不想这样做!」我们经常对自己说,我们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但是,我们用来回避恐惧情景的能量,往往比我们用来面对恐惧情景的能量还要大。恐惧会吞噬我们,甚至瘫痪我们的生活。


与恐惧「共存」


当我们孤身一人、毫无防备时,恐惧会更明显地显示出来。在我看来,40天的旷野生活,是耶稣了解自己恐惧的过程。祂没有逃避恐惧,也没有与恐惧作斗争,而是让恐惧出现,并拥抱恐惧。透过与恐惧「共存在一起」,耶稣学会了认识它们、面对它们,并从中学习。我毫不惊讶地发现,耶稣对天父的无条件信任,以及祂对弱者和边缘者的怜悯,都是在学会应对恐惧的过程中所得到和成长的。祂之所以能告诉别人「不要害怕」,全因为祂自己学会如何面对恐惧。而应对恐惧的第一步,就是给恐惧空间,容许它们出现,并耐心倾听这些恐惧要告诉我们的一切。换句话说,我们不必害怕我们的恐惧。如果我们不忽视或压制恐惧,恐惧本身就蕴含着勇气的种子和信任的智慧。


勿忘寻找天使


虽然在孤独的旷野中,我们很容易会产生恐惧,但天主绝不会让我们完全孤独地面对恐惧,「有天使服事他。」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天使」,当我们感到无助时,天使们会以不同的方式伸出援手。寻找这些天使吧,尤其是当你需要长时间与内心的「野兽」相处时。不要把自己孤立在恐惧的黑暗深渊中:向能倾听自己的人伸手,并为自己祈祷。天主眷顾你的方式是无限的,即使你觉得自己身处在孤独的旷野荒漠中。


四旬期:一段与我们内心野兽共存的时期


教会鼓励我们在四旬期内增加静默和祈祷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愿意静默下来,不单是因为我们沉迷于电子产品、依恋这些产品带来的刺激,还因为我们害怕面对内心的恐惧。耶稣与野兽共存在一起那么久,这已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更深入地走进自己的内心,不要害怕在那里会发现甚么。透过拥抱真实的自己,包括那只「内心的野兽」,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比你内心深处的恐惧更加强大的临在,以及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真正使命。


「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过。」(希4:15)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2/1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st-sunday-lent-yr-b/


 

2024年2月11日  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心遇圣言】


农历新春前后所需的灵魂「大扫除」


CNY-Spring-Cleaning-Hacks.jpg


本周末,全球华人都喜乐地欢度农历新年。鲜艳的桔树、通红的对联、闪亮的灯饰布置着我们的街道、家庭和堂区。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感谢天主赐予我们的一切,并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护和引导我们。这也是我们与家人亲友欢聚一堂的时刻,除了美味丰富的食物外,还能分享我们的生活、经历和希望。


「除旧迎新」就是农历新年的精神。因此,在年廿八都会有「年廿八洗邋遢」的大扫除传统,即在家里及工作场所进行大扫除的深度清洁。是时候清除杂物及污垢,特别是衣柜和抽屉的隐蔽角落,扔掉破旧的东西等。若我们的家或办公室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我们便更容易迎接新年带来的正能量,以及连带的希望与各种机会。一个人的外表和形象,也应体现出这种崭新和积极的精神。因此,许多中国人都会在新年穿新的衣服,剪新的发型来迎接新年。


本主日的福音(谷1:40-45)以一名需要身心灵的「大扫除」的痳疯病人作开始。如今,若早期得到诊断,痳疯病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在过去,此病被认定为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为了保护整个社会,梅瑟法律对痳疯病人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安排。一旦确诊痳疯病,患者会立即被视为不洁的人,并被隔离在村镇之外。为了避免健康的人无意中接近,痳疯病人被要求撕破衣服,并大声呼喊自己的存在。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后,我们都明白这些措施所带来的痛苦与孤独!更糟糕的是,痳疯病(就像一般疾病一样)都被认为是天主的惩罚:痳疯病人不仅与所爱的人隔绝,也与天主隔绝。痳疯病人被认为不洁(可能他们自己也会如此认为),不配站在天主台前。的确,这个可怜的人从里到外很肮脏不洁,十分悲惨。


这痳疯病人跪在耶稣跟前说:「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第40节)耶稣也作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伸出手摸了摸他。除了有被感染的风险外,触摸不洁的人还意味着在礼仪上也变得不洁,是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的。但是,天主子耶稣是来向那些感觉与祂更疏远的人,展示天主慈悲的面容,祂的触碰是一种激进的方式,去宣示天主就在那些受苦难和感到孤独的人身边。对于天主的慈悲而言,没有甚么污秽是无法治愈和洁净的。


「『我愿意,你洁净了吧!』痳疯病立刻消失,他就洁净了。」(第41-42节)在这次彻底的大扫除后,痳疯病人立即去见司祭,以证明自己的病已经痊愈;我心想,他很可能在洗完澡、换下破烂肮脏的衣服后,立即跑回家,欢喜地与家人和朋友团聚。接下来可能会是一场多么欢乐的宴会!他的精神层面已焕然一新,与家人团聚、与天主和好:耶稣的治愈让他的生命重新得以完整。我们祈求在农历新年的感恩与朝拜,透过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的时光,我们也能得到同样的恩典。


按照中国传统,在农历新春期间,不容许扫地和扔垃圾,否则会把你的幸运财运也扫走、扔走。传统上到了初五,便能将过年期间所有垃圾清理干净,俗称为「送穷」,以迎接好运与财运。


从灵性层面上说,今年的圣灰礼仪也在年初五。虽然守大斋会带来一些不便,但四旬期的开始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提醒我们不断需要天主的恩典,来保持心灵的洁净和生命的完整。四旬期的规律(祈祷,守斋,行善工,办修和圣事)会帮助我们感受到耶稣正在触摸我们的生活,以防止自我主义、肤浅和冷漠的尘埃很快着落堆积在我们生活的隐蔽角落,使其变得不透明、不健康。换句话说,四旬期会帮助我们避免回到新春前大扫除时刚摆脱的「旧我」,也是真正的「除旧迎新」。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2/0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6th-sunday-ordinary-yr-b/


2024年元月4日 常年期第五主日 

【心遇圣言】

 

伯多禄岳母伺候服事的一堂课

 


Jesus-heals-Simon-Peters-MIL.jpg


过去数周里,有三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修生被祝圣为执事:澳门教区的邓浩文执事、陈柏霖执事,以及香港的圣言会黎势海执事。所有参加他们祝圣大典的人,都为他们的慷慨奉献而深受感动。


「执事」(deacon)一词源于希腊文动词「diakoneō」(διακονέω),有着「服务」的意思。事实上,执事圣职的职责,特别是在礼仪和在照顾痛苦者两方面,均源自于基督的服务榜样,因为祂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玛20:28)


这个动词也出现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谷1:29-39),但它所指的并不是在团体中具特别地位与责任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伯多禄的岳母。「西满的岳母正躺着发烧;有人就向耶稣提及她。耶稣上前,握着伯多禄岳母的手,扶起她,热症立即离开了她;她就伺候他们。」(谷1:30-31)


在福音中,所选择的词语及在叙述的位置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是圣史马尔谷首次使用「伺候」(服事)这个动词,而这个奇迹也是马尔谷福音叙述的首个医治。我们本以为耶稣会用一个更轰动的行径,来开始祂的传教,好能让人们相信祂的神圣性。相反,只是单单的治好发烧症状,就只是这样?一粒药、一粒扑热息痛也能做到呢!


圣经学者却强调了这福音叙述的重要性。奇迹从来不是仅仅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展示的能力。在福音的其他地方,「耶稣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这么多的神迹,他们仍然不信祂。」(若12:37)。奇迹是耶稣所作的标记,是向那些怀着信德目光、天主怜悯,以及当今天主国度的临在的人,所展示的标记。


乍看之下,这个特殊的奇迹似乎微不足道,但它却被放在马尔谷福音的开首,因为揭示了所有其他奇迹的意义。耶稣把我们从特定的罪恶(附魔,疾病,死亡)中解救出来,使我们恢复服务他人、伺候的能力。服事是那些效法跟随师傅、跟随基督的人的显著特征。祂是天主的独生子,「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斐2:6-7)耶稣整个生命就是一个单一的服务、服事行动。祂,承担了我们的人性。祂,服从了天主圣父的旨意。祂,为门徒洗脚。祂,在十字架上献出自己的性命,作为我们所有人的赎价。


我们在本主日福音中,读到「服务」就是行动中的爱:「把所有患病的,及附魔的,都带到耶稣面前。全城的人都聚在门前。耶稣治好了许多患各种病症的人,驱逐了许多魔鬼。」(谷1:32-43)但是,伯多禄岳母的回应却与众不同。耶稣一治好她的病,她随即便开始服事:也就是说,她开始效法基督,成为一名真正的门徒。


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妻子母亲是谦卑服务的典范:与丈夫母亲相比,她的地位不那么重要,但她们往往非常尽心尽力地照顾家庭。在过去一年中,我至少遇到了五名妻子的母亲,愿意协助照顾新生儿的家庭。在有些情况下,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负担也很沉重,但她们还是满怀爱心地承担了下来。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认为这奇迹就是为了解释妇女在教会中的角色。伯多禄岳母对获治愈的回应就是我们所有人——不论男女——的榜样。在门徒的团体中,服事、伺候不只是女性的工作,也是每个人的工作。那些在团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必须懂得服事,正如所有已领洗的人,甚至刚刚学习、有意跟随耶稣的慕道者,必须懂得服事。


经过一天繁重的伺候,我们读到「第二天早晨,天还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谷1:35)默祷给予我们力量去服务、去伺候他人,还有助于分辨最佳的服务方式,这对于避免倦怠或过度自认为重要十分重要。耶稣在祈祷结束时决定说:「让我们到其他地方去,到邻近的村镇去吧!」为了继续服事的工作,我们还需要控制自我,让天主的怜悯成为我们行动的核心,而不是被我们内心的骄傲左右。我们获祝圣、领受神圣职务的人,也需要谨记这一点。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2/0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ordinary-yr-b/


2024年1月21日   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心遇圣言】

 

小行星,珍贵的鱼,失落的灵魂:

不断寻觅的赏报


fishers-of-men.jpg


 早前阅读到一篇报道,称澳门培道中学的天文小组近日发现了一颗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主带小行星,我对这消息感到十分兴奋。虽然今次这个发现,是本澳学校首次作出类似的发现,而该天文学社亦称为是「偶发事件」,但其背后却包含大量的工作。天文小组成立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研究小行星。在发现宇宙中那颗闪闪发亮的小石头前,他们不得不接受、不拥抱一段长时间的「黑夜」。


这有点像钓鱼。如果怕水,亦没有耐心,那钓鱼并不是你的事儿。你首先需要了解和接受大海,以及海洋所隐藏的一切危险,并且要有足够的毅力,才能钓到非常珍贵的鱼。

本主日的福音再次讲述耶稣召第一批门徒的事迹:「当耶稣沿着加里肋亚海行走时,看见西满和西满的兄弟安德肋,在海里撒网;他们原是渔夫。耶稣向他们说:『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他们便立刻丢下网,跟随了耶稣。」(谷1:16-17)


耶稣的这一词句,主要旨在赞叹两个门徒作为渔夫的技能,因为这项技能可以有效地用于建设天主的国。圣召从来不是凭空便会产生的:圣召植根于我们个人的历史与经验上。天主永远不会抛弃我们的过去,因为历史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相反,祂的召叫会先救赎和医治我们的过去,最后才开启一个新的未来。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耶稣口中「渔人的渔夫」这个比喻。常识告诉我们,捕鱼就是将鱼脱离海水,亦意味着要杀掉牠。而「钓人」这个形容,听起来也很不尊重,为了个人的得益而去「钓」人,甚至是一种暴力的方式。


但《圣经》中的思想却截然不同。以色列民一直害怕不可预测的海洋威力:人们相信海洋深处潜伏着怪物。人们很容易被海洋淹没。在《创世纪》中,天主首先需要先推开大海,才能在陆地上造人而赐给他生命。因此,按照《圣经》的逻辑,要成为「渔人的渔夫」意味着将「人们」从死亡 (海水)带进生命。


渔人在海面上工作,但他们的工作环境从来都不是完全安全的。风暴和海浪经常突袭渔船,甚至使它们沉没。要成为「渔人的渔夫」,就意味着要有勇气去面对(有时甚至需要沉浸于)《圣经》中海水所象征的东西:死亡的领域和剥夺人类真正生命的黑暗。「钓」人,就是让他们自由地呼吸天主的爱和恩典,就如在《创世纪》中,天主从混沌中创造了我们原祖父母之后,在他们内吹了一口生气一样。而圣召总是一种「重新创造」(re-creation)。


透过洗者若翰的洗礼,许多人到约旦河去洁净自己,那里的水象征着人类的罪。耶稣的首个公开的举动,就是将自己浸到约旦的河水中。有一天,这些罪恶的浪涛,最终将祂的生命淹没,甚至在十字架上断送自己的性命。然而,透过祂的「浸沉」水中,祂找到了并拯救了我们。


要成为「渔人的渔夫」,就是要仿效耶稣,并分享祂的生命。圣女小德兰在生命最后数个月被病魔吞噬的时刻,经验了这种「浸沉」人类绝望之水的过程。她明白到何谓失去天主,因而与当时越来越多自称为无神论者的人们休戚与共。教宗方济各强调,耶稣承担了世人所有的黑暗与罪恶时,就在那一刻,圣女小德兰「感到自己是无神论者的姊妹,并与他们同席而坐,正如耶稣与罪人坐在一起一样。她为这些人祈祷,并不断更新她自己的信德,去与主保持爱的交流:『我奔往我的耶稣,告诉祂愿意为祂倾流最后一滴血,以宣认天国真实存在的信德。我还告诉祂,我很乐意不在人间享受天国,这样祂便会为可怜的无神论者永远敞开天国的大门。』」(《是信赖》宗座劝谕,26)


本主日的邀请,就是要我们深信,我们的热情和信德能战胜长期寻觅的挫折与疲劳,不论是寻觅小行星、珍贵的鱼,还是失落的灵魂。愿我们「渔人的人们」,即使在雷雨交加、吞噬我们内心的洪流黑夜中,也能继续经验基督安抚与怜悯的临在。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1/1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ordinary-yr-b/



2024年1月14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心遇圣言】

 

「来看看罢」:如友谊般的使徒关系


417784478_1541992313318485_7999070463346560548_n.jpg


「辣彼!你住在哪里?」耶稣答说:「你们来看看罢!」(若1:38)


利玛窦对儒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儒家学说与基督宗教有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观。根据儒家学说,人际关系中的五伦,需要以「仁」来尊重和培养,以保持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前四种是基于自然或社会的需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关系;但第五种的完全基于自由的关系:朋友。没有人会被强迫建立友谊(朋友关系),这必须是双方的自由选择,是我们被对方的德所吸引。


利玛窦第一部中文书籍为《交友论》(1595年出版),我觉得十分有趣。作为一名外籍日士,利玛窦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友谊对进入中国社会及被知识分子接受的重要性。但是,我怀疑他之所以选择这主题作为传教使命的起点,是因为他明白到基督宗教就如友谊一样,需要绝对的自由去选择。我们与天主的关系需要一个过程,在最初的吸引后,我们都需要「测试」是否值得去追求。正如利玛窦所言:「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后宜信。」(14)利玛窦认为,友谊不能只是表面的,它必须涉及向对方敞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部分:「可以与揭露发予心,始为知己之友也。」(24)这不单止应用于朋友之间的关系,与天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基督徒的开始,不是做一个伦理的决定、或者一个伟大的观点,而是与一个事件的相遇,是与一位的相遇,这会使生命有一个新的起点,因而有一个决定性的指引。」(《天主是爱》通谕,1)已故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这著名一句,完美地表达出利玛窦透过自己生活和工作所暗示的内容:透过我们愿意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与耶稣——也就是降生成人、亲自与我们相遇的那一位——的关系中,我们的信德便能得以发展。这种意愿不仅是出于道德上的责任,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吸引力,一种对美善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感知。


本星期常年期第二主日的福音(若1:35-42),简易明确地叙述首批门徒与耶稣的奇妙相遇,正如圣史生动地地记载,甚至连当时的时间也记得一清二楚:下午四时正。


当被问到「辣彼,你住在哪里?」耶稣只回答说「你们来看看罢!」(39节)耶稣邀请他们与自己建立一份自由而坚定的关系,去体验与祂的友谊是否符合他们心中对真、善、美和永恒的渴望。


天主将祂救赎工作的所有计划,建立在我们的自由上:全凭我们的自由意志,去自由地选择与祂建立圆满、深刻的关系;我觉得这实在难以置信。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策略:我们的关系往往十分肤浅,全基于一时的满足,很容易破裂,亦很容易遭到背叛。然而,只有与基督建立活生生的关系,才能开启我们存存的全部意义,让我们的生命通往我们渴望的「永恒福乐」。在与耶稣一起只有短短数小时,安德肋便有了这种觉悟,并情不自禁地与弟弟西满伯多禄一同分享这个经历,后来西满伯多禄也成为耶稣的朋友。


同样,耶稣今天透过教会,也向我们每一个发出「来看看罢」这个邀请。就如若望、安德肋和伯多禄一样,我们也被召叫去亲自体验基督对我们的爱的深度,并从中找到意义和目标。这不是与其他人的关系,也不是许多人所说的属灵经验。我们与基督的友谊,是一种「关系」,而这份「关系」能赋予我们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最痛苦不堪的方面——中意义和实际物质。


透过与利玛窦之间的友谊,徐光启成为首批接受洗礼的朝廷官员。邓浩文及陈柏霖上月30日也在执事圣秩的礼仪中,承诺「留住」与基督的亲密关系中,并透过成为执事,以耶稣的生活方式去服务。耶稣现在也向你们发出邀请:「你们来看看罢!」新年伊始,正是给祂一个自由而喜悦答复的好时机。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1/1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sunday-ordinary-yr-b/



2024年1月7日 乙年主显节【心遇圣言】


主显节打造「团结、共同项目与梦想的联系」


20240106_095439.jpg



新闻近日报道,在2023年全球最富裕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澳门位居第五。他们指出,澳门已从新冠疫情中有明显的恢复。根据澳门大学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复设不出现重大的危机,澳门的经济在2024年将增长百分之二成一。


与此同时,大量旅客在圣诞节期间访澳,积极地促进了澳门的经济增长。单单在平安夜圣诞前夕当天,便有逾12万人进入澳门,预计新年期间,还会有更多的人涌到澳门(超过17万人)。

然而,一切闪烁并非金子,只是虚幻。根据世界不平等数据(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指出,澳门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现象:收入最高的10%人口,控制着澳门60%的财富。据澳门明爱估计,在2022年,也就是疫情的最后一年里,约有4.6%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不过在今年经济复苏后,这种情况肯定会有所改善。


当我在马槽前默观耶稣诞生的情景时,便想着这些数据,因为帮助我将圣诞融入到现实中。我将白冷的客栈想象成澳门的酒店,入住客栈的人就像圣诞期间涌入澳门的旅客。为玛利亚和若瑟提供住处的人,都是富有怜悯与同情心的外雇员工;他们在自己的宿舍里,腾出了一张床垫。


圣诞马槽情景的不同角色,反映出我们社会的不同方面,当中的人物大多属于弱势社群。圣家来到白冷的时候,必定是十分拮据,在客栈找不到住处。那些首次前往探望初生圣婴的牧羊人,也被视为没有受过教育、不洁的人(因为他们住在空旷的田野里,无法遵守安息日的法律)。天主选择在最贫穷、最淳朴的以色列民,来降生成人,进入人类的世界。


然而,在耶稣诞生的情景中,三位贤士的出现强调了一个真理:基督降临是为了向所有人提出救恩和恩典,不论其种族、文化或社会地位。《玛窦》福音中将这些智者描述为「来自东方的贤士」,他们很可能是宗教领袖、学家、天文学专家,是有着显赫地位的人。


贤士们的出现,也令人十分欣慰。在这个充满贫穷、动荡和暴力的世界里,我们当中的小部分人在富裕和平的环境中,过着优越的生活,也不想象黑落德王那样,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和特权而践踏他人。本主日所庆祝的主显节提醒我们,基督希望向每一个人彰显自己,甚至向在各方面像贤士而不像牧羊人的我们,彰显祂自己。


贤士并不是肤浅的人,他们不以自己的学识为傲,也不只依靠自己的财富。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着最深刻的疑问:「天主是谁,祂对我们的旨意是甚么?是甚么(或更准确地说:是谁)值得花费我们的生命?是否有比死亡更强大的势力?」他们随身携带着乳香、黄金和没药,这些礼物很好地象征了上述内心深处的疑问,之前没有人能给予令人满意的答案。现在,在马槽里的圣婴耶稣前,答案便开始成形。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将满全这个答案。答案就是爱:无条件的、自我奉献的爱。


我想象着贤士们离开马槽时,是焕然一新的,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内心充满了如此的祈祷:「上主,全人类的父亲,祢创造了人类,赋予所有人同等的尊严,求祢将兄弟情谊的精神倾注我们心中。求祢唤起我们对重新相遇交流和对话的渴望,追寻正义与和平的梦想。激励我们创建更美好的社会、更有尊严的世界,没有饥饿,没有贫穷,没有暴力,没有战争。愿我们敞开心扉,拥抱世界所有民族,所有国家,为能认识到祢在每一个人身上播种的美善,因而精诚团结,衷诚合作,为共同目标和希望奋斗。亚孟。」这一段是教宗方济各在《众位弟兄》通谕(Fratelli Tutti)最后的祷文。在澳门市民迎来繁荣昌盛的新一年,愿这祷文也成为我们的祈祷,并激励我们在2024年新一年的定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4/01/0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piphany-yr-b/

 

2023年12月24日   将临期第四主日及聖誕節【心遇圣言】


从母胎到马槽:

圣诞的圣体圣事幅度


michael-o-sullivan-xA36Wy213uM-unsplash-1024x683.jpg

 

就礼仪来说,本周末十分紧凑。踏入将临期第四周数小时,便要开准迎接圣诞平安夜。的确,礼仪的快速推进,将焦点从玛利亚的母胎立即转向马槽中。


事实上,在将临期第四主日及圣诞前夕的礼仪中,我们会听到天主圣言描述着天主子降生成日的最关键时刻:祂的降孕(路1:26-38)及祂的诞生(路2:1-14)。正如上述所言,在这两篇福音节录中,接受和迎接基督肉体的便是玛利亚的母胎和马槽。马槽是一个木制或石制的盒子,用来装着干草,以喂养农场的牲畜。母胎是一个令人欣慰和保护的空间,马槽则是新生圣婴的地方,而耶稣更是献给世人「生命之粮」、世界的食粮。基督所诞生的地方白冷,在希伯来文中更有着「面饼之家」的意思!马槽,面饼,食粮……这实在不得不注意圣诞节「圣体圣事」的内涵。


在玛利亚孕育耶稣的过程中,已反映了圣体圣事的奥迹。《天主教教理》引用教父圣若望.达玛森( John Damascene)的话解释:「你会问:『面饼如何成为基督的身体,而酒又如何成为基督的身体,而酒又如何成为基督的宝血呢?』那么,我对你说,是圣神介入并完成这事件,这是超越一切言语和思想的。⋯⋯你只要明白这是圣神的工程就够了,正如主曾藉圣神,经由祂并在祂内,从童贞圣母那里,取得肉躯一样。」(参阅《天主教教理》第1106条)


因此,在这两个事件(圣母领报、基督降生和圣体圣事)中,主角都是天主圣神。祂进入整个受造物,将一切受造物转化为祂的临在和祂的救赎。天使对玛利亚说:「圣神要临于妳,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荫妳。」(路1:35)同样,在弥撒中祝圣圣体的经文(感恩经)中,司铎伸出双手,诵念「呼求圣神祷词」(Epiclesis,呼求来到之上);这是一篇特别的祷文,以祈求天父赐下圣神,使所献上的饼和酒,成为基督的身体和宝血。


「愿照祢的话成就于我罢!」(路1:38):玛利亚在领报时所响应的「是」(Fiat),代表了圣神进入并参透到她生命中所需的开放性。她的奉献必须是自由的,因为天主圣神从不强迫自己进入我们的生活,即:祂需要开放的手、开放的心,才能真正进入我们内,并改变我们。


同样的,在弥撒圣祭中,信友们获邀自由地奉献自己,奉献自己的工作,以及奉献所有与基督结合的受造物。在弥撒中所奉献的饼和酒,就如神父在奉献礼品时说的一样,就是「大地和人类劳苦的果实」。饼酒象征着我们为维持家庭的工作、我们每天所面临的斗争,以及我们为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所作的社会承诺。因此,我们在圣体前所宣认的「亚孟」,是与玛利亚在领报时所宣认的「是,Fiat」是互相呼应的,好使我们也能成为天主在世界上采取救赎行动的标志和工具。


正如《天主教教理》又解释:「教会祈求圣父派遣圣神,使信徒藉着灵性上的转化,肖似基督,藉着促进教会的合一,并透过见证及爱德服务分担教会的使命,如此以生活作为献给天主的活祭品。」(《天主教教理》第1109条)


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一个特别艰难的时刻。战争和分裂无处不在。真理被社会上猖獗的权力欲和贪婪践踏。贫穷者手无寸铁。然而,即使在圣诞期间,耶稣也被放在马槽内,作为希望的标记,去献给那些受苦的人:祂就是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


不知你有否注意到,「圣诞」一词的英文「Christmas」,原意就是「Christ’s Mass,基督的弥撒」?因此,我们也能将马槽想象成「首个祭台」,基督就在这里作为充满圣神的礼物,去奉献给这个世界。


愿我们每一个人,在子夜弥撒结束时,都能感受到我们也是被派遣「奉献给世界的礼物」,去献给这个纷乱的世界,来宣布福音:天主的爱就是食粮。这食粮能滋养和维持生命的各个方面:包括我们的家庭和友谊,我们的痛苦和欢乐,我们的梦想和愿望,我们的挣扎,甚至我们的死亡。愿圣神透过我们生命的奉献,渗透并改变这个极度需要救赎的世界。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12/2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4th-sundaychristmas-eve-yr-b/


2023年12月17日  乙年将临期第三主日【心遇圣言】


笛儿和月亮:

两个加深我们将临期的景象


41Llqy1FSNS._AC_UF1000,1000_QL80_.jpg


一名基督徒作家约翰.奥伯格(John Orberg)曾撰写过:「你穷尽一生爬上阶梯的最大问题,就是你会与耶稣擦身而过,因为祂正要下来。」爬上阶梯,意味着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权力和财富,这些本身并不是坏事。当我们以违返福音精神与教导的手法去获取这些时,便可能成了问题,因为福音告诫我们勿践踏他人,尤其是穷人和软弱的人。将临期邀请我们重塑我们价值观,去接受「天主爬下阶梯,去谦虚地服务」的这个理念。


描述降生成人的神学术语是「kenosis」,希腊文的意思正是「空虚」。这字词所指的是,耶稣选择完全承担我们的人性,在完全保持天主性的同时,也舍弃自己天主性的独有特质。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若1:6-8, 19-28),我们读到洗者若翰为了与天主的选择保持一致,接受了自己的「自我空虚」。洗者若翰本可以透过赋予自己一个伟大的角色(「我是天主派来拯救你们的人!」)来攀登「宗教明星」的阶梯。相反,他否认了任何的头衔,只是说他自己「是在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劝告你们准备迎接那一位⋯⋯我却当不起解他的鞋带。」


我很喜欢「声音」这个比喻。这让我想起伟大诗人泰戈尔在他一篇祷文中使用的比喻:「我的诗人的虚荣心,在你的容光中羞死。啊,诗主,我已经拜倒在祢的脚前。只让我的生命简单正直像一枝苇笛,让祢来吹出音乐。」(泰戈尔,吉檀迦利 7)


为了让以色列子民听到天主以「厄玛奴耳」(意即:上主与我们同在)的身份降临的消息,若翰必须首先要空虚自己,并控制着自己的自我。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耶稣身上,而非他自己。若翰洗者如此的态度,为任何传教活动树立了一个标准,而这标准至今仍然适用:若没有事先准备好的自我空虚,便不可能可靠地宣扬福音。所有基督徒都必需成为天主手中的空心笛子,福音的旋律才能响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若翰洗者)不是那光,只是为给那光作证。」(若1:8)这经文不仅描述了若翰的一生,也描述了教会在与世界的关系中被赋予的使命。初期教父们称教会为「Mysterium Lunae」,这拉丁文的表达可翻译为「月亮的奥迹」。月亮曾被视为教会的象征,因为教会就像月亮一样,不是自身光辉的来源,而是向世界反射基督的真光。


教宗方济各经常提醒教会,必需谦虚地认识到这一个现实,正如若翰洗者毕生铭记这一点一样。在投票推选教宗的会议上,当时的伯格里奥枢机(今天的教宗)发表了一次著名的讲话,他说:「当教会在不经意间作出自我参照时,便会认为她拥有自己的光芒。她便不再是『Mysterium Lunae』了。月亮在黑夜中发出光芒,但月亮的光芒却来自太阳。太阳照在月亮上,月亮才能照亮黑暗。教会就是要这样,将基督的光芒带入世界的黑暗之中。当教会自恋和自以为是时,便会让位予属世俗的恶,只把光荣归于彼此,并自以为满足、自以为拥有了所需要的一切⋯⋯」他还说:「当教会不走出自己去传福音时,便会变得自以为是,然后便生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教会内所发生的罪恶,其根源在于自我参照和自恋于某种神学思想。」


在接着庆祝圣诞节的几个晚上,若天气允许的话,我们将看到月圆挂在高天照耀。在将临期的最后几天,随着月亮不断高挂,让我们也越来越多地透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体现基督的爱,让基督亲近人类的福音,藉着我们谦卑的服务精神响彻云霄。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12/1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3rd-sunday-yr-b-fr-paolo/

 


2023年12月10日  乙年将临期第二主日【心遇圣言】


在人生明阵中穿越直行

 

 maxresdefault.jpg


从前,除了填字游戏外,许多报纸和杂志都会刊登迷宫游戏,以取悦像我这样的读者。


迷宫(Maze),或明阵(Labyrinth)是一个曲折的谜题,人们尝试找到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道路,以避免走进死胡同(粤:掘头路)。迷宫游戏的目标,就是要成功穿越迷宫,这意味着期间会不时走错路、重新走一遍,并需要在不同路径之间作出选择。


迷宫和明阵有如人生,是生命的一个隐喻。它们的曲折与转弯,可以看作成是我们每天面临的挑战和障碍的写照。在我们的职业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曾经迷失过多少次呢?当我们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是否走错了方向并陷入死胡同中,并需要重新再走相同的路呢?我们共同的经验,就是实现目标的旅程,并不会是一条直接的坦途。磨炼、考验与错误,都是朝向终点的必经阶段,而迷失方向的风险亦经常存在。


在本星期将临期第二主日的福音(谷1:1-8)中,洗者若翰回应着依撒意亚先知的话,呼喊「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径」。但是,若我们的生命时常如同迷宫一样的费解和复杂,我们如何「修直」天主的道路呢?我们每天都为作出正确的选择而挣扎奋斗,感觉这种奋斗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往往令我们走进死胡同。


明阵的概念,其实可能会是一个帮助,而非障碍。在中世纪,人们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宫,其中一些古代圣堂及修院的墙身和地面上,仍能看到痕迹,让人们能用手指或脚来完成该迷宫游戏。一些避静中心或修院,不时也会在花园中设计这种明阵。这些迷宫象征着进入灵魂中心的精神之旅,是我们与天主相遇的神圣之地。当走出迷宫的旅程,代表着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实践我们精神层面的体验。


中世纪的「灵修明阵」与谜题的区别十分简单:灵修迷宫虽然迂回曲折,但只有一条出路。它不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题,不需要分析推理便能找到正确的出路,但需要耐心地沿着眼前的路径,一直走下去。迷宫并没有错误的路;入口同样也是出口。「相信这趟旅程」,这似乎就是「灵修明阵」要传递的讯息。


这种明阵的难度在于,当你以为已经到达目标时,道路却把你引向了另一个方向。但与此同时,就在你准备放弃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到达了终点。


在《出谷纪》中,以色列子民便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奴役之地走向自由的旅程, 他们花了40年的时间,最后才到达目的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相信天主,和保持耐性。旅途的长短,与其说是因为他们面前的客观障碍,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相信。


圣女小德兰曾感叹道:「是信赖,唯有信赖能将我们引向爱。」教宗方济各今年10月也就这位伟大圣人的灵修,写了一封《是信赖》的劝谕,强调「有了信赖,恩典的泉源便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满溢,福音也就会在我们的内心生根发芽,使我们成为众兄弟姊妹的慈悲之途径。」


圣女小德兰的一生并不简单。她幼年丧母,及后又遭受被遗弃的创伤。后来她患病,年仅24岁便病逝。然而,在她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她始终坚持着「信赖与爱的小径」,也被称为「神婴小道」。每个人都可以遵循这条道路,不论其年龄和生活状态如何。她坚持的认为,「耶稣并不要求我们作伟大的事,只是要求我们屈服和感恩。」


我们可以从圣女小德兰教导我们「信赖与爱的小径」中,学习如何「修直上主的道路」。不论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复杂,在这个将临期,我们都能一步一步地走向天主,对祂的仁慈怀着深深的、无限的信任;同时,我们也知道,在迷宫般的生活中,天主就是日复一日坚持走向我们的那一位。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12/0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2nd-sunday-yr-b-fr-paolo/


2023年12月3日  乙年将临期第一主日【心遇圣言】


将临期的机场体验

 

photo_l.jpg



在将临期第一主日的福音(谷13:33-37)中,写着一句:「正如一个远行的人」。耶稣就是这样开始描述祂再次降临的过程,也就是将临期灵修旅程的核心主题。这个比喻很有意义,因为我过去几个月一直都在「出门远行」。相隔漫长的四年,我终于能回到家乡探望家人。就看看我能否把自己旅程的经验,与本主日的福音连结起来。


「你们要当心,要醒寤!」我们通常对耶稣的警告而感到焦虑,这是可以理解的。将临期不仅是为两千年前耶稣降生的圣诞节而作准备。在将临期,教会提醒我们,耶稣将会再次降临,而我们需要作好准备,对我们人世间的行为与选择作出交代。因为它们的后果远迼超出了我们个人的范围。由于我们所有人都是相互关联的,在最后审判中,我们最终将认识到,我们在世界上看到邪恶的片段(如战争,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公义,贫困等)也与我们在个人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有关。


在我的出门远行旅程中,我花了数小时在机场的闸口等待。我需要时刻保时警醒,免得错过航班。但除此之外,我并没有太多其他事情要做,所以我留意到许多人——即使在深夜——仍然工作,以方便像我这样的乘客能安全舒适地出游。机组人员、餐厅员工、清洁工人、保安员,以及一些幕后默默工作的地勤人员等,他们各司其职,以确保我从一个地方顺利到达另一个目的地。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邀请我们「要醒寤」,这与他们在工作上付出的努力,甚至与我要时刻盯着登机证很有关联:「[他]离开自己的家时,把权柄交给了自己的仆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嘱咐看门的,须要醒寤。」(第34节)


对我们基督徒来说,我们的人生,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并不只是一个耐心等待「登机」到达最终的目的地的候机楼。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忠于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意职到我们都要对彼此负责,我们的选择和服务的质素,对许多人的生命历程确实带来影响。


的确,有时生命让我们无法工作生产和积极地活动,可能因为疾病、年老、环境因素,甚至是单单的缺乏机会。然而,基督徒决不能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更不能认为自己「下岗」。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也能献出自己的痛苦与困难,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祈祷,或简单地保持一种「与天主活在当下」的心态,也能是福音中「醒寤看门者」,因为这种态度开启了我们的心门,让我们及他人意识天主不断来到这个世界。当然,祈祷与工作同样重要。圣本笃将祈祷定义为「天主的工作」:在他看来,祈祷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祈祷。


比起学生害怕考试临近所带来的焦虑,实践耶稣邀请的「当心醒寤」正确态度,犹如我年迈母亲在我回家时所做的一样。她早早便把家里和我的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她准备了我最爱吃的食物,并存放在冰箱里,好能随时享用;她甚至还特意买了几瓶酒给我。当我终于抵达时,她已经在机场等候迎接我,即使她因背痛而走路困难。她所做的这一切准备,完全出于爱,而非出于一种焦虑的责任。


我很感激母亲为迎接我所做的一切。但在回程时,当我刚降落、等待转机前往澳门的过程里,我也非常感谢一位不知名的厨师,他在清晨五时为又饿又累的我,准备了一碗美味的牛肉面。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这种具体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让我们在将临期开始时便意识到,我们都有责任去迎接天主,祂仍会透过日常各种事情进入我们的生活中。经过长时间的缺席,愿我也能以更少的焦虑和更多的爱,来面对等待着我的工作。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12/0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1st-sunday-yr-b-fr-paol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8月13日  甲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心遇圣言】


谦逊是比过度自信更好的救生圈



Picture1.png


「伯多禄于是从船上下来,步行水面,走向耶稣。但他一见风势很强,就害怕起来,并开始下沉,于是大叫说:『主,救我啊!』耶稣立刻伸手拉住他,对他说:『小信德的人哪!你为甚么怀疑?」(玛14:29-31) 


这几天新闻报道了北京发生的洪灾,造成至少20人死亡,多人失踪,并造成灾难性的损毁。在这个气候变化对地球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读到全球各地出现毁灭性的事件,已不再见怪。没有人能够再感到安全了。几天前,在我的家乡意大利,一场冰雹损毁了屋顶、汽车和户外的一切。冰雹有如一个橙那么大,这是前所未见的。可幸的是,这些冰雹没有造成人命伤亡。但是,突如其来的风暴确实越来越成为我们现实的一部分。


以色列人总是害怕大片的水域,在他们看来,这是象征着无法控制的未知力量。最终的未知,就是死亡本身。难怪那天晚上,门徒们都不太愿意过湖,令耶稣不得不「催迫」他们。在他们当中,有些是经验丰富的渔民,并十分清楚夜间过湖的危险。而本主日福音(玛14:22-23)生动地描述了,当生命风暴果然来到时,我们所有人的反应。


首先,平常一般的人都感到被天主遗弃。耶稣「私自上山祈祷」(参阅23节): 祂的缺席真实地象征了祂升天后教会的状况。我们无法只用感官去感受耶稣,但尽管如此,我们仍被邀请去相信祂胜过死亡和一切「未知」的力量,并相信祂充满慈悲的关怀。


坐在那艘小船的门徒象征着教会,并不代表着安全与舒适的建筑。它理应成为盘石,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帮助我们作出信仰的选择。 这时,感觉好像跟在步行水面一样。作为「人」,把自己托付于天主并不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刚过去的五月,我们耶稣圣心金邦尼传教会的传教士齐集马尼拉参与会议。在最后一天,我们给自己放假休息,到离首都不远的海滩享受了一段美好时光。我说服一位不懂游泳的兄弟,尝试面朝天地漂浮,并向他保证,只要他保持完全的放松,海水便能承受他的重厘。尽管我扶着他,他仍不够放松:太多的波浪不断拍打在他的脸上,使他很难呼吸。我们最后不得不放弃尝试。虽然理论是正确的,但实践却要复杂得多:我们根本无法控制海洋的浮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在跟随耶稣的人生旅程中,我们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而且这样期待也是不切实际的。


这就是为何伯多禄不顾风浪,踏出船步行,此举实在令人敬佩:他知道自己将陷入一个怎样的境地。就如他一样,我们在一生中都会被召叫去多次在信德路上飞跃。例如,当我们意识到婚姻中需要作重大的调整时;又或者,在发出圣愿后,我们开始经历修会中生活的困难。有一位朋友日前生下头胎,在请求我为她祈祷时,她的恐惧是显而易见的。又或者,当我们从医生那里得到令人担忧的医疗报告时。在生活中,有时会突然失去控制,感觉自己好像在下沉一样。


关键是,信德并不等于没有恐惧。即使耶稣自己,在被捕前也在山园中感到害怕和痛苦。恐惧是一种感觉;信仰是一种选择。信德就是要懂得意识到风与浪,以及自己的脆弱,但同时让我们的目光一直集中在耶稣身上,且继续朝向祂、仰赖祂。当下沉时,信德就是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并向基督呼求:「主,救我罢!」: 虽然感到害怕,信德的力量使我们继续做正确的事情,以及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并深信在困境深海时,我们也绝不孤单。


其实,疑惑与恐惧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信仰,而非导致我们否认信仰。疑惑与恐惧向我们展示,我们都是「小信德的人」,而保持这种状态或许是一件好事。看着伯多禄的一生,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过度的自信、沉重与膨胀的自我,有时比恐惧更加危险, 容易使我们淹没。面对着人生的风暴,只有谦逊才是更好的救生圈。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8/1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9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8月6日  甲年耶穌顯聖容節【心遇圣言】 

 

回到正常生活,

但內心背着天堂的一小部分


5255546421_aaf5aad970_k.jpg 

 

「耶穌帶着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他們舉目一看,見不到任何人,只有耶穌獨自一人。」(瑪17:1-2, 8)


數天前,我陪同一群朝聖者到訪澳門主教山的熙篤會修院。當天的天氣非常炎熱,路上擠擁的巴士使我們各人大汗淋漓,但陡步走上修院的短短路程卻使我們有一種清爽的感覺:在被人群擠逼後,終於可以在一個寧靜而神聖的空間深呼吸了。我希望我們教區參與世界青年日的青年,也能在擠擁的活動中,偶爾也有類似的清爽時刻,特別他們在花地瑪時候。


我聯想到,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與耶穌一起登上聖山時,也應該有類似的感受,正如本主日耶穌顯聖容的福音中所描述的一樣(瑪17:1-9)。為他們來說,在過去的日子充滿着挑戰,因為耶穌預告了自己的受難與死亡。確實,這時候他們需要一些沉默和祈禱,來處理這些複雜的情緒。


但後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耶穌的臉容有如太陽一樣發光,他的衣服像光一樣潔白。《天主教教理》將這事件描述為「奧秘」:我們無法立即便能理解。顯聖容的意義與復活息息相關,只有在那一刻之後,門徒們才會完全明白。


可以說,耶穌在人間時,祂的天主性被祂的人性所掩蓋。雖然許多人認為,耶穌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很少人理解到祂存有的真正本質。只有在復活時,在祂復活的肉軀內,基督的天主性與人性合而為一地完全散發出天父的光榮。透過復活,耶穌被確認為天主所愛的獨生子。


不過,在耶穌復活前,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已瞥見了這個奧秘:在顯聖容的期間,雖然是短暫的時刻,但基督的人性完全顯露出祂的天主性。透過接受天父的旨意(包括祂的十字架),並完全遵從祂的救贖計劃,耶穌的肉身變得完全透明,並閃耀着祂光榮之光。浸沉在天父的愛中,沒有什麼能阻擋那一道光。


我們也是如此。當我們不對天主為我們安排的計劃設任何障礙,並完全接受祂的救贖計劃時,我們的人性也能以有限而強大的方式,去揭示基督在我肉軀內臨在的光。當我們本着「天主鍾愛的子女」這個身份生活時,即使我們沒有意識到,但天主的愛一直從內向外閃耀。


到訪主教山修院的旅程,證明了這一點。代表修院接待我們的Emmanuelle修女親切地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在默觀祈禱生活這份特殊使命的生活、喜樂與困難。她們每天從凌晨3時半於聖堂開始新的一天,期間有時辰誦禱(日課)、工作、默想和休息的時間。鐘聲不斷地邀請她們「細聽」天主的聲音,並在每天的祈禱和工作中跟隨祂。Emmanuelle修女堅持說,這個日程絕對不是一種負擔,而是天主賞賜給像她一樣的「罪人」的幫助,讓她們能夠與天主和其他修女相交,過上美好的生活。


我問Emmanuelle修女有否體驗過寂寞,她的答覆很有啟發:「只有當我自我。當我意識到過於專注自己時,寂寞才會消失。」當她說着這些話時,她的面容在我眼中顯示出光芒,如耶穌顯聖容般。我看到她猶如小孩般,完全信靠天主、在天主懷抱中擁有一份平安。


我深信你在遇到與修女相似的人時,也有着同樣的經歷。那些不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與天主和鄰人的關係中會有較少障礙,並且對天主的臨在、愛與恩典更加「透明」。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與基督合一;即使我們的人性都是有限和軟弱,但也能確實地向世界揭示天主在我們身上展現天主的光與光榮。


要是我們有足夠的自由,把我們的自我擱在一邊,把基督和天父的旨意放置在中心便好了!雖然沒有人生活在全部光芒當中,但是,若我們願意具體地活出天主子女的身份與召叫,透過自己謙卑的工作、建立的關係、自己的奮鬥和祈禱,可以那光芒的一束光展現出來。最後,我們還是要回到汗流浹背、擠擁不斷的日常生活當中,但像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一樣,心中仍然懷着天堂的一小部分。

(號角 2023/08/04)


2023年7月30日 甲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心遇圣言】 


无人能从你身上夺走的喜乐


treasure-jesus-marfa-e1620766242939.jpg



「天国好像是藏在地里的宝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来,高兴地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天国又好像一个寻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一颗宝贵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玛13:44-46)


无疑地,喜乐是「堕入爱河」这种感觉的其中一部分;但较年长的夫妇, 以及婚姻咨询师都非常清楚,婚姻不能单单依靠感觉。有人甚至会说,「堕入爱河」的感觉并不是「真爱」,因为它是如此的强大和引人注目,令人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选择。当你堕入爱河时,你只是「随心而行」:人类的自己与理性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其中。恋爱关系的中心,就是感觉本身,甚至不是你所爱的人所需要的。


这种极乐的感觉,迟早也会无可避免地消失,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即使是最浪漫、最美满的婚姻也会陷入危机。但此时,若要给予机会,真爱就能出现。真正的爱,是基于现实中的他/她,而非将他/她理想化。透过体现具体的行动和选择,真爱有时候会是痛苦的,我们能充分地发挥理性和情感能力的作用。


真爱所产生的喜乐,能够经得起来自生活和人性软弱所带来的挑战。这种喜乐往往是我们在「堕入爱河」的幸福感消失很久后,才发现到的宝藏。我们的信仰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

在本主日的福音(玛13:44-52)中,耶稣将天国与埋在地里的宝藏和完美的珍珠作对比。找到了的人,会高兴地卖掉自己的一切,好能拥有它们。


我们能够想象,这两个找到了的人,他们的肾上腺素必定急增,就好像堕入爱河一样。这种快乐与热情,确实是必要的,因为在面对和作改变生活的抉择中,这种激情能让我们有勇气去承担和作出的抉择。


然而,这种「肾上腺素激增」所带来的快感与冲动,与导致赌徒鲁莽投注输光血汗钱,或与投资者在高风险对冲基金中,在短期内寻求高回报的感觉相似,同样可以非常危险的。


本主日比喻中,内心的喜悦则是另一种。圣依纳爵.罗耀拉称之为「神慰」。早前教宗方济各的周三要理讲授中,解释到神慰是「内在喜悦的一个经验,并容许我们看到天主在一切事物中的临在。神慰能增强信德和望德,甚至有能力去驱使我们去行善。经验神慰的人在面临困难与挑战时,总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他/她总是体验到比考验更强烈的平安。安慰是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内里的活动。它不浮华,反而是柔软、细腻,就像海绵上的一滴水。人感觉自己被天主包围,总是尊重自己的自由。从来没有什么不合时宜的东西,试图强迫我们的意志;这也不是一时的欣快感觉。」


一个好的决定,不能单单依赖「肾上腺素激增」那股冲动,因为如此强烈的感觉可以是「错误的安慰」,也就是教宗方济各所言:「更加喧哗和更加显眼」。它们只是单单的热情,好像稻草上点燃的火,不坚实,只想到自己,不关心别人。虚假的安慰最终使我们空虚,远离我们存在的中心。」相反,为天国而作的决定,并「不是出于恐惧,也不是出于情感勒索或强迫,而是出于对所收到的美意而发出的感激之情,这会驱使我们内心,为了与天主的关系而慷慨地生活。」(周三公开接见,2022年11月23日)


看着那些经历了人生无数风雨的老夫老妻,你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们当初选择彼此时的那份喜悦与光芒,这种喜悦不仅会持续存在,而且在他们多年来面临的所有困难中不断地成长。我们在福音中读到的召叫内容,同样描述了门徒们响应主召叫时的那份热情,他们在追随基督的同时,也更扎根于现实,更亲密,同时在面对个人失败时,更加谦卑。


每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一件宝贝,去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有人会说这是我们的信德,或是我们的圣召。又有些人会说,这件宝贝(宝藏)就是基督自己及祂的救恩。不论你如何体验,请谨记:为获得这件宝贝而作出的选择所需的喜乐,是一份内在的喜悦,并向外展现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在面对自己的十字架时,这份喜悦依然存在,并让我们相信,尽管感到很痛苦,但我们也是天主的宝贝:为来寻找我们,基督奉献了自己的所有,使我们也能成为「天主所置为嗣业的子民」。(弗 1:14)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7/2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7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7月23日 甲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心遇圣言】   


相信善的力量


Picture1.jpg



「让两样(莠子和麦子)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吧!在收割时,我要对收割的人说:你们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来,烧掉;再把麦子收入我的仓里。」(玛13:30)

 

这比喻中提到的莠子(玛13:24-43),为全球农民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在希腊文中,「莠子」被称为「zizánia」,它们很难被连根拔起,因为外观与麦子非常相似。只有长出穗,才能区分两者:麦穗较重,会令麦子下垂;莠穗颜色较深,而且不重,所以能竖立着。莠子的根也很广,若强行拔除的话,会强行将未成熟的麦子也拔起。

 

因此,这个比喻被诠释为对宽容和耐性的邀请。换句话说,不论是我们的个人生活中,还是更宏观地在社会中,善与恶都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若尝试以不合时宜和暴力的方式去除掉恶,可能会造成破坏,甚至损害现存的善。历史上经常见证着:那些试着以暴力从环境中强行「根除」恶而又没有成功,最终导致无辜者的人权和自由的窒息。

 

就如比喻中所解释的一样,天主似乎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天主的耐性并不是那么容易去理解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就职后的首篇讲道中说:「我们常常希望天主能够施行更强大的力量,期望祂能果断地出手,好能击败邪恶、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所有权力的意识形态都以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正当性和合理性:把摧毁一切阻碍人类进步和解放运动,都包装得合理和公义。我们受苦,全因天主的忍耐;然而,我们需要祂的耐性。天主成为除免世罪的羔羊,好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由被钉十字架的那一位救赎,而不是那些钉死祂的人。这个世界因为天主的忍耐而得到救赎,而这个世界则被人类的急躁而摧毁。」(2005年4月24日)

 

 耶稣的比喻建议,天国的来临并不是单纯外在上或架构上的结果,而是出于人们内心美善的内在成长,往往在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工程当中。这是一个缓慢和宁静的成长。只有如此,天主的国才不会在恶前变得无力,并能使人转化,即使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时,也能改变情况。读到这个比喻,我们感觉到家主坚定地相信,尽管有莠子,麦子仍然会丰收,麦子不会被莠子埋没。即使在困难甚至在敌对的情况下,这种面对人类历史复杂性的乐观态度,对于实践福音的现实上,成为最重要的关键。

 

但我们不应该太天真地认为,莠子的存在并不重要。莠子积极地与麦子争夺水分和养分,阻碍了麦子生长和茁壮健康成长的可能性。另外,莠子也是有毒的。若不仔细地将两者的谷物分离,所得的面粉就会被搀假,导致产生有毒的食物。难怪耶稣以相当明确的措辞来描述莠子:「莠子即是邪恶的子民;那撒莠子的仇人,即是魔鬼。」(玛13:38-39)在今天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作为耶稣的追随者必须秉持审慎、宽容和忍耐的德行和作风,但与此同事,教会也被召叫辨认罪恶,并以适当的名称来命名。不过,教会绝不能以恶制恶,正如圣保禄所言:「你不可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罗12:21)

 

虽然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可能将「莠子」与「麦子」完全分开,但耶稣向我们保证,将会有一个收割的时期,善与恶将被清楚地分类和处理。那将会是最后审判的日子。在那天来到之前,为了避免作出错误的判几或做出仓促有害的决定,我们都被召叫去分辨以甚么方式,在个人生活中和社会中去帮助「善」的成长。


「分辨」一词的英文「discernment」,实际源自于拉丁文「discernere」,有着「分离」(to separate)的意思。在练习神修分辨时,透过祈祷、谦逊的省察,以及默想圣言,我们能开始这段「辨别」的过程,若有耐性地持续这个过程,并专注于好的麦子的成长,便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并活出丰富的人生,同时在善的力量下抱有乐观的态度。在这个困难时期,我们迫切需要这种希望。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7/2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6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7月16日  甲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心遇圣言】


撒种和耕作:健康的灵修能改变世界


ora_et_labora1_0.jpg


「看,有个撒种的出去撒种;他撒种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有的落在石头地里……有的落在荆棘中……有的落在好地里,就结了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玛 13:3-9)


本主日将重温撒种的比喻(玛13:1-23),这是一个将农业与灵修联系起来的比喻。耶稣生活在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所用到的图像都能容易地被群众理解。不过,即使在现今科技发达的时代,这个比喻的象征意义,也确实很有普世性的幅度,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我以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罗马帝国灭亡后(公元第五世纪),欧洲进入无政府状态和战争的时代。来自东北地区所谓的「蛮族」轻易地入侵罗马帝国防御薄弱的缝隙,破坏和扰乱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长期不能持续的耕作,使土地变得贫瘠,当中大部分土地需要被逼遗弃和闲置。希腊和拉丁巨大的文化遗产面临永久消失的危机。


但正正是这个低潮时期,修道生活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本笃会的隐修生活。与普遍的看法相反,隐修士不只是为了个人的神修而远离俗世,或逃避那个混乱的世界。相反,他们遵循着「Ora et Labora」(祈祷与工作)的原则,充分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神修与物质资源,为自己而且为身边的人的公共利益。透过这样,他们在西方文明的生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这些隐修团体不只是精神上的中心,更是知识、农业、技术、教育和慈善事业的发电厂。


透过开发新的农业耕种方法,隐修士清理了大片土地,使土地变得肥沃并易于使用,又将他们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更广泛的人群,这都是因为隐修士们尊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而得到启发。轮耕、灌溉、酿啤酒、生产芝士、重新造林、有机耕种和草药等,都是这些隐袗院所开发的技术,至今仍广泛使用。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在希望中得救,Spe Salvi》通谕中,便以这些隐修士的生活作为榜样,解释了我们为深化个人神修生活而付出的努力;这种努力明显地超越当今世界的,但同时更有可能改变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


耕种、就是为播种准备土壤的所有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可以说明神修与工作之间富有成效的联系:「一大块森林地形成了肥沃的地,在这过程中,骄傲的树倒下了,在心灵中可能长出的杂草被拔除了,于是土地已经准备好,使那为肉体和灵魂的食粮可以繁殖。以目前的历史看,我们岂不是又看到,心灵杂草丛生的地方,积极的世界秩序是不能昌盛的吗?」(《在希望中得救》通谕,15)


撒种的比喻提醒我们,当我们花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来提高生产力与生活水平时,我们都需要努力「耕种灵魂的土壤」,好能更容易接受天主的话语,并结出更好的果实:这些果实都是天国临现我们当中的标记。这「神修耕种」就是以祈祷(特别是圣言诵读Lectio Divina)作开始,并必须将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性格与才能、一切的渴求与决定,对天主的行动完全地开放。只有这一种内在的个人工作,才能成为更广泛的社会改变基础。


隐修士的例子教导我们,灵修不是一项选择性的活动,能随意添加到更有用的「物质性」日常任务中,而是赋予我们的工作更重要的意义和动力,并使其更加有效。如果我们「耕耘自己的心」,增加「好土壤」来让天主的话生根发芽,那么我们就会在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甚至在社会中,看到神修努力的成果。


耶稣是一名不知疲倦、慷慨的撒种者。即使我们的心总是处于「进行中」并需要不断耕耘的状态,祂仍未停止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撒播自己的慈悲和爱。我们几乎每一天都要处理石头和荆棘,它们以不受控制的情绪、分心或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的形式出现。不过,耶稣相信我们有能力和耐心工作,以致让福音在个人和小区的层面扎根、成长并结出累累果实。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从前的隐修士一样,一面改善自己的人生,另一面让地球变得更适合居住!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7/1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5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7月9日  甲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心遇圣言】


在基督内休息


 bibbia46_848419.jpg

 

「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11:28)


暑假已来到,但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在经历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因为我们在充满压力、责任与义务下生活,我们都感到非常疲惫;另一方面,我们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我们空闲的时间。我们总是浪费时间「滑手机」,或做一些令人兴奋或沉迷的活动,来逃避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但当我们回到工作岗位、现实生活时,却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逃避现实对于恢复和重整我们疲惫的身心,功效其实十分有限。


没有人能否定放假休息的重要性:花时间去做一些让身体与大自然接触的活动,与朋友聚餐共享美好时光和美食,好能宣泄我们的忧愁和焦虑。这些活动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是不可或缺的。


不过,圣经中对「休息」(安息)的定义与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精神性考虑。天主在创世后第七天休息,象征着「创世」是一种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是一份礼物,而不是一项「必须做」的工作,或一种自动过程的结果。十诫甚至列明,安息日(主日)是一个要求。在埃及当过奴隶的以色列民,深刻痛苦地明白到休息的重要性:要持续不休止地强行工作,是一种残酷的经历,任何人都不该再经历!

因此,圣经中「休息」的概念远超于一个简单的「假期」,而是与维护人类生活尊严与神圣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故此,这观念均吸收到在主日庆典中,也就是基督安息日和我们庆祝基督复活的日子。


关于十诫中的第一条诫命,即守安息日的神圣部分,《天主教教理》教导我们:「天主的作为是人之作为的榜样。如果天主在第七天『停工休息』(出31:17),人也应该『停止工作』,并让他人,尤其是穷人,『获得喘息』(出 23:12)。安息日停止日常的工作,让人休息。这是对工作的奴役性和金钱崇拜抗议的日子。」(第2172点)及后又重申:「如同『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创2:2),人的生活是由工作和休息所调节。主日的建立是为了使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享有足够的休息和余暇,以培养其家庭、文化、社会及宗教的生活。」(第2184点)然后又指出:「但愿享受休闲的信徒,记得那些具有相同需要和相同权利的弟兄,他们由于贫穷和不幸而无法得到休息。传统上,虔敬的基督徒习惯以做慈善的工作和给病人、弱小者、老人作谦卑的服务来圣化主日。基督徒另一个圣化主日的方式是,为他们的家人和近人,拨出额外的时间和关心,在平时,这些时间是难以找到的。主日是一个反省、默静、文化和深思的时机,这些都有益于内心生活和基督徒生活的成长。」(第2186点)


圣经特别强调安息和朝拜之间的联系:「安息日是为上主所保留的神圣日子,用以赞美天主,祂的创世工程,以及祂拯救以色列的行为。」(《天主教教理》2171)朝拜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式,因为朝拜能认识到天主的恩宠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泉源和终向,更是维持我们生命的力量。在我们休息的时候朝拜天主,并不是另一个其他的「活动」,而是最重要的「发信德」之表达,藉此提醒自己,天主控制着我们的存在,而非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工作。当我们履行了我们的职责时,我们就获邀相信天主正在照顾我们,祂的圣意远超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过程中所犯的许多错误。只有当我们坚守着被天主爱与怜悯占有的首位——也是藉着基督彰显出来的爱与怜悯——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休息、安息的意义。


在过去数个世纪中,美国的黑奴透过高唱福音歌咏(Gospel songs)来寻求安慰,这些歌咏受到他们祖先的非洲传统节奏和音乐的强烈影响。而歌咏的圣经内容,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层面,创造团结的空间,并加强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他们在休息和朝拜时高歌,在强制劳动时也高歌,因为在唱歌的时候,他们感到在天主眼中是宝贵的、有价值的。


作为天主教徒,我们在圣体圣事(弥撒圣祭)中,体验到圣经对休息概念的精髓。基督——在圣言和擘饼中临在——给予我们面对生活所需的力量,照亮我们的黑暗,安慰我们的孤独,治愈我们的伤口……而祂送我们回到我们焕然一新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亦获得一个更清晰的方向感。愿圣体圣事能成为我们计划今年暑假的一个蓝图!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7/0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4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7月2日  甲年常年期第十三主日【心遇圣言】


圣召是真正自由的回应


Picture1.jpg



耶稣对宗徒说:「谁爱父亲或母亲,超过我,不配是我的人;谁爱儿子或女儿,超过我,不配是我的人。谁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不配是我的人。谁要获得自己的生命,必要丧失生命;谁为我的原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必要获得生命。」(玛10:37-39)


耶稣召叫我们跟随祂,伴随着所有的要求,乍看起来很残忍、很冷酷、不人道、不合理:为何我们应该爱祂多于自己的家人呢?为何需要为祂「背起十字架」并「丧失生命」呢?难道天主不该使我们快乐,并让我们自行实现吗?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心理学的发展强调了「自我」(ego)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自我」通常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份和自我价值的看法,因此也极大地影响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若不加以控制,「自我」就会过度膨胀,并主宰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便退却成为「自我主义」(egotism),即:过分关于自己及其重要性。在追求安全感和自我满足的过程中,不健康的「自我」对人、财富甚至思想,产生出过度的依恋。若一个人经历重大的创伤事件,「自我」也会倾向于「建立墙」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再度经历情感、精神,甚至身体上的伤害。


但是,生活中很多时都难以预测并十分复杂,于是会不断挑战自我所创造的安全感,并透过分离的经历,使生活中的依恋形成相对的局面,这对我们性格的健康成长,以及我们作有意义选择的能力(特别在关系方面),成为必要的一环。


妇女分娩时,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可说是我们一生中经历许多分离过程的一个象征。上幼儿园、我们所爱的人离世、关系破裂、失业:这些只是我们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分离的例子。若处理不当,这些经历很容易引发我们对被遗弃的恐惧,并为了减少所引起的焦虑,我们便会配置一些防御机制,例如孤立自己,或对人、环境、思想和情况作出过度的控制。


在一些群体中,为了加强共同的安全感,这些个人的「自我依恋」连接起来而构建一个充满强烈自我认同的「集体自我」,这种自我认同充斥并覆盖着整个团体内成员的个性。集体自我往往导致一个有害的社会,组织,甚至家庭,因为会完全专注于自身的利益和自我的保护。不幸的是,错误的宗教观念也会助长强化自我(个人和集体),并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在耶稣的一生中,祂经常必须面对以色列人那种不健康的集体自我,并因法利塞人的死板和司祭与经师的思想封闭而越趋严重,他们以传统和文化作为借口,以夸大他们自我的重要性,而非遵行天主的旨意。


不论是「个人自我」抑或是「集体自我」,耶稣对于强化不健康的「自我」完全没有兴趣,因为祂知道,只有当我们向祂的恩典、爱和怜悯开放,打开那「自我」的保护墙时,以成熟的方式人的福乐才会出现。耶稣的召叫不是要破坏我们个性和人际关系的暴力行为,而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摆脱不健康的依恋,因为这些依恋不容许我们超越自我利益的狭隘界限。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体会的是就如「背起十字架」和「丧失生命」一样。但只有这个通往内在自由的旅程,也就是通往成圣、圣德的旅程,才能带来真正的喜乐和安宁。教宗方济各说:「成圣不会夺去你的能力、活力或喜乐。事实正好相反,因为你将按天父的圣意,满全祂在创造你时对你的期望,从而忠实地活出真我。我们依靠天主, 便可摆脱各种形式的奴役,认清我们的尊严。」(《你们要欢喜踊跃》宗座劝谕,Gaudete et Exultate,32)


因此,教会有信心再次提出耶稣的邀请,以祂所有严重的要求跟随祂,因为这是为了我们和人类的共同好处。《天主教教理》重申:「家庭的关系虽然重要,但不是绝对的。正如孩子朝向他人性及属灵的成熟与自主,渐渐长大成人,同样,他来自天主的特别圣召,也更明确而有力地显示出来。对此召叫,父母应加以尊重,并应促使他们的子女作出响应⋯⋯如果主耶稣从他们的子女中召选一人跟随祂,为了天国而守贞,过献身或铎职的生活,对此,父母要怀着喜乐和感激之心情,予以接受和尊重。」(《天主教教理》第2232至2233条)


对于任何其他的召叫来说,也是如此:一切都是让我们变得更自由、更有爱、更有活力的邀请。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6/3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3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6月25日  甲年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心遇圣言】


不要害怕:你们的头发也被清楚数过


Picture1.jpg


本主日的福音(玛10:26-33)提到我们的头发被天父数过,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数天前,我开始了意大利驾驶执照的续期申请。我在40年前拿到我的执照,奇怪的是,那印有我18岁时照片的执照,从未更改过。照片中的我,留着八十年代长发,相信没有人会认得出我来。


最后,上星期我被要求寄出旧的执照,好能换领新的执照,而照片也需要更新。在寄出前,我看着旧照中的自己,顿时一波波的回忆涌现出来。犹记得18岁青春的感觉:充满活力、梦想和对未来的期望。我记得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一起探险,第一次非常害羞的的浪漫经历,还有我年轻内心寻找未来的那份不安。然后,我心想:「现在看看,我快60岁了,我的发线急剧后退,体力也下降了。我真的老了。」突然之间,我看到那张充满青春、浓密头发的旧照片,与现在自己之间的巨大差距;对于逝去的青春,产生了深深的怀念。我不愿放手。


在玛窦福音中,耶稣两次提起「头发」。首次便是在山上教训群众,不可发虚誓:「也不可指你的头发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白或变黑。」(玛5:36)这彷佛在说:你的生命不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所以不要以你的健康、财富、地位,或其他可能突发改变的事物作赌注。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丝毫不重要,恰恰相反:这种脆弱、可朽坏、不断变化的生命,在天主眼中却是宝贵的。事实上,耶稣提到我们的头发,也是在邀请我们在面对考验时勿觉得被天主抛弃,因为现实是祂十分关心我们:「不要害怕……两只麻雀,不是卖一个铜钱吗?但没有你们天父的许可,牠们中,连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天父也都一一数过。」(玛10:29-30)我们能满怀信心地面对我们自己的未来, 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全属天主,因此我们所受的苦难也不会白费。


耶稣两次提到这种「常见而又平庸」的经历:头发变白和脱发,往往与衰老或疾病有关,我觉得耶稣这个提及十分温柔。这展示了祂关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多么平凡,以及能从中找到意义的可能性。正如我在查看我那旧驾驶执照时所发现的一样,即使这些不起眼、微不足道之事,也能让我瞥见自己的深处,揭开内心的恐惧。


面对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承认它们:「……没有遮掩的事,将来不被揭露的;也没有隐藏的事,将来不被知道的。我在暗中给你们所说的,你们要在光天化日之下,报告出来……」(玛10:26-27)耶稣并没有隐藏那些等待着我们的逆境、考验或挑战,因为只有承认这一切,我们才会找到克服它们的动力和资源,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天主上智的关怀。耶稣并没有说过,跟随祂便能摆脱一切反对、痛苦和死亡:即使是祂自己也没有试图避免这些人性命运。相反:作为一名好的导师,耶稣提出了最壤的情况,不是为了恐吓或羞辱我们说:「你太软弱了!」,而是为了驱除我们内心的恐惧。


耶稣向我们保证,若我们圆满地活出祂所托付给我们的使命,而我们又在生活中各方面尊重天主、将天主放置于首位(「在人前承认祂」,参阅第32节),那么我们便会在生活各种遇到的挑战中找到意义。在苦难中,我们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耶稣结合,这才是真正最重要的,因为在祂身上,我们会找到自己存在的核心,也就是任何人都无法拿走的「灵魂」:「你们不要害怕那杀害肉身,而不能杀害灵魂的。」(第28节)


此世上有比我们肉体、青春、容貎、地位更有价值的东西:一些无法被流逝的岁月、疾病,或人们所行的恶事所带走的东西。永恒的东西:灵魂,也就是我们的真实自己。耶稣知道,只有当我们经历这些充满挑战的经验时,我们的真实自我才会清晰地显示出来。生命中,没有甚么比我们的灵魂更宝贵的了。


我头上后移的发线邀请我去祈祷,因为我不愿变老,并深信天主为我未来的计划。你内心需要耶稣驱除的恐惧又是什么呢?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6/2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2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6月18日  甲年常年期第十一主日【心遇圣言】


圣召:您深处之喜悦与世界渴求的汇聚点


images.jpg


「祂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玛9:36-38)


我们的教区正踏上加深认识圣召年的旅程,而八月初被葡国里斯本举行的世界青年节,为全球各地的青年来说,将是一个机会去认真深思他们生命的目标。本主日的福音(玛9:36-10:8)带出一些值得反思的道理,不只是为那些寻找圣召的青年,但也为我们成年人,去验证我们是否仍然响应天主的召叫。


每个圣召都是三个因素组成的结果。第一个因素是天主对我们个人及整个人类大家庭的梦想。天主渴望每个人能活出其圆满的生活,并有意义地使用祂赏赐给我们的独特恩典和资源。我们很容易放弃我们的梦想和希望,但天主绝不放弃。尽管我们有许多挫折,祂仍孜孜不倦地工作,以致一切能获享生命,并拥有丰富的生命(参阅若10:10)。


第二个因素同样重要: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天主的召叫不能是一种违背我们真实自我,或使我们远离深切渴望或自由的「外在强加之物」。相反地,透过召叫我们去度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天主为我们描绘出实现自我的最佳途径,当中包括我们成长所需的挑战和考验。天主的召叫是一种吸引,并非强迫。


第三个因素可能经常被疏忽,却是个必要的因素:人类及教会的需要。圣召与使命并肩同行,缺一不可。天主召叫我们,并非要我们满足自我成就的渴望,而是特地为响应人类的迫切需求。有句名言:「天主召叫你去的地方,就是你最深的喜悦与世界的饥渴相遇之地。」(Frederick Buechner)这说法实在太对了。新冠疫情教导我们,我们所有人都是互相联系的,我们不能孤立地计划各自的生活,脱离整个世界的现实。


天主的召叫来自我们现实中一些具体境况,并需要我们个人地、完全地参与。有一首英文流行曲的歌词,写道:「我今早起床/看到一个充满麻烦的世界/想着我们怎会如此堕落/它是如何变成如此/于是我把目光转向天堂/想着:「天主,为何祢不做点甚么?」/好吧,我只是无法忍受一些想法:人们活于贫苦中/儿童被卖为奴/这些都让我感到厌恶/所以我向天堂挥动我的拳头/说:「天主,祢为何不做点甚么?」/祂则答道:「我做了,我就创造了祢。」(《Do Something》Matthew West)


当我们看着新闻,或听到教会的各种问题时,除了感到沮丧、失落、无助,或简单直接地作出批判,基督徒应该像耶稣一样,感到同情与怜悯,并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以行动去作出响应:「庄稼多!」许多圣人以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不论现实世界多么复杂,当我们回应天主的召叫时,我们积极地为他人的善而服务,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意义和方向。


因此,在本主日福音读到耶稣召叫十二位门徒的名单当中,你也可能想加入你自己的名字。在希腊文里,「宗徒」(ἀπόστολος)有「被派遣」的意思。我们相信教会是宗徒性的,不单是因为这是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而是因为教会内每名领洗的成员,都是「被派遣」去将福音传到普世,到一个渴求天主治愈、慰藉、怜悯与宽恕的世界。我们实在需要祈求 「庄稼的主人」,好能让自己也能慷慨地响应祂的召叫。


教宗方济各曾向青年写道:「耶稣在我们中间行走,有如当年在加里肋亚四处游走一样。祂走过我们的大街小巷,从容不迫地停下脚步,定睛注视我们。祂的召叫很有吸引力,令人着迷。然而,今天我们面对紧张的生活和节奏紧迫的世界,受到各种外来刺激的轰炸,使得我们没有空间享受内心的宁静,从中感受耶稣的注视和聆听祂的召叫。许多建议看来非常美好吸引,但随着时间过去,它们会使你们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孤立无援。不要让这样的事发生在你们身上,因为这个世界的狂风会将你们卷入没有意义、没有方向、没有明确目标的竞逐,使你们白费功夫。反之,你们要寻找平安宁静的空间,让你们得以反思、祈祷、看清周遭的世界,然后偕同耶稣,认清你们在世上的圣召。」(《生活的基督》277)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6/1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vocation/

2023年6月11日 甲年聖體聖血節【心遇圣言】


「擘開的餅」是我們的「新名字」!

 

 download.jpg


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若6:51)


我还是修生的时候,在肯尼亚遇见詹亚尼神父(Fr Gianni)。我在他位于贫民窟的堂区接受牧民培训。在那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我也从他的慷慨和喜乐中,学到了许多。他的一切行动,均以福音为中心。


多年后,我再次遇见他。他已年老了,又因健康原因而离开非洲。踏入人生一个新的阶段,他希望分辨天主为他安排的旨意。因此,他开始了一个月的避静。他的神师邀请詹亚尼神父发现他的「新名字」会是甚么。这个「新名字」就是我们回应天主召叫时所获得新身份的象征。这个名字代表了祂要在我们身上带来的改变,在圣经中曾多次提到:「人要给你起一个新的名号,是上主亲口所指定的。」(依62:2;参阅默2:17)西满得到「伯多禄」(意即磐石)的名字,而扫禄则得到「保禄」(意即小的、谦卑的)。


詹亚尼神父急切渴求地开始为这个意向祈祷,但最后没有得到任何启示。他心想:「好吧,我才刚刚开始避静。之后天主一定会启示给我的。」但日复一日,他仍然不知道他的「新名字」是甚么。


最后,已来到避静的最后一天,但詹亚尼神父仍不知道天主为自己准备的「新名字」是甚么,并为此感到失落;但最后在弥撒中,事情便发生了。那天他以耶稣增饼的福音祈祷,也就是耶稣将一名小孩递上的五饼二鱼喂饱数千人的奇迹。在圣祭礼擘饼时,詹亚尼神父的内心喜悦地跳起来:「Broken Bread!擘开的饼!这就是天主要给我的名字!我找到了!这一直就是我的圣召,也就该是我未来的生活方式:要像耶稣一样成为『擘开了的饼』,并与天主放置在我身边的人分享我的生活。」


在他的余生中,詹亚尼神父确实活出天主给他的新名字:「擘开了的饼」的真意,他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培育更多的传教士,和鼓励平信徒参与教会的福传使命,并发起一些支持非洲有需要地区的发展。他的生命并没有「退休」二字。


在《若望福音》第六章中,我们读到耶稣宣讲「生命之粮」的话,而犹太人则感到震惊:「这人怎么能把他的肉,赐给我们吃呢?」(若6:52)然而,没有比「擘开了的饼」更好的象征来描述耶稣生活和死亡的方式了:基督的一生,透过各种遭遇,直到祂在十字架上呼出最后一口气,就是一种完全自我奉献的生命。最后晚餐时,基督清楚的启示给我们祂就是「擘开了的饼」!


詹亚尼神父的一生,反映了耶稣的生命。尽管他的健康很虚弱,但在78岁时,他被我们金邦尼修会邀请帮助刚果其中一个团体,他也欣然慷慨地接受了。几个月后,他便离世了,他将最后的精力,投放在被召唤去服务的新使命上。他的遗体,埋葬在非洲大地。


让我们谨记,本主日所庆祝的圣体圣血节(Corpus Christi,基督的体血),也就是「擘饼」。在《天主教教理》第1329条中解释,「祂刻意地在最后晚餐中这样做了(擘饼)。耶稣复活后,门徒就是因这动作而认出祂来,初期的基督徒也用这个说法来称呼感恩聚会。他们借着分饼来象征:凡分食同一个擘开的饼──基督──的人,就是进入与祂的共融中,并在祂内形成一个身体。」


当我们领受圣体圣事时,就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的生命也是与基督合一、也是「擘开了的饼」,并成为获祝福、擘开、与世界分享生命的食物。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也是「擘开了的饼」,并蒙召为我们的配偶和子女付出我们的所有、我们拥有的一切。又如「擘开了的饼」,我们被工作和学业消耗,因此我们可能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公义的社会及更美好的世界。当我们生病时,我们献上自己的身体,正如「擘开了的饼」一样,与在全球兄弟姊妹的痛苦中,与基督联合在一起。


我们存在的各个方面,也被蒙召成为至圣的、擘开的和共享的。透过这样做,它们才会变得更有爱的意义。在某程度上,「擘开了的饼」是我们每次领受圣体时,天主给我们的「新名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6/1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feast-of-the-body-of-christ/










2023年6月4日 甲年天主圣三节【心遇圣言】


婆婆厨房的天主圣三


cocina-de-la-abuela.jpg


为节省时间,早前我问墨西哥兄弟孟宗祥神父有关天主圣三的一些想法。通常,他都是很有创意、独特的,我确信自己必定受到启发。果然,没有令我失落,他开始讲述一些有关他外祖母的故事,以及她的「厨房神学」。


他小时候,他的abuelita(「可爱婆婆」的西班牙语)总在厨房煮食,并经常告诉他,说:「如果你关注、专注于生活,天主并不难以理解。你只需要简单的留意祂工作的方式。」她续说:「当你清洗蔬菜时,感受你手上的水,如何洁净和使豆类和叶子清新。天主就好像水一样:祂给予生命,祂使你清新、重生,他将你洁净。当你切蔬菜时,闻到每款香草的味道飘进你的鼻子里。当天主让我们度过难关时,祂也会同样对我们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一切的困难,是为了让我们发挥出最好的一面。」及后她又说:「福音就好像香蒜。如果你吃了它,也就是让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周围的人一定会感受到它!」还有许多的例子⋯⋯


她对圣神的角色特别敏锐,这对她信仰和烹饪都是必不可少的:「你看到火是如何把这些蔬菜和生肉变成美味的佳肴吗?圣神在你内,也是如此。凭借祂的力量,祂逐渐改变你的心,使你能够滋养其他人的生命。」


这位可爱的婆婆在她的煮饭时间,教导孟神父许多其他的宝贵课堂。在孟神父整个圣召旅程中,这些故事一直陪伴着他。起初,我感到很有趣;及后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我发现这些简单的故事,能够教导我们有关天主圣三节的一些事实。


《天主教教理》重申:「天主的工程启示出祂本身是谁;反过来说,祂内在生命的奥秘的光照下,祂的一切都得以理解。同样,在人身上也有类似的情形。人可透过他的行为将自己显示出来,我们越是认识一个,就越了解他的行为。」(《天主教教理》236)


天主圣三的奥秘很难理解,但可幸的是,我们能透过祂为我们所作的一切,好好地探见到祂的本性。祂的行为彰显和揭示自己内在的生命和存有:「整个救恩史就是唯一的真天主:父、子、圣神自我启示的历史。」(《天主教教理》234)

 

本主日福音(若3:16-17)证实了天主透过行动来自我揭示的方法:「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因为天主没有派遣子到世界上来审判世界,而是为叫世界,借着他而获救。」对于天主的本质和天主的内心,没有比这更好的定义了。这确实是我们深信天主的核心。

 

福音的第二部分不太受欢迎,因为它似乎将人们排除了祂的爱之外:「那信从他的,不受审判;那不信的,已受了审判,因为他没有信从天主独生子的名字。」(若3:18)可以,这段经文也谈到天主的良善。天主让我们自由地去接受或不接受祂,也让我们自由地去回应或不回应祂。看到人们拒绝祂给予的爱,天主应该感到痛苦的。尽管如此,祂永不会剥夺我们的自由。作为三位一体的共融,并按照自己的肖象来创造我们,天主完全知道爱和自由必须一起并进。

 

透过天主救赎的事迹,包括《圣经》中戏剧性的记载,以及在我们各自生活中的经历,藉着天主子女的身份、作为耶稣的追随者,我们能加深与天主的关系,并对圣神行动敞开心扉,使我们在教会的共融及世界的服务中团结在一起,正如《天主教教理》指出的一样:「我们越是认识一个,就越了解他的行为。」(同上,236)

 

而且,事实上,孟神父婆婆的故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她的「厨房神学」。她年幼时结婚,20岁时丈夫离世,留下独生女、孟神父的母亲。有一天,孟神父问婆婆为何不再另嫁。她答说:「你问这个问题,因为你还不知道何谓真爱。我的丈夫、你的公公离世了,但他从未离开过我。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他的临在,即使在厨房里。」这是一个有关爱的宝贵课堂。既然天主圣三就是爱,那天主的本质也是一个课堂,你认为对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6/0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trinity/


2023年5月28日 甲年五旬节 【心遇圣言】


圣神,请祢降临,引领我等走出隐藏之所!


C_12a_hikikomori.jpg


据估计,在日本全国接近150万人远离社会,过着主要留在家中的退隐生活。日语中,这些人被称为「hikikomori」,即「家里蹲」或「宅男宅女」,长期隐居在家等地方,不出头露面。可惜地,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专家指出,这现象的成因可追溯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但社会各种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苛刻的工作文化,过去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的后果等。社交媒体也增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让我们认为世界是一个需要避免的危险地方,导致虚拟世界更为可控的现象。


今天圣神降临节的福音(若20:19-23),描述了门徒在耶稣受难被钉十字架后完全孤立的状况。他们感到害怕和困惑。复活的基督不仅穿透墙壁,进入他们隐居的房间,但最重要的是,祂向门徒嘘气、呼出圣神,并遣发他们走出藏身之处。我们并不知道,所有的恐惧是否随着那口气的来到而顿时消失:可能不会,因为他们并没有神奇地变成所向无敌的超级英雄。他们依然只是「人」、仍然脆弱,而且一向都需要天主的恩典。但我们所知道的是,在领受圣神后,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去踏出多方面的第一步:去接受基督的使命与全人类分享福音的喜讯;去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并怀着包容之心,去面对这个世界的好坏。这些「第一步」,最终将他们带到世界最遥远的角落。


每当有圣神的倾注,总会有「开放」和「走出去」的回应之心。《新约》中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圣母玛利亚在领受圣神后,怀有耶稣,立即动身前往拜访依撒伯尔。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天主圣神降临在祂身上后,耶稣便立即开始公开传教的生活。五旬节圣神降临后,门徒被派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讲福音。我们能容易地看到这复活期所庆祝的每一事件,即:基督的复活,耶稣的升天和派遣门徒到世界各地,以及五旬节圣神的倾注。这些事件都是相互关联,若忽视其中任何一件时,信德很容易变得肤浅和脆弱。


今年年初,教宗方济各发表了一系列以「福传的热情」、「使徒热忱」(apostolic zeal)为题的教理讲授。在1月11日的那一次公开接见中,教宗解释,圣神从外面塑造教会,使她成为一个「走出去的教会」。当教会不宣讲福音、失去福传与宣讲的视野时,便会生病:自我封闭、以自我为准则、畏怯退缩。那天教宗用了一个词,有点像我们文章开始时所说的「宅男宅女」:一群「自我封闭」、不为别人着想的基督徒  (“closed-off” Christians )。


圣神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来治愈这种不健康的信仰生活。有时候,我们认为圣神只是一种特殊的力量,使我们减轻各自的痛苦和困难;但事实上,祂的角色远超于缓解我们的压力。圣神就是天主自己,并与我们如此亲密,以至于天主的生命成为我们的生命,天主对世界的计划成为我们对世界的计划。透过圣神,我们被安插到爱的流动中: 这股爱的流动就是天主投入到这个世界的。圣神使我们所有人在天主内团结起来,同时使我们彼此成为基督内的兄弟姊妹。结果是,我们与天主的关系越深,我们便越自由地向他人敞开心扉。


我们所有人,包括我自己,经常冒着将信仰生活简化为「我与天主之间私人关系」的风险。这样,灵修变为得到身体上或精神上 的保养(为舒适而养身,wellness)的方法而已。当然, 身心灵的健康无疑地很重要 (每个人都是由肉身和灵魂所造成), 但信仰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世人的情况,因为人都是相互联系的。当容许圣神在我们内工作,并把自己浸淫在天主向世界所流出的爱时,不但我们身心灵变为「有好感」 ,而且会生活得更有目标的、更有意义。


李斌生主教最近在澳门教区宣布启动「圣召年」,以鼓励青年男女慷慨回应天主的召唤。教宗方济各也提醒我们,圣召是「对他人履行传教使命的召叫。我们全都蒙上主召叫参与祂的创世工程,按我们领受的恩赐,为共同福祉作出贡献⋯⋯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在世生命是一个奉献,这生命将达至圆满。」(《生活的基督》253-254)愿圣神启发我们每一个人,不只是青年,都要以这种方式和精神去生活!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5/2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8th-sunday-easter-yr-a/


2023年5月21日 甲年耶稣升天节


耶稣升天后,

我们如何经验基督的临在?


Picture1.jpg


在青洲伯大尼安老院的小圣堂,有一幅由墨西哥艺术家Francisco Borboa的彩色画作。画作中央,是复活的基督,同行的还有一对年老的夫妻。由于他们年事已高,基督搀扶着、给他们支持。在耶稣身后,有一个日落,这个下落的太阳代表着安老院许多长者的存生和精神。但这个日落并不是他们的终点,又因太阳在背后:基督就是初初升起的太阳,为他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与新的未来。画作的意思十分明显:基督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陪伴着我们,特别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也在我们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本主日我们庆祝耶稣升天节。伯大尼安老院的画作,正正揭示了这个奥秘的意义:「只靠自己本性的力量,人类将不能到达『父的家里』(若14:2),不能获得生命和天主的幸福。唯有基督能给人打开这条门径,『给予我们坚强信心,凡是首领和本原所在之处,我们作祂肢体的,也要与祂结合在同一的光荣中』。」(《天主教教理》661)尤其是在困难时或当我们感到软弱时,我们都需要有人为我们开路,并在前进的道路上支持我们。


在本主日福音(玛28:16-20)中,耶稣在最后一句这样说:「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耶稣这些令人安心的说话,也是《玛窦福音》最后的一句话;同样,在同一部福音的第一章,记载耶稣被称是「厄玛奴耳」,即「天主与我们同在」(玛1:23)。玛窦记述耶稣生平的首句和最后一句的话,均强调了基督在我们生命各时期中时刻临在,并一步一步地陪伴我们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但是,我们如何感受到基督临在于我们当中呢?《天主教教理》解释:「『那已死、或更好说已复活,现今在天主右边,代我们转求的基督耶稣』(罗8:34),以不同的方式临现于祂的教会内:在祂的圣言中,在教会的祈祷中,因为『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在贫穷、病弱和被囚禁的人当中(玛25:31-46);在祂所建立的圣事中,在弥撒圣祭中,并在圣职人员身上。但『最高峰,是祂临现于感恩(圣体)圣事的饼酒形下』。」(《天主教教理》1373)


 在伯大尼安老院服务的修女,以及在城市其他社福机构工作、来自不同修会的修女,同样认真遵从《教理》中的教导,特别有关圣体圣事一环;但是,她们也特别关顾在穷人、病患、囚犯身上复活基督的临在;这些人,也就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人。耶稣也对门徒说过:「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每当我们为穷人、病患或囚犯服务时,我们就像为耶稣服务。


但我要补充另一个方面。在我上述提及的画作中,画家还在耶稣身旁绘画了另外两名修女,一个推着轮椅,一个与跟随耶稣的长者一起。这就是重点:安老院的院友经常透过修女的关怀,来体验基督的临在,她们的言行和祈祷均指向耶稣。这就是耶稣升天后愿意临于尘世的方式。老师、护士、文员或清洁工,也该如此;所有的职业都是一种服务。


在回到天主圣父之前,基督有力地将基督带给他人的使命,托付给祂的奥体:教会。这项伟大的使命启迪了这个现实:「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28:18-20)基督邀请我们、祂的门徒,去继续完成祂的使命,继续在这世界中实践祂的临在,正如祂在我们中间一样。门徒心中的疑惑,加上许多其他的软弱和缺点,并没有阻止基督将这个使命托付给我们。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基督的托付是一项巨大的责任,甚至是超出我们能力的一个负担。事实上,这是一个恩宠、一个荣耀,好能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更有意义,并与永生联系在一起。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5/2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7th-sunday-easter-yr-a/


2023年5月14日  甲年复活期第六主日心遇圣言


我在主内,主在我内:

在天主内生命的圆满


C_12a_ascension.jpg


我决不留下你们做孤儿;我要回到你们这里来。不久以后,世界就再看不见我,你们却要看见我,因为我生活,你们也要生活。到那一天,你们便知道我在我父内,你们在我内,我也在你们内。」(若14:18-19)


自复活主日后已过了六个星期,但本主日的福音(若14:15-21)再次记述了耶稣临终前最后晚餐对门徒最后一番话。那时候,祂试着让门徒为即将到来的分离痛苦经历作好准备。尽管祂以优美的言词安慰和鼓励他们,但在耶稣被捕和被判死刑后,门徒仍然感到震惊、恐惧、混乱,并无法理解耶稣试图向他们传达十字架的救赎意义。


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复活的基督向他们显现。看到耶稣还活着,他们既高兴,又如释重负。耶稣并没有留在死亡当中!祂确实是默西亚,是普世的救主!祂的力量胜过邪恶和死亡!分离的感觉暂时减退了。若耶稣仍活着,那生活便能如常地、像过去般度过:有血有肉的耶稣与他们同在,活生生的带领着他们、教导他们,行奇迹,并一如既往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但耶稣的复活,并不只是单单要回到麈世生活,基督的「人性已不能再被扣留在地上,如今它只隶属天父属神的权下」;「在祂复活的身体上,祂从死亡的状态进入另一个超越时空的生命。」(《天主教教理》645-646)从空坟前的玛利亚玛大肋纳开始,复活基督给追随者的讯息一向都是:「你别拉住我不放」(若20:17),并邀请他们以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方式,去与祂建立关系。圣保禄曾说:「纵使我们曾按人的看法认识过基督,但如今不再这样认识祂了。」(格后5:16)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所指的真正离别,比祂自己的死亡更难理解,正是如此:祂必须回到天主圣父的身边,并藉着居住在我们内的圣神,继续与我们同在;而祂所托付给祂身体(教会)的使命,就是要在世界成为可见的、活跃的。


「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但这并不是指他俗世的肉身。为甚么?如果祂只是留在这里,为让所有人看见,那不是更好吗?但在天主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祂的升天容许祂在我们「内里」临在,而非仅仅外在的、肉身的「在我们当中」。这种新的临在方式,只能透过信德来察觉,不能单靠感官去感受。透过圣神,复活基督在我们内心、行动、关系、在各人的内在里真正的活着:「祂在我们内」和「我们在天主内」。上主日,我写到耶稣要为我们准备一个「家」;本主日,耶稣则告诉我们,天主自己会来到我们心中,并在我们内找一个家。


在五旬节前,门徒可能认为耶稣回到圣父面前,是另一次的损失和分离;但在圣神降临后,他们则得到完全相反的经历。透过从我们的感官和认知中消失,又透过唤醒藉信德发现祂临在的必要性,基督会与我们变得非常亲密。每个人,不仅是那些亲自目睹祂的人,现在也有可能享受与天主这种不可思议的亲密关系。耶稣升天后,祂的肉身的确不在世上了,但这是必要的,如此祂便能透过圣神,随时随地临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我知道,这些想法看起来可能很神秘、很深奥,但看看圣保禄和许多圣人的生活,他们从未真实目睹过历史上真实的耶稣。我们发现到他们在圣神内与复活的基督相遇,而他们与基督的关系都是真实、深刻的。以圣保禄的话来说:「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我现今在肉身内生活,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祂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2:20)为他们来说,信德的旅程、「遵守祂的诫命」(第15,21节)成为他们内心涌现的爱的响应,而不仅是强制服从外在的命令。


看到这些圣人,我们真正地意识到,复活基督神秘地临在于他们的内心中;又如何透过圣神,帮助他们过着热情和充实的生活。正如耶稣所说:「我生活,你们也要生活。」(第19节)我们都需要祂的圣神,来变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气。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5/1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6th-sunday-easter-yr-a/


2023年5月7日  复活期第五主日 【心遇圣言】


复活的基督是我们归家之途


Home1_2023.jpg


可负担的房屋、楼价,是影响澳门的其中一个大问题。即使受新冠疫情影响,租金和楼价大幅回落,但澳门目前的房价仍然高企;对许多人来说,特别为年轻人而言,买楼置业的梦想仍被认为是一个乌托邦。政府已制定计划,增加公共房屋及经济房屋的项目,但仍需数年的时间才能落实有关计划。


有一个舒适的「瓦遮头」是一个基本的人权,但单靠建筑本身,是不足够的。我们还需要空间,让自己感到被欢迎、被接受、被保护。我们需要一个感到有归属感的地方。换句话说,一栋「房子」还是不够,需要的是一个「家」、以及爱护我们的人。


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成千上万的房子一间迭着另一间,不知当中有多少才是真正的「家」。现代生活方式(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依赖智能手机,学校或工作竞争环境的压力)导致家庭关系贫乏,以致许多的住家、房屋沦为宿舍。对比在家庭中,现时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反而找到更多的归属感。


在著名的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美国心理学家)需求层次理论中,首先需要满足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和安全需求(Need for Security),从而能发展一个人的性格,并实现一个人的成就。但越来越多的专家,都开始质疑这一种逻辑。归属感或其他精神价值,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同样重要,甚至有更突出的位置。当我们的家庭和团体欠缺人际关系时,这种空虚往往会被各种的成瘾填满。学校的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若不首先关注家庭关系,便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只有在团体的环境中,当我们与值得可靠的人建立爱护的关系时,才能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并治愈我们内心的创伤。这些人不需要是完美的人(没有人是完美的!),但他们的存在和关怀必须始终如一。


天主创造我们,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在与祂、与其他人的共融和合一中。可惜透过打破关系的联系、透过孤立个体,让罪恶悲惨地走进了历史。《创世纪》前几章有关原罪的故事,描述了我们如何一步步地失去真正的家、失去最起初的归属感。后果就在我们眼前:对天主缺乏信德、贪婪、互不信任、暴力、孤独……不幸地,人类正延续、重复这种模式。


在本主日的福音(若14:1-12)中,耶稣说出了真正令人安心的话:「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以后,我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为的是我在那里,你们也在那里。」他并不是说给我们一间「屋」、一间「房子」,或任何来世居住的物质场所。确实,我们经常将天国想象成一个被美妙景色包围的田园之地,但由于是我们时空(space-time)概念外的一个现实,任何的描述都只能是象征式的。耶稣不是为一个房地产项目卖广告!祂所说的,是带我们「回家」,好能进入天主圣父慈爱的怀抱、进入天主圣三的生命中;那才是我们真正归属的唯一地方。


基督死了,又从死者中复活,这样我们便能接受恩宠,成为天主的子女,并分享圣父、圣子及圣神之间激发的爱。正如《天主教教理》所说:「恩宠是分享天主的生命,引领我们进入圣三生活的内心。」(《天主教教理》1997)这种亲密关系,就是耶稣向我们所指的家,作为我们永恒的居所。在关系及共融方面,《天主教教理》坚持指出,天堂是「与天主圣三的这种完美生活,与圣三、童贞玛利亚、天使和众真福这种生命与爱的共融。」天国就是「人最后的归宿,也是人最深的期盼的圆满实现,是决定性和至高的幸福境界。」(《天主教教理》1024)


耶稣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特别是那些被抛弃、迷失、孤独、被遗弃的人——提供了一种爱的关系,以及满满的归属感。在升天前往圣父那里之前,耶稣想确定我们会继续跟随祂,好能找到「回家」的路。这条道路就是透过教会;在教会内,我们每个人都是祂身体的一部分。今天的福音就是邀请我们去建设有爱及归属感的堂区、家庭、团体。虽然不完美,它们该反映我们最后的居所:「看,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祂要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要作祂的人民,祂亲自要『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天主。祂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默21:3-4)这是唯一值得投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感谢基督,这是一个任何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投资。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5/0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easter-yr-a/


2023年4月30日  复活期第四主日 善牧主日【心遇圣言】

 

善牧的声音


gds-18-top-958x575.jpg


数天前,我们悲痛地读到一位年轻韩星文彬的离世。在他事业巅峰上,却选择结束性命,成为韩国娱乐圈最新一宗备受关注的自杀事件。


自杀者在决定了结生命那刻时,没有人知道其内心深处的绝望深渊。我们内心都有黑暗的声音,若细听这些声音,便会扭曲我们对现实的看法,并会导致我们作出灾难性的抉择。藉着本周善牧主日福音(若10:1-10)中的丰富画面,我们能说这些声音有如「贼」、「强盗」、「陌生人」和「狼」使用的谎言,他们都不会寻求对羊的好处,只会设法伤害牠们。


上星期,我与一群教师一起开始阅读《依纳爵式分辨之道》,作者丹.伯克(Dan Burke)讲述自己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中,度过了痛苦的童年。结果,他染上毒瘾,甚至曾企图自杀。在本书的开端,他生动地描述了一段经历。他无意中听到母亲和一位朋友谈起自己:「她说我『像个没用的废物一样』。对孩子来说,那是多么不堪入耳的一句话,撕碎了我的心。我当时差不多七岁,虽然体弱多病但确实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就算时常给妈妈添麻烦,还不至于做出顶撞或无礼的举动。妈妈为何那样说我呢?我感觉被羞辱到无地自容。说我低贱到连废物都不如,换过文雅一点的方式来形容,妈妈是残酷地把一剂剧毒的谎言注入我心中。不幸的是,这谎言被一座堡垒包围起来。那撒旦的堡垒由数百个类似的谎言打造而成,城墙的石柱都是那些本该保护我、养育我的人一根根敲打进我的心坎里。那些谎言几乎毁了我⋯⋯」


可幸地,多亏神师的引导,向他传授了「分辨之道」,这位年轻人明白到,在众多有毒的讯息里,另一个声音在他心中回荡着:善牧的声音。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并为他的内心带来平静、力量、希望,更重要的是,让他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明白这是他唯一应该注意和响应的声音。在一个特别困难的时期,他写了一段简单的祷文:「因耶稣的名,我接受天主爱我的真理。主啊,祢召叫我活在世上,为了与祢建立爱的永恒关系。主啊,求祢医治我,帮助我摆脱令人心灰意冷的种种谎言。求祢全权掌管我的心和我的理智。」在那些时刻,他确实需要一位善牧来带领着他。

 

善牧主日亦是普世圣召祈祷日。我们能将自己的圣召,想象成在众多选择中作出的选择(通常甚至不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或彷佛是天主放在我们肩上的重担,不是为了我们的好处,而是为了他人的利益。没有人愿意成为羊群中那只盲目听从命令、牺牲自我的无脑小羊。

 

我们刚刚读到的故事,反而强调了一个事实:天主的召叫是祂给予我们每个人的可能性,在我们特定的情况下,充分地活出我们的存在,以免我们被内在的破坏性力量所吸引。善牧的声音是唯一能理解我们整个存在的声音,包括我们痛苦的过去、我们创伤的经历,以及我们种种的失败。不论我们面前的挑战是如何,这都是唯一的声音,去让我们从现在的环境无所畏惧地走向积极的未来。(「(羊)可以进,可以出,可以找着草场」,若10:9)


善牧的声音往往都是一个邀请,而非盲目的命令,因为天主希望我们凭着信德和爱德,自由地回答。我们圣召的道路,如任何伦理的选择一样,都应该是对天主爱的主动响应,是对天主行动充满感恩的「是」。天主进入我们具体的生活经历,为我们开启了让每一天都更有意义的方式,更修和、更治愈、更有爱……因而更少以自我为中心。


在我们生命的最后时刻,善牧的声音也会在我们心中响起。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葬礼,他因癌症而离世。每个人都因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悲痛欲绝。但当《来吧,跟随我(Come, follow me)》一曲吹奏时,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死亡也是一种召叫,而且更为神圣的召叫。因为是基督邀请我们对祂的爱明确地宣认「是」,好能接受祂慈悲的拥抱,并在祂身上找到我们混乱生活中的一丝圆满。回家的召唤,这个共同的家园便是基督心爱羊群之一。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4/2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easter-yr-a/


2023年4月23  日復活期第三主日【心遇圣言】


主日弥撒是领洗后「失望症」的良药


Picture1.jpg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4/2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9th-sunday-lent-yr-a/


2023年4月16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慈悲主日)【心遇圣言】


祂的圣伤及我们的伤痕,

是唯一与复活基督相遇的途径


 Tommaso-e1523136117927.jpg


上月,新闻报道指出,澳门高达九成的外籍家庭佣工经常都忍受着潜在性的创伤工作环境,并面临着做出对自己有害的行为之风险。许多外雇面对着许多不隐定的工作条件、长期与家人分离,以及维生的困难等。这些情况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持久的不良影响。期望透过提高这问题的认知,能有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细读这篇新闻时,我们是多么容易忽视创伤对我们及他人生活的影响。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能设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并不受持久负面影响地继续前进;但有些时候,创伤性的事件,会有深深地影响我们一段很长的时间,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们中大多数人,或许是我们所有人,都有需要治愈内心的创伤。


门徒经历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无疑地也是一种创伤性的经历。主复活后首次与门徒相遇,正是本主日(救主慈悲主日)福音的内容(参阅若20:19-31)。耶稣发现门徒很害怕、与世隔绝,甚至用门窗紧闭来阻隔。他们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因为他们抛弃了耶稣,甚至否认了耶稣。不论在字面上还是象征上,他们都处于黑暗之中,一切的梦想都幻灭了,也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做。当我们陷入低谷时,我们有多少次也有同样的感受?


处理创伤绝非易事。很多时,我们尝试埋没创伤,以无意识来抑制它所引起的痛苦。我们心中有些记忆,是我们不愿去触碰的,因为一旦触发了,这些记忆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破坏。虽然隐藏了伤痛,但我们内心的伤口仍然存在,并活生生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及每一个选择。


复活基督显现给受创伤的门徒,不允许他们计划任何回避的途径:「耶稣来了,站在中间……便把手和肋膀指给他们看。然后对多默说:『把你的指头伸到这里来,看看我的手吧!并伸过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膀,不要做无信德的人,但要做个有信德的人。』」(20至27节)


耶稣的每一道伤痕都是祂自己在十字架上所承受的残忍创伤,并是被祂对圣父的信德与信心所治愈的。在祂复活的身躯上,这些伤痕虽然已愈合,但仍然清楚可见。耶稣不想「忘记」十字架上的痛苦。复活并非简单地推翻十字架:就好像祂的死亡是一种失败,而祂的复活却是对这失败的逆转。相反的:十字架和复活全都是爱、怜悯和救赎工程的一部分。


透过凝望耶稣的伤痕,除了认识到复活的现实外,门徒因而被迫处理自己创伤性的经历,但首次显现时,耶稣不要他们再感到羞愧和内疚。透过向他们嘘气,耶稣赐予平安(Shalom)和圣神,使他们能够在天主仁慈的光照下,面对各自的弱点与失败。那些不完美的门徒深深明白,耶稣宽恕了他们,祂的爱比起他们各自的罪过、恐惧和怯懦更有力量。


耶稣派遣这些深受创伤的门徒到普世,并邀请他们从创伤造成的瘫痪中「继续前进」;正如耶稣自己信任圣父一样,要门徒们对耶稣自己怀有信德,因为自己的力量就是靠不住的。同样,如果谦卑地认识自己的脆弱,及承认需要他人的协助这个事实,这时才能把自己的伤口敞开,于基督怜悯中治愈,并在这受伤的世界上自己成为愈合与修和的工具:「你们领受圣神吧!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得赦免;你们保留谁的罪,谁的罪就被保留。」(24节)受伤的人,往往是最佳的医治者,因为他们自己也曾经历受创伤的过程与痛苦。门徒们成为复活的见证人和真正的传道者,并不是因为他们埋没自己的伤痛,而是因为这些伤痛让他们体验到天主怜悯的幅度。


我记得教宗方济各多年前曾说过:「与复活基督相遇的狭窄途径,正是祂的伤痕。」的确,没有其他的途径:不是我们的知识和祈祷,不是我们的道德和克修的努力,这些途径本身不足够引领我们去经验生活中基督复活的力量。为了得到治愈,需要先在耶稣的伤痕上看到自己内心的伤痕,之后也看到周围的弟兄姊妹身上的伤痕:他们的伤痕,正等待着来自十字架上流下来的怜悯与慈悲,去护理和照顾;就是这样,才有机会治愈,而生命也能有一个新的开始。具体来说,我们的复活就是这样体验的。正如圣伯多禄从自己的经历中,才能肯定的宣讲:「你们是因祂的创伤而获得了痊愈。」(伯前2:24)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4/1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8th-sunday-lent-yr-a/


2023年4月9日【心遇圣言】復活節


基督「复活」或「被复活」?

耶稣对复活的经验是一份爱的礼物


Picture1.jpg


我有一对夫妇好友,上周他们的女儿出生,这让我充满了喜悦。他们经过一段漫长的旅程,从相恋到走在一起,双双步入圣堂、缔结婚姻盟约。现在,女儿的出生,使他们的婚姻生活更趋圆满、成熟。我实在为他们感到高兴。


从单纯生物学角度来体验一个人的诞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当中牵涉到太多的情感。怀孕整个奇妙与复杂的过程,使我们充满了惊奇,而漫长的分娩及疼痛则提醒我们,生命绝非理所当然。新生命的脆弱,无形中显得更加珍贵。最后,不论是否基督徒,我们都认为生命的诞生,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复活也是一种「重生」:经过死亡的煎熬而诞生的新生命。耶稣是如何体验的呢?圣经和圣传均能帮助我们瞥见祂在那些关键性时刻的个人观点。 


一方面,耶稣作为天主的独生子,以天主的德能自己从死者中复活。耶稣清楚地声明:「我舍掉我的性命,为再取回它来……我有权舍掉它,我也有权再取回它来。」(若10:18)

同时,正如《教理》所解释的一样,天主圣父的能力使圣子基督「复活」。复活是天主「藉圣神的工程而显示的天主的德能,圣神复活了耶稣已死的人性,叫它进入上主光荣的境界。」(参阅《天主教教理》648至649)。


我觉得相当有趣的是,这两种肯定都是真实和正确的。没错,我们能说耶稣基督「积极地」使自己从死亡中复活,因为祂本身就是天主,是三位一体天主的第二位,因此祂绝对有能力这样做。死亡不能将天主子永远囚禁在坟墓中;但这种肯定虽然真实,却没有完全表达出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人性」经验。在十字架上,即使感受和面对完全的痛苦和离弃,但祂仍然相信圣父的一切安排。然而,祂在十字架上喊说:「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为甚么舍弃了我?」(谷15:34),祂所得到的答复,却只是一片沉默。祂的呼喊并无得到完全的解决。


复活便是最终的、最完整的答案。基督藉圣神的力量「被圣父复活」了,并被肯定自己圣子的身份,从而战胜了祂的敌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富于仁慈的天主》通谕中写道:「天主子在其复活中,彻底地经验到圣父对祂的慈悲。也就是说,祂所接受圣父的爱,比死亡更有力量。」(Dives in Misericordia,8)在自己的逾越节中,耶稣证明了天主的爱确实是忠信和永恒的。换句话说,耶稣经历了复活,不是因为祂是天主,便能在地上有一个可预视的结局,而是来自天主的爱与慈悲一份真正的礼物,并藉圣神赐予祂那已复活的肉身。整个天主圣三完全参与了这场爱的胜仗中,战胜了罪恶与死亡。


在《信经》中,我们确信宣认,天主圣子在万世之前,由圣父所生。但在复活中,耶稣以一种新的方式经历了这事实,因为,祂所有的伤痕都得到治愈之后、祂的人性获得光荣,成为天主自己本身。透过让耶稣死而复活,「天父完美地将其人性及其肉身融入在圣三中。」(《天主教教理》648)这的确是一个新的生命,也是作为圣子的新方式,并在复活节那天揭开了序幕。


若分享一份爱的礼物,便会获得更多的意义。基督不断地与人类和所有受造物分享祂获得的复活新生命。这就是《教理》如何引用圣经,来结束这个主题的教导:「基督的复活──或复活的基督本身,乃是我们将来复活的本原和泉源……复活的基督生活在祂信徒们的心中。在祂内,基督徒尝到『未来世代的德能』(希6:5),而他们的生命也被基督提升到天主生命的怀抱:『祂替众人死,是为使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生活,而是为替他们死而复活了的那位生活』(格后5:15)。」(《天主教教理》655)


这是一个合适的结局。我们接受生命,好能传递生命;不只是生理上,也是精神上。透过入门圣事,我们也经历着天主忠实的爱,而这份爱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作为天主的子女,我们也像耶稣一样,被天主派遣,当作为世界而送的一份爱的礼物——脆弱但珍贵的礼物,并为整个世界服务。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4/0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7th-sunday-lent-yr-a/



2023年4月2日【心遇圣言】基督苦难主日


基督下降「阴府」,

以分享人类最深切的孤独

 

Pasqua-Discesa-agli-Inferi.jpg


虽然疫情已缓和几个月,澳门也回复正常,繁华的街道回到从前的光景,到处挤满了游客;但我们对今年年初发生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无法控制新冠疫情、放松了动态清零政策,以及更不幸的是,导致死亡人数增加,而当中大部分的均是年长者。新闻报道指出,一月份是澳门史上有记录以来最多人死亡的月份,合共798人死亡,比去年同期高出四倍;殡仪馆的服务也变得挤拥。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各项限制,许多家人无法陪伴临终者,也无法完整地参与殡葬礼仪,未能送别挚爱最后一程。死亡,变得更加孤独。


藉着庆祝圣枝主日,并聆听主基督的受难始末,来开始圣周。今年耶稣基督受难始末的福音取自玛窦福音(26章14节至27章66节),最后提到耶稣的身躯以殓布包里好,安放在一个由岩石间凿成的新墓穴。耶稣也面临着死亡带来的孤寂。圣周五读完受难史后,我们也同样会有这一份感觉。


然后,我们通常会「快进跳过」(fast-forward),直接到复活节守夜礼,已经厌倦了之前几天漫长的礼仪,忙于准备基督复活的欢乐庆祝。可惜地,在这些忙碌的同时,我们当中许多人错过圣周六的神修意义和重要性,错过教会沉默寂静的一天。


宗徒信经宣认基督在埋葬后「下降阴府」。这就是教会在圣周六纪念的奥秘,并需要对此作出解释。圣经使用「地狱」「阴府」一词不仅描述一个永远受着或永死之地,而且,更一般地说,也是「死者的住处」(希伯来文为 shêol,希腊文为 hades)。那些在基督复活前死去的人,仍然不能完全享见天主的光荣,因此并不处于永福的状态,从而在「阴府」也有「地狱」痛苦的气氛。像所有的人一样,耶稣经历了死亡,在祂的灵魂中与所有在祂之先死去的人,一同进入亡者已逝的境界。然而,基督作为救主,下降到那里,向被囚禁在那里的灵魂,宣布了爱战胜罪恶、生命战胜死亡的福音。(参阅《天主教教理》632至633:明确地说,耶稣下降阴府并不是为了摧毁可咒骂的地狱,而只是为了释放在祂之前的正义者)。


在耶稣基督内,圣周六所纪念「基督下降阴府」的奥迹证实了天主不仅分享了我们的死亡,也分享了人们进入死亡后那没有希望和未来的「死者的居所」的经验。透过进入死亡的领域,祂达到了进入人类最极端和最绝对孤独的地方;正如教宗本笃十六世曾形容,在这个地方,没有天主、没有一丝的爱进入、没有任何安慰,只有完全被遗弃。透过停留在死亡的空间,基督越过了这个终极孤独的大门,并引领我们进入生命。


害怕在黑暗中独处的小孩,只有在一个爱他们的人在场、只有牵着他们双手进入光明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这正是我们在圣周六所庆祝的:天主爱的声音在亡者领域中响起,引领他们出来。在耶稣下降阴府后,就在我们死亡后极度孤独的时刻,我们得到保证:我们将永远不再完全的孤独。


许多当代的神修大师,最近重新发现圣周六的象征意义,也用来描述我们当代的思想。在历史的悲剧中,天主似乎没有临在于这个世界,看似天主在一切事上无能为力。有些哲学学者宣称:「上帝已死。」就像福音中的情节一样,当船上的门徒遇到风暴时,耶稣在沉睡,而我们则经常向祂呼喊:「师傅!我们要丧亡了,祢不管吗?」(谷4:35-41)在陷入绝望的漩涡里时,我们有时会觉得生活犹如「地狱」一般,感觉天主距离我们很远。但是,即使在坟墓里,表面上好像并不存在,但基督反而为我们的救赎而一直地工作。圣周六的礼仪便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提醒,即使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也要保持我们的希望。


若你觉得你的信仰生活,犹如圣周六般永无止境——在死亡与生命之间,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或在复活节的曙光还没出现的时刻,或长期浸淫在神修的荒漠中——那我们就不要害怕了。下降阴府的基督会临在于我们所有的恐惧中,甚至会临在于我们黑暗深处当中。让我们在准备复活节来临的同时,也要谨记这一点。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4/0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6th-sunday-lent-yr-a/


2023年3月26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心遇圣言】


赐予生命的天主,

比死亡更强大


Jesus-Wept-900.jpg


上星期,我在一名十岁男孩的殡葬弥撒上共祭。我被他家人(特别是他父母)的强大信德,深深的感动。在堂区主任司铎的带领下,透过祈祷和礼仪,堂区教友表现出团结和爱。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经验,因为总觉得这男孩如此年轻便离世,实在不公。说实话,不论任何年龄,要接受死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都必须死亡:这是生命的基本真理之一。然而,同时也体验到死亡犹如敌人、犹如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毕竟,这并非一个没有理性的想法。我们按天主的肖象而受造,并被召叫与祂建立一段爱的关系;天主并没有创造我们来受苦和死亡(参阅《天主教教理》376)。我们自然地渴求永生、渴求作为人类生存目标的「真福」状态(参阅《天主教教理》1719)。只有在原罪发生后,痛苦和死亡才进入我们的人类历史,这是天主原本最初计划的一个悲剧性的转折。我们受造,原来是为了永远共融,但死亡为我们带来分离。难怪我们都体验到,死亡就是满足福乐自然渴求的最大的障碍。矛盾的是,我们仍把这种命运归咎于天主,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惩罚。


在恐惧的笼罩下,我们利用一切可以用到的方法,来驱除死亡的念头:权力、快感、知识与科学、宗教的升华、虚无主义的思维(「一切都没有价值」)、各种分散注意力的东西……这一切都毫无用处,因为到最后,我们都需要面对死亡的悲剧。


所以,从耶稣在朋友拉匝禄坟墓前的反应中,我们确实感到安慰。本主日的福音(若11:1-45)生动地、传神地叙述了耶稣哭了:「心神感伤,难过起来」(33节)。看到如此的情感流露,人们都感概地说:「看,耶稣多么爱他啊!」耶稣的伤感,最终修补和回复了天主作为赐予生命、而非赐予死亡的肖象。意大利当代诗人D.M.Turoldo有一首标题大胆的诗《祢不是邪恶的天主》,写道:


天主

祢厌憎死亡,

因此

祢来到我们中间

赶走死亡

让死亡从隐蔽处

暴露而毁灭


死亡使你痛苦

为此

祢成为受苦者的朋友,

祢分担每个人的忧伤


而浮躁的我们

却当祢是「冷眼旁观世界」的闲神

啊,真是无知的误解。


耶稣的泪水,洗净天主残酷的错误概念使我们以为,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祂会抛弃我们。


耶稣在坟前大声喊说:「拉匝禄!出来吧!」接下来所发生的——拉匝禄的复活——并不是为侥幸者提供一个免除死亡痛苦经历的快捷方式。这会是没有意义的:毕竟拉匝禄并没有长生不老,他仍然需要再次面对死亡。重点是:只有在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的光照下,我们才能理解这个神迹。耶稣并没让拉匝禄逃避死亡;相反,祂「从死亡的经验中」拯救了他、也拯救了我们每一个人。透过为我们而死,基督以自己临在的真光,来照耀死亡所带来的黑暗:「没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你们就是我的朋友。」(若15:13-14)透过从死者中复活,祂击退了罪恶,也就是利用对死亡的恐惧使我们与天主隔绝的罪恶。祂的爱,将死亡从一个孤独的地方,转化为通往牢不可破的共融之门:透过恩宠完全参与天主自己的生命。


因此,耶稣自己的死亡与复活,不仅给予我们勇于接受死亡的动力,而且让我们有意义的生活,视我们的生命为爱的礼物,就像耶稣一样;以麦子需要死亡的逻辑:「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纔结出许多子粒来。」(若12:24)透过今天福音中讲述的奇迹,耶稣向所有在拉匝禄坟前的人、也向我们所有细听祂的人,提供了跟随耶稣所需的信德之恩典,不论在生活和死亡中,在我们每天的抉择,以及在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口气中,均需要这一份恩典。信德,就是深信祂的爱比罪恶与死亡更为强大。


「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么?」(若11:25,26)玛尔大选择相信。回到文章开始时提到那逝去的男孩;神父在主持男孩的殡葬弥撒时,同样问男孩父母和在座所有参礼者这个问题。四旬期最后阶段的日子能帮助我们提供一个答案,去奉献给耶稣。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3/2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lent-yr-a/


2023年3月19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心遇圣言】


真正改变的开始,

在于看待的方式


336358372_911259113411968_8414354251541932840_n.jpg


在本周四旬期第四主日福音中,记载了治好生来的瞎子的奇迹(若9:1-41),象征性地与圣洗圣事联系在一起。基督以泥巴和唾沫混合在一起,然后抹在瞎子的眼,再吩咐他到史罗亚水池洗洗。为候洗者也一样,他们在领洗前,都要经过洁净自己的礼仪。在洗净罪过、沉淫在基督的光后,新教友最终看到天主慈悲的面容、他们存在的尊严,以及天主为他们准备的「爱之命运」。朝向这爱的命运,我们需要采取具体的行动和选择。相反的,我们的心灵和思想越被虚假、误解和幻想所蒙蔽,我们就越不可能作出明智的决定。


我年轻时期的一本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由心理学家M. Scott Peck所著。书中利用「心灵地图」的比喻,来描述我们如何为自己的生活定位。每个人都有一幅心灵地图,当中包括我们的世界观、我们所坚持的价值观,以及我们判断事物和事件的看法。若地图是真实和准确的话,我们通常便会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也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如何到达这个地方。若心灵地图是错的、不准确的,我们便很容易迷失。


要确保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地图的准确,这需要我们的努力、纪律和诚恳。由于我们的生活和身处的世界都不断地变化,我们的心灵地图也经常需要迎合新的信息。为了保持这项工作能持续地进行,我们必须完全忠于真理,时常反思省察,并愿意接受现实中的挑战,因为「真相」会无误地向我们揭示别人及自欺欺人的谎言。


本主日的福音中,那生来的瞎子从小被告知,他的失明是天主对他或他父母所犯的罪的惩罚;而他相信了这一番话。在他的心灵地图,他只是一名乞丐、一名被诅咒的人,是一个对任何人——甚至对天主——都没有价值的人。


同样,法利塞人把自己的心灵地图,集中放置在梅瑟的法律之上,并严格地、盲目地遵守。因为他们的忠诚,而受到天主的祝福,从而觉得自己才是「义人」。我们知道,梅瑟的法律在与天主和祂子民之间的关系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拿走法律中的精神,法律本身便无法准确地反映天主对人类的救赎计划。因此,法利塞人的心灵地图均有着不完整的坐标。


对于这个生来的瞎子来说,耶稣的奇迹无疑是(字面上或实际意义上)都是大开眼界的。耶稣不仅治愈了他的眼睛,而且在此之前,耶稣的话已经改变了他的心灵地图:「[他生来瞎眼,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若9:3)这乞丐的一生中,首次意识到天主其实关顾着他,从而发现自己的生命有着一个崇高的目标:就是彰显天主的光荣!接下来与法利塞人的对峙,反映出他世界观改变的程度。没有受过教育的他,在面对强大的法利塞人时,他仍能坚持真理及真相:「有一件事我知道:我曾经是个瞎子,现在我却看见了……这人若不是由天主来的,他什么也不能作。」(第25、33节)


而紧握着过时地图的法利塞人则否认:「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我们知道:天主曾给梅瑟说过话;至于这人,我们不知道他是从那里来的。」(第25至29节)教宗方济各曾说过:「当有人声称可以解答任何问题,这表示他不在正途上……利用信仰满足个人利益,支持他就心理或理智所提出的观点……并不由我们决定在甚么环境下与祂相遇……。即使当某人的生活非常不幸,即使我们看到他的生活遭受陋习或瘾癖所支配,天主也在临在于他的生活中。」(《你们要欢欣踊跃》宗座劝谕,Gaudete et Exsultate,40-42)教宗以一种强而有力的表达方式,来指出这些人试图「驾驭奥秘」。


那生来的瞎子内心之转变,与法利塞人的执念,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并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四旬期皈依的旅程(希腊文metanoia)的真正意义,这不仅是改变意见或改善行为,而是让我们的心神和思维,透过看见真相——当中必然包括痛苦与困难——而得以「被重新塑造」,以至我们禁感叹:「主,我信」,正如那被治好的瞎子所宣认的一样。真正改变的开始,在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让天主的爱光照我们人生的一切,随之正确地修正自己的心灵地图。我们不但为即将在复活节领受入门圣事的慕道者,而且为自己也祈求这一份恩宠!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3/1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lent-yr-a/


2023年3月12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心遇圣言】


揭开我们内心渴望的相遇

 

331609060_197193386292095_7569714938616285684_n.jpg


经历过长时间的新冠疫情,我们不时抱怨需要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在过去几天里,澳门特区政府终于降低有关的要求,许多人听到这消息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仍选择继续佩戴口罩。有些人觉得,新冠病毒仍然是一种威胁,需要谨慎;亦有人认为,口罩能有效防范污染和其他病菌感染等。


还有些人,只是单纯习惯了在公共场合遮住自己的脸。口罩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隐私、匿名的感觉,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安全感。我必须承认,我第一天公共场合不戴口罩,也体会到了一种脆弱的感觉。而「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也是如此:在非常挤拥的地方,肯定需要时间去适应,才能重拾舒适感。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留一个保护层,也有着不少的好处。 


我们在四旬期第三主日的福音中,读到撒玛黎雅妇人(若4:5-42)有许多理由去选择私隐,或去想方设法不被注意。她五次的婚姻都无疾而终,最后和一个不是她丈夫的伴侣生活在一起。如此多的挫败,使她得出一个结论:真正的、永恒的爱并不存在。为了躲避村里的人及其他妇女审视的目光,她选择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社交距离:在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到井里打水,因为在此时分遇到其他人的机会大大减低。


出乎意料的是,耶稣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正坐在井旁,就好像是等待这妇人出现一样。祂违背了所有社会的惯例(祂是一名男性、是一名犹太人,即:撒玛黎雅人之敌),不仅向她要水喝,而且还就她私人生活、她与天主的关系上,开始了深入的交谈。

 

耶稣对她的情况很有兴趣,加上不作任何的道德判断(这令该妇女肯定不习惯的),从而获得她的信任;耶稣一层层地剥下她戴在灵魂上的口罩、面具。祂协助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透过单单更换伴侣来满足自己对爱的渴求——是如何的无力。她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着不同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对天主的渴求已铭刻在人的心中,因为人是由天主及为天主而受造;而天主也不断地吸引人,只有在天主内,人才能找到他不断寻找的真理和幸福。」(《天主教教理》27) 


她与耶稣的相遇,揭示了天主真实的面容:不论我们如何迷失,祂从未停止寻找我们。这位天主希望我们「以心神,以真理」(第23节)来朝拜祂,而不只是表面上的仪式。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天主是爱》(Deus Caritas Est)通谕中的开始,完美地表达发生在该撒玛黎雅妇人身上的事情:「成为基督徒,不是做一个伦理上的决定,或一个伟大崇高的理念,而是与一个事件的相遇,是一位的相遇,这会使生命有一个新的起点,因而有一个决定性的指引……因为是天主首先爱了我们(参阅若一4, 10),那么现在爱已不只是一项『诫命』,而是对于爱的恩宠的响应,因为是爱来与我们相遇。」


可能这是她一生中首次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不是被利用、被谴责——在她内心深处的渴望中,耶稣向她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答案:福音。她觉得自己从羞耻感和失败中,被解救出来了。她不再需要任何口罩和面具,来掩盖自己真实的面目。她克服了自我封闭的心态,留下打水器(该打水器代表着她过去的生活方式,以及无法满足她内心对爱的渴求),并直接到城里去,邀请其他人来见耶稣。(28至30节)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与耶稣相遇,特别是在四旬期,在各圣事和在我们的祈祷中,向我们提出修和。正如《天主教教理》中所指:「『你若认识天主的恩惠!』(若4:10)。祈祷的妙义就在这里:我们来到井边汲水,在那里,基督来与每个人相遇。祂先来寻找我们,开口向我们要水喝。耶稣口渴;祂的要求来自天主的内心深处:天主渴望我们。不管我们是否知道,事实上,祈祷就是天主的渴望与我们的渴望相遇。天主渴望我们渴望祂。」(《教理》2560)在今年的四旬期,透过在耶稣跟前打开我们的内心、脱下内心的口罩与面具,我们也能像那名撒玛黎雅妇人一样,成为天主和人类之间永不止息相遇的催化剂。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3/1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lent-yr-a/


2023年3月5日 甲年四旬期第二主日【心遇圣言】


四旬期上山之路,

引领我们通往复活的喜乐


155102225_10157906947261546_4112344235613034263_n.jpg


上主日我们读到耶稣被撒旦带领一座高山,并以世俗的力量及财富来引诱祂,但没有成功(玛4:8-10) 。本主日,我们发现耶稣带着三名门徒,又登上另一座高山,显示圣容(玛17:1-9)。与撒旦不同,耶稣没有向他们展示世俗的辉煌,而是展示了祂与天父合一的美,以及按照圣父的计划,在救赎工程里奉献生命所散发的光荣。


在这之前的几天,耶稣告诉门徒,自己将面临死亡及复活,但祂遭门徒的拒绝和不肯相信。伯多禄甚至感叹道:「主,千万不可!这事绝不会临到你身上!」(玛16:22)但耶稣却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玛16:24)数天后,耶稣邀请他们上大博尔山,为的是要象征门徒将要面对的漫长信德旅程。


在今年的四旬期文告中,教宗方济各将登上显圣容的高山,对比成跟随耶稣的神修刻苦经验。教宗说:「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种承诺,这承诺因着天主的恩宠而能持续下去,以克服我们所缺乏的信德,以及对跟随耶稣走向十字架所产生的心理抗拒⋯⋯为加深我们对主耶稣的认识, 为充分了解并接纳祂救恩的奥秘那是在爱的激发下,完全献出自己而完成的我们必须让自己被祂带领,脱离平庸和虚荣。我们必须起程,踏上登山的路途,需要努力、牺牲和专注。 」


但在山上等待门徒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耶稣在他们跟前显示圣容:祂的面貎发光,有如太阳,祂的衣服洁白如光。(玛17:2)教宗对此指出,「当他们上到最高处,与耶稣一起站在高山上时,三位门徒得到这恩宠,目睹了上主的荣耀,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灿烂光辉。那光不是来自外 面,而是由祂自身发射出来的。这神性的美,比起门徒们为登上大博尔山要 作的努力,无论有多大,都是无可比拟的。在走艰难的山路时,我们一定要专注观看路径;然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美景,令我们惊异,而它的壮丽就是给我们的一种回报。」


教宗方济各在他的四旬期文告中,特别将显圣容这段福音,应用于「共议同行」这个主题,而这也是教会过去两年一直所思考的问题,好能为下届、2024年世界主教代表会议所准备。教宗说,在教会中互相倾听,共同辨别未来的道路, 可能「备极艰辛,有时令我们感到沮丧。然而,在最后等着我们的,一定会是美好奇妙的,能够帮助我 们更了解天主的旨意,以及我们的使命为祂的国度服务。」


但显圣容的福音,也为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提供了确切的希望,特别是当我们经历黑暗、痛苦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时刻。


教宗特别强调两句话,好能鼓励我们。第一句是天主圣父的声音从云中传来,「你们要听从祂!」(玛17:5)教宗称,「四旬期是一段恩宠的时期, 使我们能听祂对我们说话。祂如何对我们说话呢?首先,是祂透过教会礼仪所提供的天主圣言对我们说话。我们不应让圣言落在耳后;如果我们无法常常参与弥撒,就要每天诵读当天的读经,亦可藉由因特网阅读。除了圣经以外,天主也透过我们的弟兄姊妹对我们说话,尤其是透过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的面孔,以及在他们的遭遇中,对我们说话。」


第二句是耶稣对俯伏在地、感到害怕的门徒所说:「起来,不要害怕!他们举目一看,见不到任何人,只有耶稣独自一人(玛17:6-8)。教宗又说:「不要因为害怕面对 现实及每天的辛苦、艰难和冲突,而利用特殊事件及富于感性的宗教经验作为避难所。耶稣显示给门徒的光,是祂光荣复活的预兆,而我们若『只追随祂』,就必须往那方向前进。四旬期指向复活节:耶稣的『避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要预备我们,在信望爱中体验祂的苦难与十字架,最后要抵达复活。」


愿这两福音的话语, 「你们要听从祂!」以及「起来,不要害怕!」给予我们力量,就让我们在这四旬期的第二周里,怀着信、望、爱三德继续攀登我们生命的高山!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3/0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sunday-lent-yr-a/



2023年2月26日 甲年四旬期第一主日【心遇圣言】


让我们信德生活抗震之时刻


temptation2.jpg



当撰写此文时,土耳其及叙利亚大地震的人数已超过4.2万人。死亡数字及破坏程度,实在令人震惊。


确实,大自然可以是非常残酷的。然而,「人为因素」也是造成如此多伤亡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尽管土耳其有符合当前地震工程标准的建筑法规,但这些法规却很少被严格执行。最终,随着地震的发生,建筑物很容易倒塌。雪上加霜的是,叙利亚正处于长达12年的内战之中,这加剧了向受灾地区所提供紧急援助的困难。


自然灾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正是我们毫无准备的状态,使事情变得更糟。我们的神修生活也是如此。诱惑和试探,就好像地震一样,会动摇我们信仰的稳固性,破坏我们内心的信念;同时,扩大了断层线,使我们灵魂最薄弱的地方出现裂痕。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诱惑会使我们的灵魂变成遍布瓦砾的废墟。


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球板块在不断摩擦的同时,长期也承受着张力,直至它们「断裂」的那一刻,最终猛烈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诱惑的开始,也是透过在我们灵魂中,建立不健康的张力,直到它们使我们「崩溃」,并作出错误和毁灭性的选择。


在本周四旬期首主日的第一篇读经中,蛇对亚当和厄娃所说的话,意在削弱他们对造物主的信任。这试探者要这世上首对夫妇怀疑天主的良善,从而在他们内心建立紧张和不安:「你们决不会死!因为天主知道,你们那天吃了这果子,你们的眼就会开了,将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创3:4-5)因为他们的信仰「断裂」而失去了原始的义德,我们今天仍在付出代价:这就是原罪。


当耶稣开始祂的公开传教生活时,魔鬼试图采用同样的策略:在耶稣内心深处制造疑虑和紧张,以使祂不按照天主的计划、只透过世俗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玛4:1-11)我们身体的基本需求与食欲的本能、获得称赞的渴望,以及透过权力控制他人的需要,是深入我们人类灵魂主要的断层线。难怪魔鬼优先考虑到这一点,并在此「下手」、突袭。


与亚当和厄娃不同,当诱惑的地震来到时,耶稣已经作好准备。40天的禁食和祈祷,让祂对天主的计划和自己的使命,有了精神上的洞察力。在教宗方济各最近有关辨别主题的教理讲授中,他说:「耶稣以坚定的态度抵挡诱惑。试炼从四面八方攻击祂,但总能在祂身上找到这种坚定,祂决心遵行父的旨意,诱惑者失败了,不再阻碍祂的道路。在属灵生活中,试炼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正如《圣经》中说的那样:『你前去服事上主时,应固守正义与敬畏,并应预备你的心承受试探。』(德2:1)就好像教授在给学生测试时,如果他看到学生掌握了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他就不再坚持,就会给这个学生通过考试。但学生必须经历考试。」(教宗方济各,2022年10月26日周三要理讲授)


每次地震的时间、震级和地点,我们都是无法预测得到的。我们能做的,是坚持所有的建筑物,都是遵循严格的标准,并知道若地面开始摇晃、遇地震时该怎样做;我们的神修生活也是如此。我们不知道「诱惑的地震」怎样到来、何时突袭,但若我们的神修生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不要太死板或僵硬,弹性也同样重要!),那么我们也能像耶稣一样,去抵挡它们。透过了解诱惑以哪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可能会更好地了解我们信仰的弱点和力量。我们越是练习如何辨别,便越知道如何抵抗诱惑,或从跌倒中快速恢复过来。


在今年四旬期开始之际,愿媒体上不断流传的地震灾后图像,鼓励及提醒我们,要向受害者表示具体的支持,同时也反思在面对考验和诱惑时,我们的「精神准备」与灵魂的状况。如果我们希望信仰路上成长,就必须受试探。正如圣保禄所写的,时刻谨记「天主是忠信的,祂决不许你们受那超过你们能力的试探,天主如加给人试探,也必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够承担。」(格前10:13)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2/2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st-sunday-lent-yr-a/


2023年2月12 日 甲年常年期第六主日【心遇圣言】


肤浅与粗心乃众罪之根源


329365122_1144028702925030_8205676258387147933_n.jpg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废除法律或先知,我来不是为废除,而是为成全。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即使天地过去了,一撇或一画,也决不会从法律上过去,且必要全部完成。」(玛5:17-18)

这几天,我正为一名将因经济犯罪被判刑的人祈祷。我完全理解家人对他判刑的感受,只希望他被判入狱一段短时间。法律对所有人一律平等,我们必须对我们所选择的后果作出承担。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虽然法律与执行法律的制度,为社会和谐来说,是必需的,但单凭法律不足以打造成一个公义与和平的社会。需要法律以外的东西,来满全及完成法律想达成的目标。天主的法律便是如此。

耶稣与法律的关系是复杂的。作为以色列人,他有责任遵守宗教传统法律。然而,当人们以「诡辩伪善」的态度遵守法律,耶稣则批评这无视了法律本身的精神。这就是为何本主日福音(玛5:17-37)中,耶稣说:「除非你们的义德,超过经师和法利塞人的义德,你们决不能进入天国。」经师教导律法,却忽视法律的精神。另一方面,耶稣以祂的言行、生死,并透过将公义与怜悯完美结合起来,成全了法律。为我们人类来说,要达致这种平衡是十分困难的,因我们倾向两个对立面之间徘徊摇摆,而非将两对立整合。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其通谕《在希望中得救》(Spe Salvi)中指出「在天主的正义中也有恩宠。藉由注视被钉和复活的基督,我们可以知道。正义与恩宠二者,应该以它们正确的内在关系来看。恩宠并不取消正义。不会把错的变为正确的。它不是清理一切的海绵,使人在世所做的一切,都有了一样的价值……作恶的人最后没有在永生的宴席中,坐在没有区别的受害者身旁,好像甚么也没有发生过。」(《在希望中得救》通谕,44)

若天主只是仁慈而没有正义,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并不重要。若我们不对行为的后果负责,那么自我意识和我们存在的价值都会被摧毁。真正使我们成为人类的,是自由和责任:只有透过两者,我们的选择才会变得有意义。

相反地,如果天主只有正义而没有怜悯,那么我们便会因内疚感而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因为我们知道在天主的眼中,没有人是完美、完全无可指责的;但祂的爱,比我们的罪更强大。「谁若犯了罪,我们在父那里有正义的耶稣基督作护慰者。祂自己就是赎罪祭,赎我们的罪过,不但赎我们的,而且也赎全世界的罪过。」(若一2:1-2)虽有天主的怜悯,但我们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需要修正自己的过错,恢复正义并修补破裂的关系,然后才能进入天国。

我经常难以将正义和怜悯结合在一起,主要因为每当遇到问题时,往往忽略祈祷,并试着以自己力量想出解决方案。履行天主法律的能力,不仅出于道德原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圣神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引导我们,给我们力量耐心地忍受我们选择的后果,必要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需要我们谦卑地倾听天主在我们良心和教会训导中所说的话,基督的声音从中会继续宣扬福音的真理。

换句话说,这需要辨别的能力,这是一种关注我们行为、言语、态度和选择的纪律,即使它们小如「iota」(以耶稣口中最少笔划的字词),因为正是透过它们,天主带领我们走向祂应许给我们的圆满生命,在那里「仁爱和忠信必彼此相迎,正义与和平必彼此相亲。」(咏85:10)相比起邪恶之心,肤浅和粗心更能成为许多罪恶之根源。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2/1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6th-sunday-year-a/

 

2023年2月5日 甲年常年期第五主日【心遇圣言】

让天主的美善,在人前闪耀


5-5ce4e9dc50162-1024x654.jpg


「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可用甚么使它再咸呢?它再毫无用途,只好抛在外边,任人践踏罢了。你们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并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样,你们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 5:14-16)


在我20出头的时候,我有爬山的习惯。某年暑假,三位朋友和我计划了一个五天的徏步旅行,前往一座著名但遥远的山峰。背着背包里所需要的一切,那几天我们完全自给自足。我们仔细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图,并在地图上记下沿途几个避难处(山上的小屋),打算在那里睡觉,以避开高海拔晚上带来的刺骨寒冷。


这徏步的旅程很美,但也十分疲累。我们每天需要走超过十个小时,才能赶得在夜幕来临前到达小屋。最后一天,我们又饿又累,而寒冷的夜晚快到,但我们还在深山里、远离人烟,又找不到计划过夜的小屋;真是迷路了。我们默默地拖着疲惫的步伐、不停环顾四周,紧张的气氛显而易见。天黑了,但仍然没有找到小屋的踪迹,便开始接受在寒冷中过夜的想法。


没想到,当我们停下来、准备把电筒拿出来时,竟在山谷另一端发现了一道微弱的灯光。我们仔细检查我们手中的地图,发现我们原来身处山的另一边,而那道光正是我们正在寻找的「避难所」:相信其他登山者必定在我们之前抵达,并照亮了那个地方。距离小屋还有一小时的路程,但我们以最大的努力前往,去把我们的食物翻热、睡一个温暖的觉。


那一道光更新了我们的动力。是的,我们很疲惫,但我们知道要往哪里去,我们知道并不再迷路。当我们最后抵达小屋时,我们欢喜踊跃,并与其他登山者一同分享我们的食物、共享炉火的温暖,然后缩到各自的睡袋里好好休息,准备迎接翌日的最后一段旅程。


每当我阅读到本主日的福音(玛5:13-16),耶稣用山上的城和灯台上的灯来比喻教会时,我都清楚地记得这次徒步旅行的经历。


在过去,教会历史上的丑闻,加上我们自身的脆弱和软弱的意识,到现在也没有让人相信和联想到,教会永远是黑暗世界里的一盏熣灿明灯。我们内心也有那种黑暗。更多时候,教会更似是我们登山旅途中发现山间小屋的那道微光。教会的光虽然微弱,但肯定的是,这道光必定照亮有需要的人!


我们基督徒不会发出自己的光芒。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8:12)圣安博和其他教会教父曾对此肯定地说:「Fulget Ecclesia non suo sed Christi lumine:教会不是以自己的光来照亮,而是以复活基督的光来发亮。」


作为教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一个出自信德与爱德的行为,以及我们为整个人类大家庭所行的善,都是出自天主,祂的恩典在我们行动之先,也启发我们、支持我们,并赐予我们力量,去继续我们的善行,将最大的光荣归于天主。诚如圣保禄所言:「凡要夸耀的,应因主而夸耀。」(格前1:31)


我们不是光。正如其他登山者点亮小屋的灯一样,让我们小小信德在日常生活里发光,即使这信德、这道光很微弱、很脆弱,但这是何等重要!可能我们会认为自己一点点的努力是无关痛痒、只是不被注意的小努力,但若得到天主恩宠的支持,也能为迷失和疲倦的兄弟姊妹给予慰藉、方向和希望,就如当时的我一样。请谨记,这并不是吹嘘我们的善,而是:分享我们每天从天主那里所获得的善、宽恕和怜悯。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2/0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1月29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心遇圣言】


在天主前清空双手,

以准备好接受祂的「真福」


A 20230121_202559.jpg


过去一周的农历新春佳节中,「福」这个字到处可见,但我们向亲友拜年祝贺的「福」,与本主日福音中(玛5:1-12)的「真福」并不相同。


耶稣说:神贫的人、哀恸的人、温良的人、饥渴慕义的人、怜悯人的人、心里洁净的人、缔造和平的人、为义而受迫害的人,以及为了我而遭辱骂迫害的人,就是有福的。我们世俗对「福」的看法,往往与财富、健康、远离一切烦扰有关。此外,透过文化、教育和家庭价值观的「常识」,往往给我们灌输一套伦理标准的系统,并经常与耶稣的讯息背道而驰:要成为赢家;比其他人更强大(有需要时更践踏他人)来达致自己的成功;不需要有道德,但最重要的是学会更聪明。耶稣的话,似乎只为那些想要将弱点升等的失败者提供方向。


要讲解「真福八端」(就是「山中圣训」的核心)并不容易,这是山上。教宗本笃十六世不久离世,驱使我再次阅读其著作《纳匝肋人耶稣》当中所写的内容。在第二卷「从约旦河受洗到显圣容」中,已故教宗有一整章专门讨论这个题目。若我大量引用他的话,请见谅,皆因在我们历史这个特定时刻里,这短短的标题尤为深刻。


他反思的重点就是「山中圣训后面隐藏的是基督的形貌,人的形貌,祂是天主的形貌,正因为祂是天主,祂就降生成人,舍弃自己,直到死于十字架上」。我们能在耶稣身上「看到」真福八諯,祂以实际的行动去实现。因此,真福八端并非抽象的道德教义,而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去肖似祂。


根据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说法,那些认真对待邀请的人去跟随基督,圣人们是圣经的真正诠释者,因此透过他们的生活,能向我们展示圣经的本质和真福八端的美丽。「圣经里到处都隐含着未来的潜势,只有透过实际生活和经历受苦,圣言才会做示自己。圣方济.亚西西以最激进的手法去理解圣言中的预许。他甚至脱下衣服并让主教作为仁慈的父,天主的代表,为他重新着衣,因为天主给田里百合花穿的衣裳比撒罗满王所穿的还漂亮(玛6:28-29)。这种极度谦卑,对他而言首先是服侍的自由,执行使命的自由,对天主最后的信任,因为天主不只看顾田里的野花,更看顾祂的人类子民。」


所有圣人「知道自己的内心也很贫乏,本着爱,愿意接受天主赏赐的人,并正因为如此而内心能与天主的本质一致,并依据天主的圣言而生活。圣女小德兰的话,即她会双手空空站在上主面前,向上主伸出双手,所描述的就是这种天主的穷人的精神:他们以空空的双手来到,不是以要抓住或掠夺东西的双手,而是以打开和付出的双手,并愿意接受天主慈善的恩赐。」

本笃十六世又评论说,教会总需要像圣人们一样,将真福八端真正体现到他们的生活中,「以便将所有的人摇醒,以便将『拥有』理解成一种任务,以便在一个内心自由的文化中,去面对『拥有』的文化,并同时为社会正义创造先决条件。」


他总结道,从圣保禄到圣方济.亚西西,再到加尔各答的德兰修女,透过效法基督并选择像祂一样般生活,圣人们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与人类的正确形象:「基督宗教的真正『道德』就是爱。而这当然与利己主义是相对立的虽然人因此而离弃自己,但正因为这种方式而使人找到自我。」


我们可能会认为,耶稣的话完全没有道理。但在回顾教会的历史、甚至整个人类的历史后,教宗本笃十六世确信真福八端「是生命的真正大道;只有在这条爱的路上,这条山中圣训所描述其路径的道路上,生命的财富、人被召叫的伟大含意才得以展现。」


换句话说,若我们想过一个真正幸福的新年,真福八端——以及这道理所显示出的耶稣整个生命——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方式。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1/2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元月23日 常年期第三日  春節【心遇圣言】


新春将至,

祈愿如兔子般长耳细听而获治愈


0F726B3C-BCAE-44FC-807C-6765823D4358-e1674265346765.jpeg


「耶稣走遍了全加里肋亚,在他们的会堂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灾殃。」(玛4:23)


正当我们开始农历兔年之际,本主日的福音讲述了耶稣公开传教的开始(玛4:12-23)。「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了皓光;那坐在死亡阴影之地的人,已有光明为他们升起。」在经历和遇到过去一年所有挑战后,我们也渴求以一线的希望,开展新的一年。


本主日教会庆祝圣言主日。随着新春的到来,我们确实需要天主的话语,来鼓励及引导每个人进入不可预测的未来。刚好,今年是兔年;众所周知,兔子是具有长耳朵及敏锐听觉的动物,我们没有如此的特质,但我们能恳求天主赐予恩宠,让我们能成为天主圣言的细听者。圣言不只是古老的文字或历史的智能,更是「一位」——基督自己;祂既是活生生的人,更是临在和活跃于当今教会内及世界中,并透过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来向所有人、向我们的内心说话。


往往遇危机之时,便会听到基督呼唤我们的时刻,就如本主日福音中,祂对首批门徒所说的:「来,跟随我!」伯多禄和安德肋获邀与耶稣建立活生生的关系,并找到为他人服务的人生目标。正如其他福音所载一样,他们捕鱼的艰辛却毫无所获,这帮助他们响应耶稣的邀请。作者C.S.刘易斯的名言:「我们甚至能忽略欢愉,但仍要坚持痛苦的存在。天主在我们的欢愉、在我们的良心中,向我们细诉,但同时在我们的痛苦中呼喊:痛苦是祂要在此聋哑世界所需的扩音器。」(《痛苦的奥秘》)


可惜在过去几年里,即使多天主次用到「痛苦」这种扩音器,祂也难以吸引我们的注意。起初,大家希望新冠疫情能教导我们的伦理一课,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实际上,在教会和社会中,无数兄弟姊妹在不同困难情况下,也表现出无私的爱与关怀,令人佩服。但另一方面,与为不想面对为保护他人而采取限制措施的纪律,而且更不想顾最弱小群体的需要,经常也看到人类自私情况变得更糟。新冠疫情真实地揭示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优先事项是如何的。


这就是为何本主日福音的最后一节中,我们读到除了「施教和宣讲」,耶稣也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和灾殃。天主圣言的教导和宣讲,具有治疗的作用:能使我们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疾病得以暴露,并得到适切的解决,从而获得医治。


我们这些在自我抗原检测中,看到出现那条二线,并经验到严重新冠症状的人,都会知道疾病会让人虚弱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在过去几个月里,疫情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渐渐体现出来:医院、商店和供应都被大量感染而打断了。我为那些因严格的隔离规定,而无法与在医院或安老院舍中独自离世者的家人一起祈祷。我们确实需要身体上和社会上的康复。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灵魂的疾病」及其症状持更敏锐的触觉,因为我们的心灵和思想也需要医治。教会称我们许多自私选择背后的强大负能量为「致命的罪过」,这并非偶然:骄傲、愤怒、吝啬、迷色、嫉妒、贪饕、懒惰,称为「七罪宗」,是所有罪行的七个根源。若无人看管,确实会毁掉一个人和我们身边的人的生活。老实说,这些「灵魂上的疾病」在疫情造成的许多个人和社会灾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是时候去面对这些内在的疾病,而不是仅仅指责外在力量或他人的行为,声称它们是我们问题的根源。


我们希望在一个开放的后新冠世界中,开始新的一年。耶稣透过教导和宣讲天主爱的福音,以及透过医治我们的力量,来陪伴我们,以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为自己、为家人、为整个社会,作出更健康的选择。若我们善用内心的聆听能力,成为细心的倾听者——就如精神上的兔子般——一旦痊愈,我们也能像耶稣一样,成为未来充满希望的老师和宣扬者,以及治愈正在复苏的世界的推动者。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1/2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元月15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心遇圣言】


圣神降下并停留,

而平息被遗弃的恐惧


C_12a_photo1.jpeg


若翰又作证说:『我看见圣神,彷佛鸽子,从天降下,停在祂身上……我看见了,我便作证:祂就是天主子。』」(若1:32, 34)


普世教会上周一庆祝主受洗节,而本主日的福音(若1:29-43)也再提及耶稣受洗的记载,彷佛礼仪不希望我们跳过耶稣生命中这个重要的时刻。


在福音章节中,我们注意到耶稣与圣神之间的特别契合。藉着圣神的威能,天主的独生子在童贞女玛利亚的腹中取得肉驱;而在祂受洗时,天主圣神以鸽子、以有形的姿态「降临」并「停留」在耶稣身上;现在,祂已成年,并开展祂的公开传教使命。


即使单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于发展一段忠实的关系来说,「降下」及「停在」这两个动词十分重要。在成长过程中,即使期间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和分歧,若一个人不能完全依赖那可预知、可靠、始终如一和充满爱的关怀者的话,那么这个人可能经验焦虑和被遗弃的恐惧。


在神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动词也十分重要。天主「降生」的奥迹描述了天主不断的、热情的和激进的努力,以弥合祂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我们错误地认为天主远在天国,与我们堕落的尘世隔绝,并因犯罪而恐恨我们。我们常常感到被天主抛弃,亦充满罪恶感。因此,依撒意亚先知很好地表达以色列民的祈祷,常常向天主呼求,以打破这种「隔绝」:「啊!望祢冲破诸天降下。」(依63:19)


天主对人类历史的有力干预,特别是对以色列历史的干预,就是要向祂的子民保证自己坚定的爱和信实。但是,距离感依旧存在,并只有透过降生成人,才能克服这种分离感,而天主的降生才能变得完整和确定:他不仅来帮助我们,而且承担着人性软弱,成为我们人类的一分子。换句话说,透过基督降生成人,我们的人性已经成为天主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这是耶稣最后的话(玛28:20)。天主来「停留」、「寄居」,好能消除我们对被遗弃的恐惧。耶稣升天后,也透过圣神——特别在各种圣事中——让我们体验到天主的临在与恩宠。


在圣洗圣事及坚振圣事中,「圣神降下并居住在受洗者的纯洁心灵中」(《天主教教理》701),就如耶稣受洗期间一样。在圣体圣事(弥撒圣祭)呼求圣神的祷词(epiclesis)里,司铎祈求圣父派遣圣神祝圣饼酒,并透过领受基督圣体,「耶稣基督的恩宠,天主的爱情,以及圣神的相通」(格后13:13)能永远与我们同在、相偕,并在弥撒圣祭外结出果实,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爱德。天主希望我们感受到被爱,如此我们便有能力去爱别人。


我想到许多关怀者的服务,包括不同修会的修女,他们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为我们社会中最弱小的(特别是在老人院舍)服务。他们不得不忍受令人非常疲倦的轮班工作,不断将自己暴露于感染的风险中,并且在充满紧张的环境下工作一整天,最后无法回家。医疗领域或其他基本服务领域的前线工作人员,也经历类似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存在,许多有需要的人才能面对和舒缓他们的焦虑和孤独。


正如我们所说,每一种认真和忠实的关系,以及任何的召叫,都意味着向他人伸出援手(降下)和成为可靠的存在(停留)。在婚姻出现危机时,作一名可靠的配偶。当孩子遇上问题时,作尽责的父母。在敌对的文化背景下,作一名传教士。在社会和政治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作一名教师。类似的例子很多!


在经历充满挑战的圣诞期后,我们获邀开始常年期,让我们的生活中时常经验天主忠实的爱和临在。面对这新的一年,我们并不孤单。愿圣神强化、圣化我们,在天主托付给我们去照顾的人的生活中,令我们各人都成为可依靠、满怀爱的关怀者。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1/1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元月8日 主顯节 【心遇圣言】


没有什么保持相同 。

贤士们改变人生之旅


 808ebaeb4c42c1602809bd042165f14e.jpg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新冠疫情所带来的限制,许多人无法离开自己的居住地,故「旅游」排在愿望清单的首位。随着防疫隔离规定逐摲放宽,我们希望今年能恢复各地之间的来往,这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其中一部分。

 

从前,旅游并不是很常见的事。我的祖母临终前从来没有机会看到飘流的大海,一次也没有。在她身处的农村,只有军人、传教士和少数朝圣者才有能力讲述远方的人和土地。今天,为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外游」大多被归纳为到舒适的旅游景点度假享受。

 

尽管如此,「旅程」仍然是描述生活的最佳比喻之一,从精神层面来说,这犹如人类灵魂中对天主的追求。这两者常常一致:只有透过寻找天主,我们才能真诚找到我们存在的意义。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在今天福音中(玛2:1-12),贤士们可能就是那些内心不安的人,并渴望寻求属灵的答案。最终他们漫长旅程结束时,他们发现天主出现在最不寻常、令人最不安的地方,但这同时意味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这一次的旅程,是在他们各自的内心之旅。

 

贤士们远道而来,向刚诞生的「犹太人的君王」致敬,他们确实是神秘的人物,他们往往被称为智者、圣贤或王。教会圣传相信他们代表着世上全人类的民族,被召加入以色列,一起朝拜这位以降生为人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真天主。三位贤士也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面对着各种状况的复杂性,并尝试「仔细检查」和寻找每件事情的意义和方向。为此,我们都需要一趟旅程,好能超越肤浅和墨守成规的层面。当一个人怀着开放的态度愿意面对着各种意想不到和难以控制的风险时,才能踏上这趟「超越性」的旅程。

 

上世纪初诗人托马斯.艾略特(T.S. Eliot)在他著名的作品《圣贤之旅》中,描述了这种转变的过程。在诗中,其中一位贤士讲述了他们出发时「是全年最糟透的季节」,且是一趟「漫漫旅途」。在寒冷的夜中,他们后悔离开了舒适的家,并在「耳边萦绕,有人在哼卿歌谣,称是这一切纯粹瞎胡闹」的情景下挣扎入梦。我们所称的「糟透时节」,往往都是开始作出改变和挑战时的最佳时机。

 

诗词续指,当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时,对所见所闻感到困惑。他们正寻觅一位全能的、能创造奇迹的伟大君王,但最后却发现一个可怜的婴儿躺在马槽里。他们的憧憬、学识和世界观完全幻灭:「你我被引导在那条生死的路上?[…]此类降生于你我痛苦异常,形同死亡,我们的死亡。」要接受天主的方式——既无能为力、软弱——去彰显自己作为爱的礼物,这意味着他们既有的心态、世界观和自我认知经已「死亡」。

 

他们所目睹的,将永远改变他们。诗中续指:「返回以前你我居住的地方,这些王国。再也无法逍遥,在这陈腐的体制之内。当有另类的人无比崇敬他们的上苍。我理应庆幸那另类的死亡。」在他们与耶稣的相遇后,一切都改变了。天主将自己彰现作至高无上的爱的礼物。贤士们均明白,除非效法祂的榜样,并为祂、为整个世界奉献自己的生命,否则再无任何智能与知识、任何权力与财富,能满足他们对意义的渴求。离开白冷后,另一趟全新的、终生的旅程已经开始,这场冒险之旅将在死亡时才会终结;现在,对于「死亡」则变成最终、最渴望的终点,诚如圣奥斯定所撰:「主,祢为祢而创造我们,而我们的心只有在祢内才能安息。」

 

就像贤士们一样,在过去这些艰难岁月后,我们可能也会对所经历之事、对天主在自己生命中的角色等,或多或少感到困惑。圣诞节的讯息,就是天主来到这世上并分担我们的痛苦,不是解决它们,而是透过自己这份礼物,去从内里改变,把这些痛苦转化为恩宠。这是一个不易理解或接受的奥秘。

 

我们渴望在后疫情时代有新的开始,我们甚至会想去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去寻找。度假是好的,但让我们勿忘一点:真正改变人生的旅程,是一趟内心的转化之旅,而且它该带领我们更接近天主和其他人 ,特别是那些受苦的人。这是一趟终生的旅程,并需要携手前进,同时深信天主时刻与我们同行。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1/0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piphany-yr-a/



2022年12月25日 圣诞节 【心遇圣言】走出「舒适圈」的圣诞


走出「舒适圈」的圣诞


C_11a_photo.jpg


突如其来的改变,往往令我们措手不及。直至几星期前,我们在澳门一直生活在一个「无新冠」的泡泡圈子里,伴随着各种严格的法律。没错,每个人一直在抱怨,多年来与世隔绝导致经济衰退,但实在的是,在那个泡泡圈子里,我们身处一个安全和受保护的环境中。


短短数天,一切都改变了。突然间,随着特区政府放宽隔离、检疫与防控限制和措施,那个「泡泡」最终破了。现在大家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因为少了许多防空限制而觉得比较自由;另一方面,新冠快速流行使大家感到害怕·,因为只能以抗疫包里的药物、口罩、快速检测来应对这「新常态」。「安全感」突然被一种「脆弱感」所取代:在这个世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若没有限制的话,许多市民将受到感染。


这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转变:从努力避免,到需要面对的事实。今年的圣诞受到这变化所带来地矛盾的气氛:喜乐,但同时也有恐惧。


若你仔细想想,耶稣的诞生同样不是完全平安的:在玛利亚怀孕的后期,千里迢迢前往白冷登记户籍;到需要分娩时,找不到一间客栈的焦虑;婴孩诞生了,需要匆忙使用马槽充当婴儿床⋯⋯如果有人能完全理解何谓「走出舒适圈」,那就是天主的独生子耶稣,祂暂别三位一体的光荣与完美的神圣泡泡,来到真正危险的世界,来成为厄玛奴耳, 与我们同在的天主。


在这些令人不安的事件中,耶稣的诞生具有深层而普遍的意义。天主来到我们所在之地、在个人和集体的环境中、在充满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的地方,与我们每一个人相遇,因为这一切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都是人类情况重要组成的部分。原来以为只有一切处于道德上有序时,自己的问题与矛盾得到解决时,才可以堪当经验天主的临在与恩典。果然,天主决定出现于我们所在的混乱中。


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主的马槽,祂邀请我们在那里迎接祂。这并不困难实行。在过去的几天里,在各种境况中,我感受到祂的临在:卫生中心一位充满爱心的护士;一名母亲尽最大的努力,去分辨与青年子女相处的最佳方式;许多人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夜祷时,在自己疫惫的身体也感受到祂在;也在那些深夜里陪伴我祈祷、渴望天主的人身上,感受到祂的临在。甚至在撰写这篇拙文时,在挣扎寻找那种表达和词汇中,我感觉到祂的临在。


我们能将日常生活这个马槽,转变成一个欢迎的床铺,天主的临在再不是一种抽象的体验,只是保留予神秘主义者、哲学家或神职人员能体会的,而是成为脆弱的肉驱、成为可见和弱小的婴孩,并让所有人体验和看见。同样,透过具体的的选择、行动、交流和态度,去表达信德和爱德时,也可以体验祂的临在。这一切人性的行动都有限的,也是不完美的,但,因为天主子成为人,它们同时也是神圣的,因为能表达天主的临在和爱。


这个「脱离舒适圈」的时刻,是默观耶稣于白冷诞生的最佳时机。一切影响世界或个人生活的问题,不再是阻碍经验天主临在的困难,而是容许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体验天主降生成人的奥秘,并将之变得更个人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天主邀请我们朝拜祂,不只在教会礼仪中,也透过我们每天生活上所作的选择和具体行动;事实上,今时今日的各种挑战,就是激发起对天主这份邀请的个人响应与自由答复。


「零新冠」舒适圈的完结,也能是一个标记:是时候在我们生命中的其他方面作进一步的「踏出去」。真正的爱,往往都需要承担着离开「舒适圈」的风险。这将会是可怕的,因为会暴露我们的弱点。让我们默观着马槽的圣婴,同时得到启发,令各自的生命成为其他人、家庭、堂区和团体的礼物,并以慷慨与勇气,为我们身处的社会服务。祂的温柔,将使我们克服一切的恐惧⋯⋯祝各位圣诞快乐!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2/2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hristmas-yr-a/

 

2022年12月18日  甲年将临期第四主日 【心遇圣言】完全的清醒、完全的欢迎。将临期的伟大辨别


完全的清醒、完全的欢迎。将临期的伟大辨别


maxresdefault.jpg


本周末,球迷们的注意力全落在卡塔尔世界杯的总决赛;而在澳门这里,因为时差的关系,许多人都会因紧张又精彩的赛事而凌晨起床。经过一个月的连续足球狂热,赛事的最高殊荣已开始有了眉目。


我们即将进入将临期的最后阶段,希望世界杯的狂热,不会过度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因为往往决赛周会令我们过度的关注。可幸的是,今年我们在主日庆祝耶稣的圣诞,令距离子夜弥撒还有足足一个星期的日子。现在是时候增加我们的神修焦点。


将临期第四主日福音中(玛1:18-24)的主角是若瑟,记载他在发现未婚妻玛利亚神奇地怀孕后的着急思绪。


若瑟需要在这微妙的情况上,作出深入的分辨。各国球队为晋级世界杯决赛圈而苦苦挣扎,将此套进辨别的过程里,也十分相似:各种「感觉」与「想法」互相比拼较量,而且强势的一方并不是必然的留到最后。


在过去几星期的周三要理讲授,教宗方济各也就此「分辨」的主题上作出讲解,更特别强调在作出决定时,要明暸「神枯」与「神慰」的角色。回顾圣依纳爵.罗耀拉,教宗方济各提醒我们,在任何特定的时刻中,「善神」与「恶神」在各自不同的范围引诱及影响着我们:「善神」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而「恶神」则使我们与天主分离。这个过程最棘手的部分是,「恶神」经常伪装成「善神」,欺骗我们选择「恶事」,甚至误以为是「善」。就如一场球赛中,在比赛结束前,没有甚么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让我们以本主日的福音为例。尽管玛利亚怀孕的消息让若瑟大为震惊(神枯),但义人若瑟以善良的意向开始他的辨别:渴望成义与公正,且保持梅瑟法律的框架下(神慰)。在当时的社会中,按律法会被谴责,当若瑟一想到玛利亚会被公开羞辱或被石头砸死,便感到万分痛苦(神枯),于是打算以一种平静、私下的方式:暗暗休退她(神慰)。若瑟所有的神慰与神枯的感觉,显然来自天主,好能帮助他作出保护玛利亚的决定。


然而,对于「恶神」来说,比赛还未结束。此时牠可能会以狡猾的方式引诱若瑟:「很好,你已为这女人做得够多了。忘记她,另娶一名妻子开展你的新生活吧!」从表面上看,这并不是一个「坏念头」;相反,这看似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但这选择肯定不是天主希望若瑟所作的选择!


有趣的是,正正透过若瑟的潜意识:一个梦境,天主继续若瑟的辨别过程。真福施恩(Fulton Sheen)主教曾说:「天主透过我们的潜意识说话,比我们良心和意识说话更为频繁,因为我们自我意识很多时对祂设置了障碍。」随着灵性上的成熟,若瑟明白他在梦中所接收的不安讯息(神枯), 就是娶怀孕的玛利亚为妻,确实来自天主,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服从,他才能找到深刻而持久的平安,这才是真正神慰的标志。


醒来后,若瑟需要将天主在潜意识安放的讯息,带到他醒寤、良知的意识中,并为此肩负起责任。就在那时,他作出了最后的决定,欢迎玛利亚和她腹中孩子进入他自己的生命,这在辨别过程的初期阶段是不能想象的。


谈到圣若瑟时,教宗方济各曾说:「在我们的生命中,很多时候都会发生我们不明白的事情。我们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失望或反抗,若瑟却将他自己的看法搁置一旁,好让奥妙之事彰显在他眼前,遂欣然接受,负起责任,并让它们成为他自己历史的一部分。……若瑟向我们呈现的灵修之路,并非追求解释,而是接纳。只有从这种接纳和修和开始,我们才可以领略一个更伟大的历史,一层更深入的意义。」(《以父亲的心Patris Corde》宗座牧函,4)


世界杯结束后,另一届的世界杯随即启动。辨别天主对我们的旨意,也是一个持续、终生承诺的过程。就如对玛利亚说的一样,天使也对若瑟说「不要怕!」让我们毫不畏惧地面对这一个承诺。不论有意识的,或是没有意识的,「神慰」和「神枯」可能总会来去匆匆;但在作决定时,让我们像若瑟一样,以完全的清醒、完全的接受,并以一颗渴望的心,去赢得实行天意的奖赏:深刻而恒久的内在平安。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2/1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4th-sunday-yr-a/


2022年12月11日  甲年将临期第三主日 【心遇圣言】

祂临在于我们中间,使一切的付出变得值得


祂临在于我们中间,

使一切的付出变得值得


a_giovanni_di_paolo_san_giovanni.jpg



在生活中总会有些时刻,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答案与确定,尤其是在危急关头、面对困难和痛苦的情况下,因为在那些时刻,我们的疑虑会变得更为强烈。


在将临期第三主日的福音中(玛11:2-11),我们发现洗者若翰在狱中坐以待毙。他帮助以色列人作好准备,以迎接默西亚的来临,但因谴责政治和宗教人士的不公正与腐败,令他惹上不少麻烦。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将一切都投放在耶稣身上,即使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宣讲内容各有不同。若翰住在沙漠里,耶稣则临在于人群中。若翰强调悔改,耶稣则论及宽恕与怜悯。面对裁决,若翰认为有必要得到一些确切的答案。


「你就是要来的那一位,或是我们还要等候另一位?」若翰向耶稣提出的这个问题,不仅是为了澄清自己所相信的,而是更趋个人化的问题:「我毕生的牺牲和辛劳值得吗?我把祢放在我选择的首位,是否正确?这些痛苦有意义吗,还是我的使命失败了呢?」


耶稣的回答,则偏向「现实」多于「想法」,祂说:「你们去,把你们所见所闻的,报告给若翰:瞎子看见,跛子行走,痲疯病人得到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苦的人得闻喜讯。」当每个人都只看到痛苦和绝望时,耶稣的所言所行,伴随着祂真正的存在,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生命与希望。


当我们的内心感受到天主启示与我们具体现实之间的联系时,自己的信德便会觉醒。道成肉身的奥秘,会让我们看到这种联系,在人生所有情况下,都会成为可能的,甚至在死亡中也是如此。除了「关系」一词,没有其他方式能描述这一种联系,一个「谁」的存在,使一切都变得有意义。一个临在,能将我们生活中所有分散了的事情——甚至我们的失败与罪恶——结合成为联合的恩典之历史。那些以开放的心的人,当他们遇见耶稣时,会感受到天主亲自触碰了他们的生命,特别是他们最黑暗的部分。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怀疑祂临在的重要性,就如若翰一样。也有时候,我们甚至可能否认我们与祂的关系,就如伯多禄一样。但是,我们的心里却十分清楚,在过往的经历中,没有祂,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将临期是一个邀请,透过祂见证着真爱的榜样——教会,去让我们看到祂临在的力量,即使在这里、在此刻。若翰是首位以自己的血去作见证,并打从母胎起便由衷地知道,耶稣就是厄玛奴耳,意即:天主与我们同在。在若翰的心里,客观的现实(神迹)与最后的内心信念同时出现,这使他有力量且怀着感激之情,以喜乐的心奉献自己的生命给耶稣。


但我们需要知道,耶稣所行的神迹虽是客观的,但它们本身并不是证据:只是有信德的人才能看到和相信它们。事实上,耶稣最后说:「凡不因我而绊倒的,是有福的!」那些期待耶稣为默西亚,并渴望祂能解决所有问题、逃避生活各种挑战的人,将会完全的失望,甚至感觉到被耶稣「冒犯了」。《天主教教理》清楚地解释,各种的奇迹「不在于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或奇幻的愿望。虽然祂的奇迹是这么明显,但耶稣仍被某些人拒绝,甚至被人指控祂藉魔鬼的能力行奇迹。」(《天主教教理》548)「耶稣把一些人由饥饿、不义、疾病和死亡的人世痛苦中拯救出来,藉此展示了默西亚的征兆;但祂并非来消除此世的所有痛苦,而是把人类从更大的奴役,即罪恶的奴役中,拯救出来,因为罪恶妨碍他们作为天主子女的召叫,并造成世上种种的奴役。」(同上,549)

 

在将临期里,我们获邀与若翰一起去增加我们的信德:去深信天主的救赎工程,不会受到周遭和我们内心的邪恶力量之阻碍。当我们与耶稣结合,我们奉献我们每天的每个行动,好让我们的生活成为祂圣意计划的一部分,那时,一切都会变得有意义:爱的意义。不论在监狱里、病房里、课室里,或是在办公室里,我们内心最渴望的,就是一份保证:不会再独自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与困难,而祂的临在使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变得有意义、变得值得。为此,在这「喜乐」主日(Gaudete Sunday),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欢欣鼓舞!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2/0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3rd-sunday-yr-a/


2022年12月4日  甲年将临期第二主日 【心遇圣言】用「悔改的果实」当将临期的装饰


 用「悔改的果实」当将临期的装饰


C_16a_christmas-tree.jpeg


在我们身处的城市中,圣诞装饰已随处可见;然而,在本主日的福音(玛3:1-12)中,洗者若翰的强硬形象帮助我们避免将圣诞节与各项支出划上等号,而堕进消费主义的陷阱。他的呼吁是:「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那么,就结与悔改相称的果吧!」


「悔改」(Repentance)是原始希腊文「metanoia」的翻译,意即「超越我们的思想与理智」,也就是说:超越我们往往看待和感知现实的方式。将临期的外在神修旅程(祈祷、禁语避静、默想圣言、敬礼、修和圣事)理应引领我们进行内在的更新,反过来说,「思想的更新」 能帮助我们的生活更符合未来「天国」的价值观。


在过去的几天里,在「metanoia」的意义层面上,我有两次细小而充满意义的皈依经历。首先是,在聆听一个人向我透露自己的生活后,我理解到我对他的判断有多么的错。另一个是,我看到自己的自豪碰到挫折后而崩溃了。这些卑微细小的经历,暴露了我的愚蠢和傲慢:这些负面的感觉,解释了为何我们如此抗拒悔改。为此原因,那些触发「metanoia」的事件,往往「发生」在我们身上,而不是我们主动去寻找它们!但最初的不安,最终打开了通往内心更清晰的道路,好能够以更健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和他人。结果,以这种具体的方式感受到天国确实「临近了」我的人生。


在整年的生活里,我们总会有类似的经历,但将临期是一段特别的礼仪时间,并学习一同方法,好能在繁复的历史与事件中辨别天主不断「临近」我们的方式。当我们将自我(ego)与自己的感受放在一切事物的中心,而我们又只为捍卫安全感而采取行动时,那么不会给天主留下空间。外在来时,可能看起来十分虔敬,但又如洗者若翰所骂的法利塞人与撒杜塞人一样,我们并不欢迎天主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固然用水洗你们,为使你们悔改;但在我以后,要来的那一位,比我更强,我连提他的鞋也不配,他要以圣神及火洗你们。」(11节)相反地,从他一成不变的禁欲主义和道德正直的尺度来看,若翰意外地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开放态度。若翰的支持协助了耶稣开始祂公开的使命并显露自己是默西亚,尽管耶稣与若翰的风格截然不同。


同样,在圣母始胎无原罪节的福音(路1:26-38)中,我们会读到玛利亚愿意按天主的邀请,调整自己的人生, 而接受成为天主子的母亲。没有被原罪玷污的她,基本上不需要有任何的悔改。然而,她也需要经历一个信仰的过程,好使她的思想与心灵符合一个超出她理解范畴的计划。


远离日常事务的喧嚣,在心灵的寂静中聆听圣言的态度,能够放下安全感去作超越自身利益的选择,面对不确定性时对天主的信德……这些「悔改的果实」都应以用作装饰我们的降临期,好能真正的为圣诞节作准备。原本圣诞树上的装饰球与灯炮,象征着大自然最终克服冬天的寒冷和黑暗,并再次结出果实来滋养我们的生命。愿这些悔改的果实,也能为仍处于道德严冬的世界,带来真正的希望与光明。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2/0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2nd-sunday-yr-a/

 

2022年11月27日  甲年将临期第一主日 【心遇圣言】在将临期里, 您愿意建造一艘方舟吗?


在将临期里, 您愿意建造一艘方舟吗?


14696-istockgetty-images-plusjavierartphotography-3.jpg


今年将临期,耶稣以《创世纪》中洪水与诺厄方舟的提醒作开始。在我们的集体心灵层面上,均刻上对洪水的恐惧。以致在许多文化中,它们古代的神话故事,经常将洪灾描述为众神的惩罚。在过去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对洪水的恐惧再度出现。应该责备的不是神,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和地球脆弱的大气层。


「就如在诺厄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来临也要怎样。」耶稣在本主日福音(玛24:37-44)中,如此警告我们。「因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诺厄进入方舟的那一天,仍然没有觉察;直到洪水来了,把他们都卷去了。」耶稣强烈邀请我们去保持「醒寤」和「准备」,这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有时候,在面对影响人类的许多问题中,我们表现得好像处于否认的状态。


然而,耶稣的话不是关于恐惧,而是关于希望。在《创世纪》中的洪水,并不是关于终结,而是基于天主应许不再使用暴力来应对人类罪恶的「新开始」。诺厄方舟象征着天主为所有渴望的人,提供重新开始的开能性。方舟也象征一个安全之地,在这里,尽管有各种威胁生合的罪恶,但生命仍能得到保护和保存。


同样,将临期的开始,就是提醒末日的到来,即基督的第二次来临。「末日」是一个结束,但实际上是一个新的开始:天主的国的满全。我们需要「醒寤」和「准备」,因为进入天国的门不是「自动开启」的:这是一种恩宠,而且是需要有意识地接受和全力合作的恩宠:诺厄在进入方舟的大门前,就是要把方舟建造出来。


我们需要一艘方舟吗?其实,除了偶尔的台风在城市低洼地区造成水浸外,我们在澳门对于这种洪灾,相对也算是比较安全的。但其他类型的洪水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例如:我们被许多工作淹没,却没有给我们的神修生活和关系留出多一点的时间。我们也被负面情绪淹没,这极大影响着我们的态度和决定。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几乎无法控制的事情所淹没:一场重病、突然失业、心爱之人突然离世……然后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快将被淹死了。


将临期的这段时间,就是建造一艘坚固方舟的好时机,这样我们便能安全地在这方舟上,驶过人生的波涛汹涌的水域。当我们从一项任务冲赶到另一项任务时,切勿只是急速喘气,而是在日常工作中慢慢地深呼吸。不仅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抓着任何没有意义之物(浅薄的关系,酒精,社交媒体等),而是站在健康生活原则和良好道德选择的坚实基础之上。


在我的个人生活中,我意识到在一日结束前的静默祈祷,对防止情绪上的洪涛很有帮助。首先,我倾听我身体的感觉,尤其是最不舒服、不适的感觉:疼痛、僵硬、温度变化、烦燥等。如果我们内心的某些东西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身体总会发出信号。倾听这些信号,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回忆我们分散的思想和心灵。同时,我会深呼吸:深入而缓慢地吸气和呼气,使我们的头脑清醒、心灵得到平静,并在我们的内在自我中保持静默,而在这静默中,我们能遇见天主。请谨记,圣神是天主在我们内里的气息。


然后,我开始体验充斥着自己心灵和思想的不愉快情绪:恐惧、焦虑、悲伤、羞愧、愤怒。透过给这些情绪时间去表达自己,我首先让它们出现、尽情释放(压抑只会无济于事),然后减低情绪的波动,甚至平息,就如海浪猛烈地冲刷岸边,然后再退回大海一样。这些所有的过程,都需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即天主的临在:在一个充满着天主爱与怜悯的方舟中进行,这才能防止我们淹没在消极的想法中。


最后,我能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去与天主交流、对话,去讨论处理这些生活问题的最佳方式,并分辨出最佳的前进方向。


默祷无疑是耶稣邀请我们「醒寤」和「准备」的最佳之地。愿你的将临期成为你建造心灵与神修的方舟之时刻,这艘方舟能成为你一个安全的内在居所;在那里,你能够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并藉着它满怀希望地驶向上主的未来。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1/2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1st-sunday-yr-a/



2022年11月20日  丙年  基督君王节【心遇圣言】当生活拮据时,基督依旧掌权


当生活拮据时,基督依旧掌权


download.jpg


有时候,生活总会不如意:恶劣的环境、糟糕的陪伴、错误的选择,综合起来能引致一些人在伤痛及耻辱中面对死亡,正如两名与耶稣一起被钉十字架的凶犯一样。在本年基督君王节,福音(路23:35-43)描述了耶稣与两名凶犯的对话。对于这两个即将面临死亡的可怜人来说,应该没有什麽能说、没有什麽能做。比拉多以罗马皇帝之名作的判决,注定了他们被钉十字架的死亡命运。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另一个与他们一同被钉十字架的人——纳匝肋人耶稣。兵士们在十字架上方刻着罪状「犹太人的君王」,以此嘲笑、嗤笑祂。但任何人都能看到,耶稣在十字架上时的态度,确实是高尚、堂皇的。祂的口中没有道出任何仇恨的话,只有原谅。即使在痛苦的折磨中,祂也不断向天主祈祷,称祂为「阿爸,父啊」。


其中一名凶犯也加入群众,一起嘲笑耶稣,希望祂能从十字架上下来拯救他们。但另一名凶犯则意识到,耶稣虽然是无辜的,但显然「选择」留在十字架上,背负着世人——包括他自己——的罪孽。他察觉到,相对罪恶和死亡,那份爱的威力更强大,甚至对那些自认为有权主宰历史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是邪恶势力的傀儡。


耶稣的爱和怜悯,能否救赎他虚度的生命?对他自己,这整生充满失败的人来说,难道这不是最后的机会给自己生命意义与希望?我们现今所称的「善盗」,鼓起勇气对主说:「耶稣,当祢来为王时,请祢纪念我!」耶稣的回答是真正崇高的:「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两个凶犯,两个曾虚度光阴的生命,两个最终截然不同的选择:在绝望中死亡,或将自己整个人或自己黑暗的过去托付给天主,也就是能实现受造时天主赐给的喜乐之命运。生活上可能会出错,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实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们被召叫在每天的生活中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到路环监狱探访囚犯,有幸见证了基督救赎的大能。我首先加入了由胡子义神父和真福团组成的义工队,近年该福传小团体在教区登记成为「天主教圣高比更生福传服务团」,正式成为澳门教区公教信徒善会,并获得特别许可,能每月举行一次中文和英文的聚会。在有限的时间里,义工们在探访时都会阅读一段圣言,分享和解释这段圣言,并与囚犯一起为各自及其家人的需要祈祷。除了与团体一起工作外,有些义工更会私下进行探访。


如今,因为疫情,团体不能面授聚会及探访,但惩教管理局透过狱中的设施,提供了组织在线会议的可能性。在屏幕上见面,肯定不如在场见面那般温暖,但即使在科技的限制中,圣神也一如既往地工作。

监狱中的生活,其实是充满挑战的。远离家人、远离所爱的人,往往令人难以忍受的。但对于他们中一些人来说,在监狱中度过的时间是重要的,好能理解他们的错误,并重新评估他们过去的选择。监狱也能成为一些囚犯找到天主的一个「圣殿」。


「当我在监狱外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的生命、我的家庭和我工作的价值。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天主。现在,我已经失去了一切。但在这里、在牢房中,祂终于来找我了。在这黑暗的时刻,祂陪伴着我。祂看透我过去的错误,并希望我能重新开始。从现在开始、在这牢房中,祂给我希望,眼前的困难能助我成为更好的人,能更有目标地生活。透过天主,我经验到一股内在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这些都是许多囚犯在与我们相遇后,与义工分享的想法。的确,基督能在监狱的高墙内建立祂的王权与统治。


我们往往会以一个人的成功,来衡量他的人生价值。然而,透过这些囚犯的经历,我明白到,尽管我们犯了错误,但只有当我们最终遇到能救赎我们的那一位,他能拯救我们存在的每一方面,包括罪恶、失败、痛苦和死亡;那时,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觉得充实和有意义。那就是天主的王国。任何情况——不论在医院病床、破碎的家庭中或道德上犯错时——都不会阻止基督邀请我们「与他一同为王」(弟后2:12)。祂只需要我们愿意和忍耐,正如那「善盗」一样:勇于请求祂。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1/1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hrist-the-king-yr-c/


2022年11月13 日  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心遇圣言】无一石头留在另一石头上


无一石头留在另一石头上


314730068_1288970468620672_3676077131971374480_n.jpg


我们快接近礼仪年的尾声。在本主日的福音(路21:5-19)里,耶稣以一个预言作开端,提到耶路撒冷圣殿日后被毁(这会在公元70年发生,即耶稣死后的几十年),最后更谈到了末世的终结:民族要起来攻击民族,国家攻击国家;将有大地震,到处有饥荒及瘟疫;将出现可怖的异象,天上要有巨大的凶兆。」(路21:10-11)这似乎是最近每天大家遇到困难时的描述,而我发现耶稣的话,不只是针对未来,更是针对我们的「今天」。


对于以色列最神圣的宗教建筑——耶路撒冷圣殿——的未来,耶稣持有悲观的态度, 很痛苦地说到:「当那日子一到,便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第6节)耶稣好像接受了这个现实:一个任何人类的结构,不论有多美好或多神圣的,都有可能失败和遭受破坏。耶稣没有尝试拯救圣殿:祂反而以自己的身体去代替:在祂内,人类能在圣神与真理中朝拜天主。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在希望中得救:论基督徒的希望》(Spe Salvi)通谕第24至25点中,解释我们对人类事务和组织所需要的态度。


首先,教宗指出,好的架构对于推动善和维系正义十分重要。然而,只有当人们自由地认同这些架构所倡导的价值观时,这些架构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必须要有人自由选择维护这些架构所代表和推广的善。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这种选择不能是自动的,或不能视作是理所当然、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常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代人中不断地更新。以耶路撒冷的圣殿为例,由于越来越多以色列人放弃天主盟约的精神,并转向崇尚律法主义以及肤浅地把仪式为主要表达信仰的方式,这种选择使圣殿不能再履行其使命。


在更广泛的背景下,教宗本笃十六世评论说,不论这些架构有多美好、有多善,整个人类的道德富藏,人类事务的正确状态和世上道德的幸福,无法单是经由架构而得到保证,「由于人常是自由的,他的自由往往是脆弱的,善的王国永远无法正式的在世上建立。……这就是说每个世代,都有责任重新投入艰难的探索,处理人类事务的正确方法,这个工作永不会简单完成。同时,每个世代也应该对建立令人信服的自由和善的架构而有所贡献,它可以帮助后世代的人,作为善用自由的指南,如此常在人的限度内,他们对将来提供某种保证。换言之:好的结构有帮助,不过单靠它们是不够的。人绝不可能单靠外在的而得救。」

耶稣口中「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这一句话提醒我们,任何组织或架构,即使是在教会内,也需要人拥有真正原因的意识,并懂得为此原因作出自由的选择,同时谨记我们的信任来自于天主,而非出于架构本身。


但些说话也暗示了一个现实,是许多圣人透过艰辛的方式去学习的,就是活出圣德并不是以成功或任何外在的结果来衡量,反而常是当透过失败、脆弱,甚至突然的结束时才会显示出来的。


圣达内尔.金邦尼(St Daniel Comboni)于1881年在非洲因感染可致命的热带疾病而离世,享年50岁。当时是非洲传教士的一个可怕时刻:许多的传教士离世、干旱、饥荒,还有反叛者有系统地摧毁他多年来辛苦所建造的圣堂、学校和诊所。就连他坟墓里的石头也被反叛者动过:他的遗骨散落一地。


充满活力的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1978年成为教宗,他是一个热爱远足和游泳的运动爱好者。但他在多年受尽疾病的折磨,因病导致瘫痪、无法说话和自理,最终在2005年离世。


真福富高(Blessed Charles de Foucault)经过多年沉默的见证,没有任何人愿意皈依,也没有一名兄弟加入他团体,最后于1916年在阿尔及利亚被所服务的游牧民族中几位谋杀。


我们能一直举列出许多其他的例子。关键是,在经历这些明显人类层面上的失败时,这些圣人效法十字架上的基督:祂赤身露体、被门徒遗弃、在圣城外为救赎全人类而交出自己的生命。他个人和传教使命表面毁灭,就是祂圣爱最闪耀的时刻。


最后,我们不必担心我们毕生建立和发展的架构、组织或团体的命运。「连你们的一根头发,也不会失落。」(18节)这一句的意思是,我们在每一次所付出的爱和努力,都是天主所珍视的,永远都不能被忘记。正如加尔各答的圣德兰修女的名言:「天主召叫我们,不是要我们成功,而是要我们忠信于祂。」这也呼应了本主日福音中耶稣的结论:「这为给你们一个作见证的机会……你们要凭着坚忍,保全你们的灵魂。」(13,19节)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1/1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3rd-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1月6日  丙年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心遇圣言】「永恒的爱」是「占有」的相反



「永恒的爱」是「占有」的相反

1078.jpg


有兄弟七人,第一个娶了妻子,没有子嗣就死了。第二个,及第三个,都娶过她为妻。七个人都是如此:没有留下子嗣就死了。后来,连那妇人也死了。那么,在复活的时候,这妇人是他们哪一个的妻子?因为他们七个人,都娶过她为妻。」(路20:29-33)


一向不相信复活的撒杜塞人,向耶稣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转房婚」(levirate marriage)例子,这是一种父权的制度,透过让兄弟来迎娶寡妇,以保护亡者守寡的妻子。先不要以我们现代的心态来判几这个制度。在当时女性几乎没有自主权的时代,这些律法旨在确保寡妇,特别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下,能继续生存下去。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寡妇程度上是被视为一个能被占有及被继承的「财产」。


本主日福音(路20:27-38)中,有关复活后的关系的问题,确是有关联的。在天国里,我们会认出彼此吗?我们还能保持特殊的联系和亲密关系吗?或是,我们的关系只是暂时性的,因此也不重要呢?


让我们谨记,天主创造我们时所赐给的最基本召叫,就是去爱祂、与祂共融,以及彼此相爱。我们都是彼此有着关系、联系的存有,而我们都渴望寻找一个「你」,去满足我们最深层的欲望,好能去爱、去被爱,并充满成果。一段婚姻就能有力地象征着这一个现实。


但没有人能完全满足于这种渴望。有一种「分离感」是我们每人「个性(individuality)」所固有的。我们人类的心,是如此的复杂和神秘,以致与其他人变得更亲密的需求变得无此境:即使是最深深相爱、最恒久的夫妻也能保证这一点。最后,每一段关系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的分离,以及这经历所带来之痛苦。


我们爱得越多,就会越想完全地、永远地「拥有」一个人。然而,现实不断地阻挠这种欲望。永恒的爱,是不可能的吗?所有的关系,都会以分离、离别而告终吗?


恰恰相反:在天国里的关系并不会结束,而且是会得到圆满和满足。事实上,每一种关系都是天主对人类爱的标记(在婚姻的情况下,是一件圣事),这爱的质量在十字架上完完全全地彰显出来:透过完全的自我奉献、包容一切、充满慈悲及奉献给所有人。这种爱就是透过圣神给予我们的,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在不同环境的人际关系中体验出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就是为了净化彼此间的关系,并让一切的关系完全转向天主。


在天国里,这个过程将会完成,「好叫天主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15:28)。然后,我们将会彼此相爱,而且是无需保护自我及个性的爱、不受邪恶和罪恶的阻碍,也不需要担心因死亡而导致的分离。我们会在每一个人身上,去爱天主;同时也在天主内,去爱每一个人。在天国里,我们将会在「不占有」任何人的情况下彼此相爱,就如圣父、圣子及圣神在三位一体中彼此相爱一样。


透过每人不同的圣召,在自己的尘世生活中,我们已被召叫以这种方式去爱。天主并没有贬低人际关系的价值,而是赋予了人际关系一种人类本性无法参透的深度。但是,我们透过「贞洁」的美德,去达到这个深度,而「贞洁」是一种不限于性领域的一个美德:它是按真理活出人际关系的一种能力,并以他们的最终命运为导向,那就是在天主内的共融。


教宗方济各在论及大圣若瑟时,以一个非常实在的方式,去形容这个美丽的现实:「传统上在提及若瑟时,也把他为父的称呼冠以『最贞洁』的专称。这专称不指纯粹情感上的迹象,而是表达一种与占有欲相反的整体态度。贞洁是一种在生活各方面都不受占有欲所控制的自由。只有当爱是贞洁时,才算是真爱。占有欲的爱,最终总会变得危险、束缚、窒息并带来痛苦。天主自己以贞洁的爱去爱人;祂甚至让我们拥有犯错和背叛祂的自由。爱的逻辑往往就是自由的逻辑,而若瑟懂得如何以超凡的自由去爱。他从不将自己置于中心。他懂得谦下自处,把玛利亚和耶稣的生活置于他生活的中心。」(《以父亲的心》宗座牧函,7)


当我们模仿诸圣,并尝试以这种方式去爱(我们都是如此被召叫的!)时,即使在我们不完美的家庭和团体中,天国已经与人间相遇。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已「相似天使,复活之子,天主之子」(参阅路20:36)。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婚姻会在今生结束,但我们在关系中——包括婚姻和友谊——所表达的爱,将成为永生幸福的组成部份,一旦被复活的力量转他,便永远不会消逝。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1/0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2nd-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0月30日  丙年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心遇圣言】匝凯的故事:主,请派来一个「谁」


匝凯的故事:主,请派来一个「谁」


3742839.jpg


《Anyone》是90后的美国女唱作歌手Demi Lovato的作品,她曾有一段长时间与成瘾和抑郁症对抗。这首歌于2018年录制,就在她吸毒过量险致死亡的前四天。康复后,就在2020年1月26日,她选择在第62届格林美颁奖典礼(62nd Annual Grammy Awards)上演唱这首歌,亦是她自从过度吸毒后的首次公开演出。


这首歌的歌词首先描述了她的孤独和绝望:「我试着与我的钢琴对话/我试着和我的吉他对话/我与想象力对话/向酒精倾诉/曾诉说我的秘密,直至我的声线疼痛/厌倦了空虚的对话/因为没有人再听到我的声音……没有人再聆听我/当我祈祷时,我自觉很愚蠢/那么,为何我还要祈祷呢?/若没有人在聆听……」


但在如此绝望的句子后,这首歌以一个令人心碎的祈祷、一个呼喊作结:「任何人,请赐我某人(anyone)/主,这里有某人吗?/我真需要有一个『谁』(someone)……」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类似的呼嘁。我们都需要一个一个「谁」:一位能真正理解脆弱与孤独的「谁」、一个在我们挣扎奋斗时能陪伴我们身边的「谁」。而这个「谁」需要是真实的,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谁」,正如Demi Lovato所表达的那样。针对这种深层次的绝望, 若天主只被贬至抽象的概念或复杂的伦理规则,那一切也是徒然的。


我想象匝凯这位严厉的税吏,心里也有同样的需要、呼喊和祈祷。我们在本主日福音(路19:1-13)中听到他的故事。明显地,匝凯拥有足够的权力和财富来享受生活。在现实中,他可能会感到一种空虚,而这份空虚应该无人、无物能填补,即使是那些认为他不洁、不能被救赎的虔诚宗教人士也不能填补。但是那天,尽管他拥有很高地位,但个子矮的匝凯并不羞愧地爬上一棵桑树,全为一睹耶稣的风采。或许在他的内心,也有同样的祈祷回荡:「任何人,请赐我一个「谁」/主,这里有某人吗?/我需要一个「谁」。确实,那「谁」就是耶稣。


只需要一眼,耶稣就看透到匝凯的心,更听到他内心的祷告,而匝凯亦欣然接受了耶稣的邀请:「匝凯,你快下来!因为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他觉得耶稣与其他人不同,他的眼光远远超出他的众多罪过和错误,而他更新的自己亦最终能出现。一个不同的未来,是有可能的。


我们都知道故事余下的部分。耶稣甚至不需要责备他或警告他需要弥补自己的罪过。匝凯自己被天主的慈悲所感动,而成为怜悯他人的人:「主,你看,我把我财物的一半施舍给穷人;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以四倍赔偿。」耶稣则总结道:「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因为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被耶稣改变的人,一个终于找到天主的恩宠和真正自己的人。那么,新的生活才真正成为可能的。


但是,若这福音只是过去的一个故事,那么对于解决我们各自的孤独、回应我们绝望的呼喊,便没有大的帮助。作为匝凯,我们也需要在「今天」遇到那位「谁」,一个有血有肉的「谁」,以耶稣同样慈爱的目光注视我们,这目光能拥抱我们所有的痛苦,以及开启更好的将来。


这就是为何耶稣继续通过教会——祂的奥体——与所有不同时代的人相遇,这个教会就是由真实、具体的人(如我和你、像匝凯一样)组成。有时候,我们的生命也曾经历过天主慈悲的转化力量,因为「某人」以耶稣的怜悯姿态去注视我们、拥抱我们。这「某人」可能是我们的家人、老师、朋友、同事、医生,甚至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遇上的一个普通基督徒。我们的内心在他们身上认出了耶稣。如果我重新回顾我的生命,我知道这些「某人」曾拯救了我,以免我迷失。


基督宗教不仅是过去事件的回忆,或是对某些教义的重复;基督宗教是一个可能性,去给予我和所有人,不论生活多么悲惨,透过见证基督的人之言行和选择,就在这里、就在此刻去经验基督的临在。


我知道教会是由罪人组成,正如我、正如匝凯一样。但同时请睁开双目,耶稣今天可能藉着「某人」与你相遇。不要停止相信这一点。谁知道呢?今天,你甚至可能成为那些绝望者的「谁·」,他们可能透过你这个「某人」经验天主的慈悲。也请相信这一点!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0/2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1st-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0月23日  丙年常年期第三十主日【心遇圣言】诚恳与怜悯:康复的第一步


original.jpg



在现实中,成瘾、沉溺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手机瘾」是最明显的,但其他可能潜伏在我们内心深处而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可能沉迷于物质、人际关系、不健康的心态,甚至沉迷于别人对我们的意见或评价。


有些习惯性的罪过,也算是一种成瘾。理论上,只有运用我们的意志,便能悔改、改过自新。 但很多时候,不论在大事或小事情的选择上,我们都会面临性格的软弱,和带着从前失败过的羞愧,无法从根本上作出改变。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错误的,但仍然犯同样的错,正如圣保禄所说:「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因为照我的内心,我是喜悦天主的法律;可以,我发觉在我的肢体内,另有一条法律,与我理智所赞同的法律交战,并把我掳去,叫我隶属于那在我肢体内的罪恶的法律。我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罗7:19,22-24)


有一个名叫「戒酒无名会」(Alcholics Anonymous,AA)的全球性计划,能让酗酒者及滥药者从成瘾中康复过来。这个计划包含12个渐进的步骤。首个步骤就是要说一句非常有力的声明:「 我们承认我们无能为力对付酒精(或其他的东西),而我们的生活已变得不可收拾。」即使一个上瘾的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但停止上瘾的漫长旅程就是从「承认」这一点上开始。


第二个步骤与第一步同样重要:「我们相信,有一个比我们本身更大的力量,这个力量能恢复我们心智健康和神智清明。」对于我们信友来说,这种力量无疑是天主和祂的恩典。在康复的路上,我们永远不应放弃这样的信念:即使我们遭受许多挫折,天主也不会在我们的软弱中抛弃我们。第三个步骤,就是这种内在确信的结果、向天主降服:「作出一个决定,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生活,托付给我们所认识的上苍(天主)。」(参阅香港戒酒无名会)然后,所有其他的步骤都很自然地从这些基本步骤上出发。令我惊讶的是发现,真正具有力量改变我们的祈祷,往往都是遵循着类似的模式。


在本主日的福音(路18:9-14)中,祈祷的主题再次以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比喻来表达。耶稣透过两种祈祷方式的结果,来说明祂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故事中,一个法利塞人和一名税吏同时在圣殿里祈祷:在当时的社会中,税吏是一种败坏的职业而被公开鄙视的罪人。他们的祈祷内容和态式截然不同。法利塞人往往是非常虔敬的宗教人物,但正如福音所述,他倾向于自视为义人,并轻视其他人:「天主,我感谢你,因为我不像其他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每周两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献十分之一。」耶稣说,天主不会欣赏这种祈祷,但可惜地,法利塞人好像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祈祷哪里不对的:他并没有通过「戒酒无名会」的第一个步骤。


「税吏却远远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吧!』」与法利塞人相反,税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公正的行为,以及他卑劣的职业。他可能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没有成功。就好像任何成瘾一样,改变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变,是一个充满「尝试」和「重复犯错」的漫长旅程。


然而,圣奥斯定认为税吏的祈祷,表明他内心已经开始痊愈:「税吏离开时痊愈,这并不出奇,因为他并不羞愧于自己感到疼痛的地方。」(《讲道集》351)透过前往圣殿,即使知道自己仍然不洁和羞耻,但表明仍有希望为自己失败的生活作出补救,这不仅要归功于他的意志力,但最重要的是,全因天主的怜悯与恩宠,单靠个人的意志是肯定不足够的。


这个主日,我们需要听从耶稣的提醒,不要像法利塞人般堕入「在天主前自为是」的陷阱。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渴望为一个现实欢呼:为天主而言,没有玷污的生命是不能被救赎的,但前题是,我们先要有勇气迈出康复的第一步骤:谦卑地承认自己的成瘾。这是本主日——也是普世传教节——我们可以传递给世界的一个美丽的「好消息」。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0/2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0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0月16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心遇圣言】坚持祈祷所需要的信心


310604910_1268339124017140_9202472788796225648_n.jpg


坚持祈祷所需要的信心


被人跟纵及骚扰是极度不安和令人厌烦的。相信我,可惜我曾遇到一些类此的不愉快经历。因此,我完全理解在本主日福音(路18:1-8)的比喻中,那位不义法官的反应:为那不断烦扰他的寡妇伸冤,只为了不再让该寡妇纠缠自己。


这种坚持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变得完全合理的:第一是追求公平正义,第二是在祷告中祈求。在任何其他情况下,这都是十分讨厌的。透过幽默地将这两种情况放在一起,耶稣再次突显自己是一名出色的讲故事者,并有效地带出自己的观点。


但这样究竟有甚么意思呢?我们明白那不义的法官「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这性格只是一种修辞,当然不能作为比喻来形容天主。不幸的是,我们经常将天主视为一个随意的人物。只要我们可以找到某种特殊的祷文、礼仪或敬礼,我们就可以「操纵」祂,以为只有我们坚持祈祷,才能说服天主给我们想要的东西,不管我们的要求有多好。祈祷不只是恳求,更是聆听。


要理解这个比喻,便需要着重于那名寡妇的信德。那名寡妇坚持她自己的要求,因为她深信自己要求的原因是善的。她认为自己所要求是公义的,她对此充满信心。


鉴于天主不像这位法官般武断和轻率,祂认为我们都是「祂所拣所的」,因此我们能自问:我是否深信我所祈求的是甚么?我是否对天主全然开放,藉着祈祷,让天主炼净我内心的同时,我亦炼净我祈求的内容?


一个例子。你们许多人都知道力克.胡哲(Nick Vujicic),他1982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出生时已没有手也没有脚。当他十岁时,曾意图自杀,因为他不能理解一位慈爱的天主,如何将他创造得如此缺陷。但是,他每晚坚持祈祷,流着泪地祈求天主让他奇迹地长出四肢……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自己枕头全湿透了,但仍然没有四肢。


在他15岁时,当他在福音中阅读到,耶稣如何医治生来便瞎眼的人(参阅若9),便发生了转变。耶稣说,那瞎子天生便是如此,好能让天主的作为能藉着他彰显出来。正如力克忆述:「在那一刻,信德来到我这里,而我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平安。」他意识到,在他的奋斗中,他并非独一无二的。他开始接受及拥抱自己缺乏四肢的事实,并透过学习不同的技能,让自己能培养高度自主及专业上的能力。


正如那坚持不懈的寡妇一样,力克不停地敲上主的门,但这一次,他怀着坚定、不被动摇的信念,深信天主不会犯错,深信天主对他有一个美善和喜乐的计划,而且为了完成这计划,天主美妙地创造这样子的他。他只需要发现这计划是甚么。


力克曾在祈祷中说:「天主,祢欠我一个解释!」他坚持他的祷告需要有一个答复。他慢慢地明暸,他生命的目的就是要为其他人给予希望:「我开始将我失去四肢的事实,视为一种资产。不会说我语言的男女和小孩,只要看到我便知道我已经克服了许多挑战。他们知道,我的课堂一点来得也不易。」


时至今日,力克拥有一段美满的婚姻,并育有四名子女,同时是一名畅销书的作家,也是一名广受欢迎的励志演讲者。他走遍世界各地,为受苦者带来希望,为许多面临绝望的人加强信德。他说:「有时候我们等待奇迹,即使我们没有得到奇迹,但有时天主想使用我们作为奇迹。」


这个坚持寡妇的比喻,并不是一个故事,去指出要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停地祈祷。这比喻鼓励我们在祈祷时继续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困境中,透过我们不同生活环境的经历,有个「爱的命运」确实在等待着我们。我们需要相信,在此世上,带着自己的局限和恐惧,可以完成天主为我们安排的计划;祂的计划,都是为我们、为他人的美善和祝福而设计的———不论别人怎么想,就是一个能让生活都富有意义、充满目标的计划,。


这份信德,就是耶稣希望我们拥有的:面对着自己的局限、内心的挣扎,以及最暗藏的恐惧,我们仍然耐心地跪下,不是期望这一切奇幻地消失,而是为让天主通过一切遭遇,使我们为世人转化为一个「爱的奇迹」。虽然常常世人跟那位法官一样地「不敬畏天主也不尊重人」,这种祈祷会使许多在痛苦当中人感到希望。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0/1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9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0月9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心遇圣言】耶稣治愈之爱,拥有探入内心的力量


耶稣治愈之爱,拥有探入内心的力量


309885243_1262496837934702_982694633317662962_n.jpg



有一次,我因皮疹而到访一名皮肤科医生,我以为医生只会处方一些药膏给涂上。没想到,他竟然问我的饮食习惯、睡眠模式,最重要的是,我整个人的心情和情绪状态。那位医生帮助我意识到,皮肤和情绪之间,原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我们免受会损害细胞的外在因素和影响。 在皮肤下,血管和汗液均能调节人体温度。 许多神经线也是与皮肤相连,而皮肤向大脑提供有关来自外在的疼痛、快乐、温度和压力的第一手信息与信号。


我们的皮肤与情绪的联系,特别是与压力的联系,在医学文献中有充分的记载:皮肤疾病与我们处理情绪和人际界限的方式,有着互相影响,也就是我们如何活出我们生活上的各种关系。试想想:一个错误的词或一个愚蠢的行为,可以使皮肤中所有血管张开,使我们脸颊通红。


这种思想、情感与肉体之间的联系,在严重的皮肤疾病中更为明显:我们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继而影响我们的皮肤状况,再引起一些导致社交心理等问题的疾病,导致我们生活中的人类关系,最终造成孤立和痛苦。例如,当前爆发的猴痘病列的国家,正面临严重的歧视问题。


痳疯病是以上解释之情况的一个更有力的例子。有趣的是,这种疾病是由一种杆菌引起,会首先损害靠近皮肤表面的神经系统,而非想象中的皮肤本身!


过去,这种传染病会在社会中造成耻辱,因为患者的四肢——特别是面部——会严重毁烂毁容,使感染者被视为社会的贱民,被迫与世隔绝、与宗教隔绝,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可言。从前,痳疯病患者被视为是天主的诅咒。可幸的是,我们现在知道痳疯病并不容易传播,若在早期发现的话,更是能够完全治愈的。


难怪在本主日的福音(路17:11-19)中,耶稣非常愿意治愈十个在远处高喊的痳疯病人:「师父,耶稣,可怜我们吧!」耶稣降生成人,就是为了消除每个人与天主之间的所有障碍,包括痳疯病的诅咒。透过按派谴他们到司祭检验,耶稣邀请痳疯病人去开始一个信仰的旅程、去对祂完全信任,司祭最终会证明他们的痊愈,并让他们回复正常的社交和宗教生活。


在他们前往司祭的途中,治愈的过程便开始了;这是要强调有必要先踏上一个有不同的阶段的内里转化之旅程,天主的治疗才能触及心灵的最深层位置,并渗透到我们整个人生中。


一个恰当的例子:九个痳疯病人洁净后没有回去耶稣那里,只有那名撒玛黎雅人,「就回来,大声光荣天主,并且跪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15-16节)就是这个举动,撒玛黎雅人展示出所领受的恩宠,这份恩宠是透过耶稣治愈的神迹,超越了他的皮肤并进入到内心深处。在被治愈后,他没有简单地回到原来的生活方式,而是变成了一个更新的人。他明白到耶稣比任何疾病、罪恶和死亡都强大,是一切力量的泉源:天主的慈悲和爱。只有紧紧的抓住耶稣,他才能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他人的隔绝、与天主的距离。这才是真正治愈的地方,是真正的奇迹。


另外的九名痳疯病人则维持在「皮肤」、表面上,而我是理解他们的。当生活和各种事情变得不舒服、不顺遂时,我们只会求天主给予一些纾缓,好能帮助我们在身体上、情感上、神修上、社会上及经济层面上活得更舒适一点。但这都只是表面上的幸福,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幸福,因为其他的麻烦事情总会无可避免地发生。那名撒玛黎雅人继续他的神修旅程,最终会引领他到达真正的治愈和救赎:「起来,去吧!」耶稣最后如此告诉他,他用了这两个有力的动词,让我联想起「复活」。撒玛黎雅人顿时成了一个新人,有了新的生命。


在我本周的祈祷中,我希望避免向耶稣只是寻求一种神奇的药膏(好像我向皮肤科医生请求的一样),来减轻我内在和外在的痛苦,而是祈求继续我的旅程所需要的力量与感恩,并与祂在一起,前往我的耶路撒冷、我的真正与深层的治愈之路。灵修上地说,若我们不为植物根部浇水,只洗净植物的叶子便变得毫无意义。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0/0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8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9月25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心遇圣言】【心遇圣言】服务「为王」的特征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9/3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7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9月25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心遇圣言】只有爱才能填满极大的深渊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9/2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6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9月18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心遇圣言】从不诚实到团结:精明管家改变的旅程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9/1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5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9月11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心遇圣言】从迷失者到成为追寻者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9/0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4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8月21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心遇圣言】谦逊的窄门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8/1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1st-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8月14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主日【心遇圣言】照耀人类黑暗的火焰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8/1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0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8月7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心遇圣言】仰望与向内看:觉悟意识的必要性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8/0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9th-sunday-ordinary-time-yr-c/?fbclid=IwAR2HAPoXJcfcJilv0QQ894zURhZNGK7gP21StC131BLNh4Spg1R6yT7WpfI


2022年7月31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八主日【心遇圣言】经济危机下,商业领袖的召叫与使命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2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8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7月24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心遇圣言】莫怕求、莫怕找、莫怕敲。厚着脸皮的祈祷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2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7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7月17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心遇圣言】疫情下,玛尔大与玛利亚的和解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1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6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7月10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心遇圣言】當代的撒瑪黎雅人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0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5th-sunday-of-ordinary-timeyear-c/


2022年7月3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心遇圣言】赤足踏进社会的黄金麦田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0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4th-sunday-of-ordinary-timeyear-c/


2022年6月26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三周  "值得渡过的生活,值得踏上之旅程"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6/2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0th-sunday-of-ordinary-timeyear-c/


2022年6月19日    丙年基督圣体圣血节  "藉着圣体圣事,让圣神弥漫整个人生!"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6/1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orpus-christ-year-c/


2022年6月12日  丙年天主圣三节「 “我的一切都是你的。” 天主圣三与人分施的圆满之爱」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6/1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trinity-sunday-year-c/


2022/06/05   丙年五旬节 ~ 圣神降临节「圣神,请祢在我内嘘气!」 呼吸的灵修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831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6/0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pentacost-year-c/


2022/05/29   丙年耶稣升天节   离开前的逗留:耶稣升天与圣神降临之间的珍贵时刻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805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5/2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ascension-sunday-year-c/


2022/05/21  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治愈您的记忆,领受基督的平安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771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5/2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6th-sunday-year-c/

2022/05/13  丙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如同我爱了你们”:真理中的爱德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740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5/1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5th-sunday-year-c/


2022/05/8  丙年善牧主日   “牧养及教育的秘密喜悦”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704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5/0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4th-sunday-year-c/


2022/05/1  丙年復活期第三主日:   “走出羞愧,踏進新生命”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673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2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3rd-sunday-year-c/

2022/04/24   丙年復活期第二主日 (慈悲主日) :  触摸与否?复活节的经验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647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2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2nd-sunday-year-c/


2022/04/17  丙年復活主日 : 面对空虚的勇气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618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1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sunday-yr-c/


2022/04/10  丙年基督苦难主日 (圣枝主日) 平庸的恶,非凡之爱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index.php/show/52595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0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palm-sunday-yr-c/?fbclid=IwAR3Ov2FEvVv0TmhVjAswPGzPlzQa1iKKkPI35p9ifNlv-mwD-DzK1SLb-Xo


2022/04/03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橋樑:法律與憐憫的張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569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0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lent-yr-c/


2022/03/27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能改變世界的擁抱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539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3/2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lent-yr-c/

2022/03/19  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 四旬期的選擇:找代罪羔羊或皈依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502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3/1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lent-yr-c/


2022/03/13  丙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外在的黑暗,內在的光明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466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3/1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sunday-lent-yr-c/


2022/03/06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四旬期:一个信德的旅程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429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3/0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st-sunday-lent-yr-c/


2022/02/27  丙年常年期第八主日:  出于真心的珍宝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383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2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8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2/20  丙年常年期第七主日: 给有耳细听的你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347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18/he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1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7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2/13 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不容易認出的「真福」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324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1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6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2/06 丙年常年期第五主日:   走出黑暗的深渊,踏进真实的生活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290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0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1/30 丙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以勇氣與希望迎新歲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2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1/023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天主聖言主日 能聽到的聖言,能看到的大愛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2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ordinary-yr-c/


2022/01/16  丙年常年期第二主日:勿摆脱那些空缸子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1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sunday-ordinary-yr-c


2022/01/9 丙年主受洗節 :  愛,排行首位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0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hristmas-year-c-2/


2022/01/2 丙年主顯節:  觀星者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0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piphany-year-c/


2021/12/25:丙年聖誕節: 對於愛,沒有「PLAN B」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1/12/2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hristmas-year-c/


2021/12/19 丙年將臨期第四週:愛的召叫,終生的熱忱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1/12/1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advent-year-c/  


2021/12/19 丙年將臨期第三週:因為祂關心我,我才能改變

http://www.oclarim.com.mo/zh/2021/12/1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advent-year-c/


2021/12/5 丙年將臨期第二週: 在荒野中尋找平衡

http://www.oclarim.com.mo/zh/2021/12/0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advent-year-c/


2021/11/28 丙年將臨期第一週:默禱:專注地等待,細心的發現

http://www.oclarim.com.mo/zh/2021/11/2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st-advent-year-c/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