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遇聖言


心遇圣言

~ 每主日的默想 ~


2023年3月26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心遇圣言】


赐予生命的天主,

比死亡更强大


Jesus-Wept-900.jpg


上星期,我在一名十岁男孩的殡葬弥撒上共祭。我被他家人(特别是他父母)的强大信德,深深的感动。在堂区主任司铎的带领下,透过祈祷和礼仪,堂区教友表现出团结和爱。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经验,因为总觉得这男孩如此年轻便离世,实在不公。说实话,不论任何年龄,要接受死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都必须死亡:这是生命的基本真理之一。然而,同时也体验到死亡犹如敌人、犹如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毕竟,这并非一个没有理性的想法。我们按天主的肖象而受造,并被召叫与祂建立一段爱的关系;天主并没有创造我们来受苦和死亡(参阅《天主教教理》376)。我们自然地渴求永生、渴求作为人类生存目标的「真福」状态(参阅《天主教教理》1719)。只有在原罪发生后,痛苦和死亡才进入我们的人类历史,这是天主原本最初计划的一个悲剧性的转折。我们受造,原来是为了永远共融,但死亡为我们带来分离。难怪我们都体验到,死亡就是满足福乐自然渴求的最大的障碍。矛盾的是,我们仍把这种命运归咎于天主,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惩罚。


在恐惧的笼罩下,我们利用一切可以用到的方法,来驱除死亡的念头:权力、快感、知识与科学、宗教的升华、虚无主义的思维(「一切都没有价值」)、各种分散注意力的东西……这一切都毫无用处,因为到最后,我们都需要面对死亡的悲剧。


所以,从耶稣在朋友拉匝禄坟墓前的反应中,我们确实感到安慰。本主日的福音(若11:1-45)生动地、传神地叙述了耶稣哭了:「心神感伤,难过起来」(33节)。看到如此的情感流露,人们都感概地说:「看,耶稣多么爱他啊!」耶稣的伤感,最终修补和回复了天主作为赐予生命、而非赐予死亡的肖象。意大利当代诗人D.M.Turoldo有一首标题大胆的诗《祢不是邪恶的天主》,写道:


天主

祢厌憎死亡,

因此

祢来到我们中间

赶走死亡

让死亡从隐蔽处

暴露而毁灭


死亡使你痛苦

为此

祢成为受苦者的朋友,

祢分担每个人的忧伤


而浮躁的我们

却当祢是「冷眼旁观世界」的闲神

啊,真是无知的误解。


耶稣的泪水,洗净天主残酷的错误概念使我们以为,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祂会抛弃我们。


耶稣在坟前大声喊说:「拉匝禄!出来吧!」接下来所发生的——拉匝禄的复活——并不是为侥幸者提供一个免除死亡痛苦经历的快捷方式。这会是没有意义的:毕竟拉匝禄并没有长生不老,他仍然需要再次面对死亡。重点是:只有在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的光照下,我们才能理解这个神迹。耶稣并没让拉匝禄逃避死亡;相反,祂「从死亡的经验中」拯救了他、也拯救了我们每一个人。透过为我们而死,基督以自己临在的真光,来照耀死亡所带来的黑暗:「没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你们就是我的朋友。」(若15:13-14)透过从死者中复活,祂击退了罪恶,也就是利用对死亡的恐惧使我们与天主隔绝的罪恶。祂的爱,将死亡从一个孤独的地方,转化为通往牢不可破的共融之门:透过恩宠完全参与天主自己的生命。


因此,耶稣自己的死亡与复活,不仅给予我们勇于接受死亡的动力,而且让我们有意义的生活,视我们的生命为爱的礼物,就像耶稣一样;以麦子需要死亡的逻辑:「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纔结出许多子粒来。」(若12:24)透过今天福音中讲述的奇迹,耶稣向所有在拉匝禄坟前的人、也向我们所有细听祂的人,提供了跟随耶稣所需的信德之恩典,不论在生活和死亡中,在我们每天的抉择,以及在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口气中,均需要这一份恩典。信德,就是深信祂的爱比罪恶与死亡更为强大。


「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么?」(若11:25,26)玛尔大选择相信。回到文章开始时提到那逝去的男孩;神父在主持男孩的殡葬弥撒时,同样问男孩父母和在座所有参礼者这个问题。四旬期最后阶段的日子能帮助我们提供一个答案,去奉献给耶稣。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3/2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lent-yr-a/


2023年3月19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心遇圣言】


真正改变的开始,

在于看待的方式


336358372_911259113411968_8414354251541932840_n.jpg


在本周四旬期第四主日福音中,记载了治好生来的瞎子的奇迹(若9:1-41),象征性地与圣洗圣事联系在一起。基督以泥巴和唾沫混合在一起,然后抹在瞎子的眼,再吩咐他到史罗亚水池洗洗。为候洗者也一样,他们在领洗前,都要经过洁净自己的礼仪。在洗净罪过、沉淫在基督的光后,新教友最终看到天主慈悲的面容、他们存在的尊严,以及天主为他们准备的「爱之命运」。朝向这爱的命运,我们需要采取具体的行动和选择。相反的,我们的心灵和思想越被虚假、误解和幻想所蒙蔽,我们就越不可能作出明智的决定。


我年轻时期的一本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由心理学家M. Scott Peck所著。书中利用「心灵地图」的比喻,来描述我们如何为自己的生活定位。每个人都有一幅心灵地图,当中包括我们的世界观、我们所坚持的价值观,以及我们判断事物和事件的看法。若地图是真实和准确的话,我们通常便会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也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如何到达这个地方。若心灵地图是错的、不准确的,我们便很容易迷失。


要确保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地图的准确,这需要我们的努力、纪律和诚恳。由于我们的生活和身处的世界都不断地变化,我们的心灵地图也经常需要迎合新的信息。为了保持这项工作能持续地进行,我们必须完全忠于真理,时常反思省察,并愿意接受现实中的挑战,因为「真相」会无误地向我们揭示别人及自欺欺人的谎言。


本主日的福音中,那生来的瞎子从小被告知,他的失明是天主对他或他父母所犯的罪的惩罚;而他相信了这一番话。在他的心灵地图,他只是一名乞丐、一名被诅咒的人,是一个对任何人——甚至对天主——都没有价值的人。


同样,法利塞人把自己的心灵地图,集中放置在梅瑟的法律之上,并严格地、盲目地遵守。因为他们的忠诚,而受到天主的祝福,从而觉得自己才是「义人」。我们知道,梅瑟的法律在与天主和祂子民之间的关系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拿走法律中的精神,法律本身便无法准确地反映天主对人类的救赎计划。因此,法利塞人的心灵地图均有着不完整的坐标。


对于这个生来的瞎子来说,耶稣的奇迹无疑是(字面上或实际意义上)都是大开眼界的。耶稣不仅治愈了他的眼睛,而且在此之前,耶稣的话已经改变了他的心灵地图:「[他生来瞎眼,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若9:3)这乞丐的一生中,首次意识到天主其实关顾着他,从而发现自己的生命有着一个崇高的目标:就是彰显天主的光荣!接下来与法利塞人的对峙,反映出他世界观改变的程度。没有受过教育的他,在面对强大的法利塞人时,他仍能坚持真理及真相:「有一件事我知道:我曾经是个瞎子,现在我却看见了……这人若不是由天主来的,他什么也不能作。」(第25、33节)


而紧握着过时地图的法利塞人则否认:「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我们知道:天主曾给梅瑟说过话;至于这人,我们不知道他是从那里来的。」(第25至29节)教宗方济各曾说过:「当有人声称可以解答任何问题,这表示他不在正途上……利用信仰满足个人利益,支持他就心理或理智所提出的观点……并不由我们决定在甚么环境下与祂相遇……。即使当某人的生活非常不幸,即使我们看到他的生活遭受陋习或瘾癖所支配,天主也在临在于他的生活中。」(《你们要欢欣踊跃》宗座劝谕,Gaudete et Exsultate,40-42)教宗以一种强而有力的表达方式,来指出这些人试图「驾驭奥秘」。


那生来的瞎子内心之转变,与法利塞人的执念,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并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四旬期皈依的旅程(希腊文metanoia)的真正意义,这不仅是改变意见或改善行为,而是让我们的心神和思维,透过看见真相——当中必然包括痛苦与困难——而得以「被重新塑造」,以至我们禁感叹:「主,我信」,正如那被治好的瞎子所宣认的一样。真正改变的开始,在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让天主的爱光照我们人生的一切,随之正确地修正自己的心灵地图。我们不但为即将在复活节领受入门圣事的慕道者,而且为自己也祈求这一份恩宠!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3/1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lent-yr-a/


2023年3月12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心遇圣言】


揭开我们内心渴望的相遇

 

331609060_197193386292095_7569714938616285684_n.jpg


经历过长时间的新冠疫情,我们不时抱怨需要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在过去几天里,澳门特区政府终于降低有关的要求,许多人听到这消息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仍选择继续佩戴口罩。有些人觉得,新冠病毒仍然是一种威胁,需要谨慎;亦有人认为,口罩能有效防范污染和其他病菌感染等。


还有些人,只是单纯习惯了在公共场合遮住自己的脸。口罩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隐私、匿名的感觉,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安全感。我必须承认,我第一天公共场合不戴口罩,也体会到了一种脆弱的感觉。而「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也是如此:在非常挤拥的地方,肯定需要时间去适应,才能重拾舒适感。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留一个保护层,也有着不少的好处。 


我们在四旬期第三主日的福音中,读到撒玛黎雅妇人(若4:5-42)有许多理由去选择私隐,或去想方设法不被注意。她五次的婚姻都无疾而终,最后和一个不是她丈夫的伴侣生活在一起。如此多的挫败,使她得出一个结论:真正的、永恒的爱并不存在。为了躲避村里的人及其他妇女审视的目光,她选择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社交距离:在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到井里打水,因为在此时分遇到其他人的机会大大减低。


出乎意料的是,耶稣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正坐在井旁,就好像是等待这妇人出现一样。祂违背了所有社会的惯例(祂是一名男性、是一名犹太人,即:撒玛黎雅人之敌),不仅向她要水喝,而且还就她私人生活、她与天主的关系上,开始了深入的交谈。

 

耶稣对她的情况很有兴趣,加上不作任何的道德判断(这令该妇女肯定不习惯的),从而获得她的信任;耶稣一层层地剥下她戴在灵魂上的口罩、面具。祂协助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透过单单更换伴侣来满足自己对爱的渴求——是如何的无力。她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着不同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对天主的渴求已铭刻在人的心中,因为人是由天主及为天主而受造;而天主也不断地吸引人,只有在天主内,人才能找到他不断寻找的真理和幸福。」(《天主教教理》27) 


她与耶稣的相遇,揭示了天主真实的面容:不论我们如何迷失,祂从未停止寻找我们。这位天主希望我们「以心神,以真理」(第23节)来朝拜祂,而不只是表面上的仪式。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天主是爱》(Deus Caritas Est)通谕中的开始,完美地表达发生在该撒玛黎雅妇人身上的事情:「成为基督徒,不是做一个伦理上的决定,或一个伟大崇高的理念,而是与一个事件的相遇,是一位的相遇,这会使生命有一个新的起点,因而有一个决定性的指引……因为是天主首先爱了我们(参阅若一4, 10),那么现在爱已不只是一项『诫命』,而是对于爱的恩宠的响应,因为是爱来与我们相遇。」


可能这是她一生中首次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不是被利用、被谴责——在她内心深处的渴望中,耶稣向她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答案:福音。她觉得自己从羞耻感和失败中,被解救出来了。她不再需要任何口罩和面具,来掩盖自己真实的面目。她克服了自我封闭的心态,留下打水器(该打水器代表着她过去的生活方式,以及无法满足她内心对爱的渴求),并直接到城里去,邀请其他人来见耶稣。(28至30节)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与耶稣相遇,特别是在四旬期,在各圣事和在我们的祈祷中,向我们提出修和。正如《天主教教理》中所指:「『你若认识天主的恩惠!』(若4:10)。祈祷的妙义就在这里:我们来到井边汲水,在那里,基督来与每个人相遇。祂先来寻找我们,开口向我们要水喝。耶稣口渴;祂的要求来自天主的内心深处:天主渴望我们。不管我们是否知道,事实上,祈祷就是天主的渴望与我们的渴望相遇。天主渴望我们渴望祂。」(《教理》2560)在今年的四旬期,透过在耶稣跟前打开我们的内心、脱下内心的口罩与面具,我们也能像那名撒玛黎雅妇人一样,成为天主和人类之间永不止息相遇的催化剂。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3/1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lent-yr-a/


2023年3月5日 甲年四旬期第二主日【心遇圣言】


四旬期上山之路,

引领我们通往复活的喜乐


155102225_10157906947261546_4112344235613034263_n.jpg


上主日我们读到耶稣被撒旦带领一座高山,并以世俗的力量及财富来引诱祂,但没有成功(玛4:8-10) 。本主日,我们发现耶稣带着三名门徒,又登上另一座高山,显示圣容(玛17:1-9)。与撒旦不同,耶稣没有向他们展示世俗的辉煌,而是展示了祂与天父合一的美,以及按照圣父的计划,在救赎工程里奉献生命所散发的光荣。


在这之前的几天,耶稣告诉门徒,自己将面临死亡及复活,但祂遭门徒的拒绝和不肯相信。伯多禄甚至感叹道:「主,千万不可!这事绝不会临到你身上!」(玛16:22)但耶稣却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玛16:24)数天后,耶稣邀请他们上大博尔山,为的是要象征门徒将要面对的漫长信德旅程。


在今年的四旬期文告中,教宗方济各将登上显圣容的高山,对比成跟随耶稣的神修刻苦经验。教宗说:「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种承诺,这承诺因着天主的恩宠而能持续下去,以克服我们所缺乏的信德,以及对跟随耶稣走向十字架所产生的心理抗拒⋯⋯为加深我们对主耶稣的认识, 为充分了解并接纳祂救恩的奥秘那是在爱的激发下,完全献出自己而完成的我们必须让自己被祂带领,脱离平庸和虚荣。我们必须起程,踏上登山的路途,需要努力、牺牲和专注。 」


但在山上等待门徒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耶稣在他们跟前显示圣容:祂的面貎发光,有如太阳,祂的衣服洁白如光。(玛17:2)教宗对此指出,「当他们上到最高处,与耶稣一起站在高山上时,三位门徒得到这恩宠,目睹了上主的荣耀,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灿烂光辉。那光不是来自外 面,而是由祂自身发射出来的。这神性的美,比起门徒们为登上大博尔山要 作的努力,无论有多大,都是无可比拟的。在走艰难的山路时,我们一定要专注观看路径;然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美景,令我们惊异,而它的壮丽就是给我们的一种回报。」


教宗方济各在他的四旬期文告中,特别将显圣容这段福音,应用于「共议同行」这个主题,而这也是教会过去两年一直所思考的问题,好能为下届、2024年世界主教代表会议所准备。教宗说,在教会中互相倾听,共同辨别未来的道路, 可能「备极艰辛,有时令我们感到沮丧。然而,在最后等着我们的,一定会是美好奇妙的,能够帮助我 们更了解天主的旨意,以及我们的使命为祂的国度服务。」


但显圣容的福音,也为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提供了确切的希望,特别是当我们经历黑暗、痛苦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时刻。


教宗特别强调两句话,好能鼓励我们。第一句是天主圣父的声音从云中传来,「你们要听从祂!」(玛17:5)教宗称,「四旬期是一段恩宠的时期, 使我们能听祂对我们说话。祂如何对我们说话呢?首先,是祂透过教会礼仪所提供的天主圣言对我们说话。我们不应让圣言落在耳后;如果我们无法常常参与弥撒,就要每天诵读当天的读经,亦可藉由因特网阅读。除了圣经以外,天主也透过我们的弟兄姊妹对我们说话,尤其是透过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的面孔,以及在他们的遭遇中,对我们说话。」


第二句是耶稣对俯伏在地、感到害怕的门徒所说:「起来,不要害怕!他们举目一看,见不到任何人,只有耶稣独自一人(玛17:6-8)。教宗又说:「不要因为害怕面对 现实及每天的辛苦、艰难和冲突,而利用特殊事件及富于感性的宗教经验作为避难所。耶稣显示给门徒的光,是祂光荣复活的预兆,而我们若『只追随祂』,就必须往那方向前进。四旬期指向复活节:耶稣的『避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要预备我们,在信望爱中体验祂的苦难与十字架,最后要抵达复活。」


愿这两福音的话语, 「你们要听从祂!」以及「起来,不要害怕!」给予我们力量,就让我们在这四旬期的第二周里,怀着信、望、爱三德继续攀登我们生命的高山!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3/0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sunday-lent-yr-a/



2023年2月26日 甲年四旬期第一主日【心遇圣言】


让我们信德生活抗震之时刻


temptation2.jpg



当撰写此文时,土耳其及叙利亚大地震的人数已超过4.2万人。死亡数字及破坏程度,实在令人震惊。


确实,大自然可以是非常残酷的。然而,「人为因素」也是造成如此多伤亡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尽管土耳其有符合当前地震工程标准的建筑法规,但这些法规却很少被严格执行。最终,随着地震的发生,建筑物很容易倒塌。雪上加霜的是,叙利亚正处于长达12年的内战之中,这加剧了向受灾地区所提供紧急援助的困难。


自然灾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正是我们毫无准备的状态,使事情变得更糟。我们的神修生活也是如此。诱惑和试探,就好像地震一样,会动摇我们信仰的稳固性,破坏我们内心的信念;同时,扩大了断层线,使我们灵魂最薄弱的地方出现裂痕。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诱惑会使我们的灵魂变成遍布瓦砾的废墟。


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球板块在不断摩擦的同时,长期也承受着张力,直至它们「断裂」的那一刻,最终猛烈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诱惑的开始,也是透过在我们灵魂中,建立不健康的张力,直到它们使我们「崩溃」,并作出错误和毁灭性的选择。


在本周四旬期首主日的第一篇读经中,蛇对亚当和厄娃所说的话,意在削弱他们对造物主的信任。这试探者要这世上首对夫妇怀疑天主的良善,从而在他们内心建立紧张和不安:「你们决不会死!因为天主知道,你们那天吃了这果子,你们的眼就会开了,将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创3:4-5)因为他们的信仰「断裂」而失去了原始的义德,我们今天仍在付出代价:这就是原罪。


当耶稣开始祂的公开传教生活时,魔鬼试图采用同样的策略:在耶稣内心深处制造疑虑和紧张,以使祂不按照天主的计划、只透过世俗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玛4:1-11)我们身体的基本需求与食欲的本能、获得称赞的渴望,以及透过权力控制他人的需要,是深入我们人类灵魂主要的断层线。难怪魔鬼优先考虑到这一点,并在此「下手」、突袭。


与亚当和厄娃不同,当诱惑的地震来到时,耶稣已经作好准备。40天的禁食和祈祷,让祂对天主的计划和自己的使命,有了精神上的洞察力。在教宗方济各最近有关辨别主题的教理讲授中,他说:「耶稣以坚定的态度抵挡诱惑。试炼从四面八方攻击祂,但总能在祂身上找到这种坚定,祂决心遵行父的旨意,诱惑者失败了,不再阻碍祂的道路。在属灵生活中,试炼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正如《圣经》中说的那样:『你前去服事上主时,应固守正义与敬畏,并应预备你的心承受试探。』(德2:1)就好像教授在给学生测试时,如果他看到学生掌握了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他就不再坚持,就会给这个学生通过考试。但学生必须经历考试。」(教宗方济各,2022年10月26日周三要理讲授)


每次地震的时间、震级和地点,我们都是无法预测得到的。我们能做的,是坚持所有的建筑物,都是遵循严格的标准,并知道若地面开始摇晃、遇地震时该怎样做;我们的神修生活也是如此。我们不知道「诱惑的地震」怎样到来、何时突袭,但若我们的神修生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不要太死板或僵硬,弹性也同样重要!),那么我们也能像耶稣一样,去抵挡它们。透过了解诱惑以哪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可能会更好地了解我们信仰的弱点和力量。我们越是练习如何辨别,便越知道如何抵抗诱惑,或从跌倒中快速恢复过来。


在今年四旬期开始之际,愿媒体上不断流传的地震灾后图像,鼓励及提醒我们,要向受害者表示具体的支持,同时也反思在面对考验和诱惑时,我们的「精神准备」与灵魂的状况。如果我们希望信仰路上成长,就必须受试探。正如圣保禄所写的,时刻谨记「天主是忠信的,祂决不许你们受那超过你们能力的试探,天主如加给人试探,也必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够承担。」(格前10:13)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2/2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st-sunday-lent-yr-a/


2023年2月12 日 甲年常年期第六主日【心遇圣言】


肤浅与粗心乃众罪之根源


329365122_1144028702925030_8205676258387147933_n.jpg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废除法律或先知,我来不是为废除,而是为成全。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即使天地过去了,一撇或一画,也决不会从法律上过去,且必要全部完成。」(玛5:17-18)

这几天,我正为一名将因经济犯罪被判刑的人祈祷。我完全理解家人对他判刑的感受,只希望他被判入狱一段短时间。法律对所有人一律平等,我们必须对我们所选择的后果作出承担。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虽然法律与执行法律的制度,为社会和谐来说,是必需的,但单凭法律不足以打造成一个公义与和平的社会。需要法律以外的东西,来满全及完成法律想达成的目标。天主的法律便是如此。

耶稣与法律的关系是复杂的。作为以色列人,他有责任遵守宗教传统法律。然而,当人们以「诡辩伪善」的态度遵守法律,耶稣则批评这无视了法律本身的精神。这就是为何本主日福音(玛5:17-37)中,耶稣说:「除非你们的义德,超过经师和法利塞人的义德,你们决不能进入天国。」经师教导律法,却忽视法律的精神。另一方面,耶稣以祂的言行、生死,并透过将公义与怜悯完美结合起来,成全了法律。为我们人类来说,要达致这种平衡是十分困难的,因我们倾向两个对立面之间徘徊摇摆,而非将两对立整合。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其通谕《在希望中得救》(Spe Salvi)中指出「在天主的正义中也有恩宠。藉由注视被钉和复活的基督,我们可以知道。正义与恩宠二者,应该以它们正确的内在关系来看。恩宠并不取消正义。不会把错的变为正确的。它不是清理一切的海绵,使人在世所做的一切,都有了一样的价值……作恶的人最后没有在永生的宴席中,坐在没有区别的受害者身旁,好像甚么也没有发生过。」(《在希望中得救》通谕,44)

若天主只是仁慈而没有正义,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并不重要。若我们不对行为的后果负责,那么自我意识和我们存在的价值都会被摧毁。真正使我们成为人类的,是自由和责任:只有透过两者,我们的选择才会变得有意义。

相反地,如果天主只有正义而没有怜悯,那么我们便会因内疚感而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因为我们知道在天主的眼中,没有人是完美、完全无可指责的;但祂的爱,比我们的罪更强大。「谁若犯了罪,我们在父那里有正义的耶稣基督作护慰者。祂自己就是赎罪祭,赎我们的罪过,不但赎我们的,而且也赎全世界的罪过。」(若一2:1-2)虽有天主的怜悯,但我们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需要修正自己的过错,恢复正义并修补破裂的关系,然后才能进入天国。

我经常难以将正义和怜悯结合在一起,主要因为每当遇到问题时,往往忽略祈祷,并试着以自己力量想出解决方案。履行天主法律的能力,不仅出于道德原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圣神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引导我们,给我们力量耐心地忍受我们选择的后果,必要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需要我们谦卑地倾听天主在我们良心和教会训导中所说的话,基督的声音从中会继续宣扬福音的真理。

换句话说,这需要辨别的能力,这是一种关注我们行为、言语、态度和选择的纪律,即使它们小如「iota」(以耶稣口中最少笔划的字词),因为正是透过它们,天主带领我们走向祂应许给我们的圆满生命,在那里「仁爱和忠信必彼此相迎,正义与和平必彼此相亲。」(咏85:10)相比起邪恶之心,肤浅和粗心更能成为许多罪恶之根源。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2/1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6th-sunday-year-a/

 

2023年2月5日 甲年常年期第五主日【心遇圣言】

让天主的美善,在人前闪耀


5-5ce4e9dc50162-1024x654.jpg


「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可用甚么使它再咸呢?它再毫无用途,只好抛在外边,任人践踏罢了。你们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并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样,你们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 5:14-16)


在我20出头的时候,我有爬山的习惯。某年暑假,三位朋友和我计划了一个五天的徏步旅行,前往一座著名但遥远的山峰。背着背包里所需要的一切,那几天我们完全自给自足。我们仔细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图,并在地图上记下沿途几个避难处(山上的小屋),打算在那里睡觉,以避开高海拔晚上带来的刺骨寒冷。


这徏步的旅程很美,但也十分疲累。我们每天需要走超过十个小时,才能赶得在夜幕来临前到达小屋。最后一天,我们又饿又累,而寒冷的夜晚快到,但我们还在深山里、远离人烟,又找不到计划过夜的小屋;真是迷路了。我们默默地拖着疲惫的步伐、不停环顾四周,紧张的气氛显而易见。天黑了,但仍然没有找到小屋的踪迹,便开始接受在寒冷中过夜的想法。


没想到,当我们停下来、准备把电筒拿出来时,竟在山谷另一端发现了一道微弱的灯光。我们仔细检查我们手中的地图,发现我们原来身处山的另一边,而那道光正是我们正在寻找的「避难所」:相信其他登山者必定在我们之前抵达,并照亮了那个地方。距离小屋还有一小时的路程,但我们以最大的努力前往,去把我们的食物翻热、睡一个温暖的觉。


那一道光更新了我们的动力。是的,我们很疲惫,但我们知道要往哪里去,我们知道并不再迷路。当我们最后抵达小屋时,我们欢喜踊跃,并与其他登山者一同分享我们的食物、共享炉火的温暖,然后缩到各自的睡袋里好好休息,准备迎接翌日的最后一段旅程。


每当我阅读到本主日的福音(玛5:13-16),耶稣用山上的城和灯台上的灯来比喻教会时,我都清楚地记得这次徒步旅行的经历。


在过去,教会历史上的丑闻,加上我们自身的脆弱和软弱的意识,到现在也没有让人相信和联想到,教会永远是黑暗世界里的一盏熣灿明灯。我们内心也有那种黑暗。更多时候,教会更似是我们登山旅途中发现山间小屋的那道微光。教会的光虽然微弱,但肯定的是,这道光必定照亮有需要的人!


我们基督徒不会发出自己的光芒。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8:12)圣安博和其他教会教父曾对此肯定地说:「Fulget Ecclesia non suo sed Christi lumine:教会不是以自己的光来照亮,而是以复活基督的光来发亮。」


作为教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一个出自信德与爱德的行为,以及我们为整个人类大家庭所行的善,都是出自天主,祂的恩典在我们行动之先,也启发我们、支持我们,并赐予我们力量,去继续我们的善行,将最大的光荣归于天主。诚如圣保禄所言:「凡要夸耀的,应因主而夸耀。」(格前1:31)


我们不是光。正如其他登山者点亮小屋的灯一样,让我们小小信德在日常生活里发光,即使这信德、这道光很微弱、很脆弱,但这是何等重要!可能我们会认为自己一点点的努力是无关痛痒、只是不被注意的小努力,但若得到天主恩宠的支持,也能为迷失和疲倦的兄弟姊妹给予慰藉、方向和希望,就如当时的我一样。请谨记,这并不是吹嘘我们的善,而是:分享我们每天从天主那里所获得的善、宽恕和怜悯。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2/0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1月29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心遇圣言】


在天主前清空双手,

以准备好接受祂的「真福」


A 20230121_202559.jpg


过去一周的农历新春佳节中,「福」这个字到处可见,但我们向亲友拜年祝贺的「福」,与本主日福音中(玛5:1-12)的「真福」并不相同。


耶稣说:神贫的人、哀恸的人、温良的人、饥渴慕义的人、怜悯人的人、心里洁净的人、缔造和平的人、为义而受迫害的人,以及为了我而遭辱骂迫害的人,就是有福的。我们世俗对「福」的看法,往往与财富、健康、远离一切烦扰有关。此外,透过文化、教育和家庭价值观的「常识」,往往给我们灌输一套伦理标准的系统,并经常与耶稣的讯息背道而驰:要成为赢家;比其他人更强大(有需要时更践踏他人)来达致自己的成功;不需要有道德,但最重要的是学会更聪明。耶稣的话,似乎只为那些想要将弱点升等的失败者提供方向。


要讲解「真福八端」(就是「山中圣训」的核心)并不容易,这是山上。教宗本笃十六世不久离世,驱使我再次阅读其著作《纳匝肋人耶稣》当中所写的内容。在第二卷「从约旦河受洗到显圣容」中,已故教宗有一整章专门讨论这个题目。若我大量引用他的话,请见谅,皆因在我们历史这个特定时刻里,这短短的标题尤为深刻。


他反思的重点就是「山中圣训后面隐藏的是基督的形貌,人的形貌,祂是天主的形貌,正因为祂是天主,祂就降生成人,舍弃自己,直到死于十字架上」。我们能在耶稣身上「看到」真福八諯,祂以实际的行动去实现。因此,真福八端并非抽象的道德教义,而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去肖似祂。


根据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说法,那些认真对待邀请的人去跟随基督,圣人们是圣经的真正诠释者,因此透过他们的生活,能向我们展示圣经的本质和真福八端的美丽。「圣经里到处都隐含着未来的潜势,只有透过实际生活和经历受苦,圣言才会做示自己。圣方济.亚西西以最激进的手法去理解圣言中的预许。他甚至脱下衣服并让主教作为仁慈的父,天主的代表,为他重新着衣,因为天主给田里百合花穿的衣裳比撒罗满王所穿的还漂亮(玛6:28-29)。这种极度谦卑,对他而言首先是服侍的自由,执行使命的自由,对天主最后的信任,因为天主不只看顾田里的野花,更看顾祂的人类子民。」


所有圣人「知道自己的内心也很贫乏,本着爱,愿意接受天主赏赐的人,并正因为如此而内心能与天主的本质一致,并依据天主的圣言而生活。圣女小德兰的话,即她会双手空空站在上主面前,向上主伸出双手,所描述的就是这种天主的穷人的精神:他们以空空的双手来到,不是以要抓住或掠夺东西的双手,而是以打开和付出的双手,并愿意接受天主慈善的恩赐。」

本笃十六世又评论说,教会总需要像圣人们一样,将真福八端真正体现到他们的生活中,「以便将所有的人摇醒,以便将『拥有』理解成一种任务,以便在一个内心自由的文化中,去面对『拥有』的文化,并同时为社会正义创造先决条件。」


他总结道,从圣保禄到圣方济.亚西西,再到加尔各答的德兰修女,透过效法基督并选择像祂一样般生活,圣人们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与人类的正确形象:「基督宗教的真正『道德』就是爱。而这当然与利己主义是相对立的虽然人因此而离弃自己,但正因为这种方式而使人找到自我。」


我们可能会认为,耶稣的话完全没有道理。但在回顾教会的历史、甚至整个人类的历史后,教宗本笃十六世确信真福八端「是生命的真正大道;只有在这条爱的路上,这条山中圣训所描述其路径的道路上,生命的财富、人被召叫的伟大含意才得以展现。」


换句话说,若我们想过一个真正幸福的新年,真福八端——以及这道理所显示出的耶稣整个生命——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方式。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1/2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元月23日 常年期第三日  春節【心遇圣言】


新春将至,

祈愿如兔子般长耳细听而获治愈


0F726B3C-BCAE-44FC-807C-6765823D4358-e1674265346765.jpeg


「耶稣走遍了全加里肋亚,在他们的会堂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灾殃。」(玛4:23)


正当我们开始农历兔年之际,本主日的福音讲述了耶稣公开传教的开始(玛4:12-23)。「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了皓光;那坐在死亡阴影之地的人,已有光明为他们升起。」在经历和遇到过去一年所有挑战后,我们也渴求以一线的希望,开展新的一年。


本主日教会庆祝圣言主日。随着新春的到来,我们确实需要天主的话语,来鼓励及引导每个人进入不可预测的未来。刚好,今年是兔年;众所周知,兔子是具有长耳朵及敏锐听觉的动物,我们没有如此的特质,但我们能恳求天主赐予恩宠,让我们能成为天主圣言的细听者。圣言不只是古老的文字或历史的智能,更是「一位」——基督自己;祂既是活生生的人,更是临在和活跃于当今教会内及世界中,并透过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来向所有人、向我们的内心说话。


往往遇危机之时,便会听到基督呼唤我们的时刻,就如本主日福音中,祂对首批门徒所说的:「来,跟随我!」伯多禄和安德肋获邀与耶稣建立活生生的关系,并找到为他人服务的人生目标。正如其他福音所载一样,他们捕鱼的艰辛却毫无所获,这帮助他们响应耶稣的邀请。作者C.S.刘易斯的名言:「我们甚至能忽略欢愉,但仍要坚持痛苦的存在。天主在我们的欢愉、在我们的良心中,向我们细诉,但同时在我们的痛苦中呼喊:痛苦是祂要在此聋哑世界所需的扩音器。」(《痛苦的奥秘》)


可惜在过去几年里,即使多天主次用到「痛苦」这种扩音器,祂也难以吸引我们的注意。起初,大家希望新冠疫情能教导我们的伦理一课,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实际上,在教会和社会中,无数兄弟姊妹在不同困难情况下,也表现出无私的爱与关怀,令人佩服。但另一方面,与为不想面对为保护他人而采取限制措施的纪律,而且更不想顾最弱小群体的需要,经常也看到人类自私情况变得更糟。新冠疫情真实地揭示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优先事项是如何的。


这就是为何本主日福音的最后一节中,我们读到除了「施教和宣讲」,耶稣也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和灾殃。天主圣言的教导和宣讲,具有治疗的作用:能使我们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疾病得以暴露,并得到适切的解决,从而获得医治。


我们这些在自我抗原检测中,看到出现那条二线,并经验到严重新冠症状的人,都会知道疾病会让人虚弱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在过去几个月里,疫情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渐渐体现出来:医院、商店和供应都被大量感染而打断了。我为那些因严格的隔离规定,而无法与在医院或安老院舍中独自离世者的家人一起祈祷。我们确实需要身体上和社会上的康复。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灵魂的疾病」及其症状持更敏锐的触觉,因为我们的心灵和思想也需要医治。教会称我们许多自私选择背后的强大负能量为「致命的罪过」,这并非偶然:骄傲、愤怒、吝啬、迷色、嫉妒、贪饕、懒惰,称为「七罪宗」,是所有罪行的七个根源。若无人看管,确实会毁掉一个人和我们身边的人的生活。老实说,这些「灵魂上的疾病」在疫情造成的许多个人和社会灾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是时候去面对这些内在的疾病,而不是仅仅指责外在力量或他人的行为,声称它们是我们问题的根源。


我们希望在一个开放的后新冠世界中,开始新的一年。耶稣透过教导和宣讲天主爱的福音,以及透过医治我们的力量,来陪伴我们,以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为自己、为家人、为整个社会,作出更健康的选择。若我们善用内心的聆听能力,成为细心的倾听者——就如精神上的兔子般——一旦痊愈,我们也能像耶稣一样,成为未来充满希望的老师和宣扬者,以及治愈正在复苏的世界的推动者。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1/2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元月15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心遇圣言】


圣神降下并停留,

而平息被遗弃的恐惧


C_12a_photo1.jpeg


若翰又作证说:『我看见圣神,彷佛鸽子,从天降下,停在祂身上……我看见了,我便作证:祂就是天主子。』」(若1:32, 34)


普世教会上周一庆祝主受洗节,而本主日的福音(若1:29-43)也再提及耶稣受洗的记载,彷佛礼仪不希望我们跳过耶稣生命中这个重要的时刻。


在福音章节中,我们注意到耶稣与圣神之间的特别契合。藉着圣神的威能,天主的独生子在童贞女玛利亚的腹中取得肉驱;而在祂受洗时,天主圣神以鸽子、以有形的姿态「降临」并「停留」在耶稣身上;现在,祂已成年,并开展祂的公开传教使命。


即使单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于发展一段忠实的关系来说,「降下」及「停在」这两个动词十分重要。在成长过程中,即使期间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和分歧,若一个人不能完全依赖那可预知、可靠、始终如一和充满爱的关怀者的话,那么这个人可能经验焦虑和被遗弃的恐惧。


在神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动词也十分重要。天主「降生」的奥迹描述了天主不断的、热情的和激进的努力,以弥合祂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我们错误地认为天主远在天国,与我们堕落的尘世隔绝,并因犯罪而恐恨我们。我们常常感到被天主抛弃,亦充满罪恶感。因此,依撒意亚先知很好地表达以色列民的祈祷,常常向天主呼求,以打破这种「隔绝」:「啊!望祢冲破诸天降下。」(依63:19)


天主对人类历史的有力干预,特别是对以色列历史的干预,就是要向祂的子民保证自己坚定的爱和信实。但是,距离感依旧存在,并只有透过降生成人,才能克服这种分离感,而天主的降生才能变得完整和确定:他不仅来帮助我们,而且承担着人性软弱,成为我们人类的一分子。换句话说,透过基督降生成人,我们的人性已经成为天主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这是耶稣最后的话(玛28:20)。天主来「停留」、「寄居」,好能消除我们对被遗弃的恐惧。耶稣升天后,也透过圣神——特别在各种圣事中——让我们体验到天主的临在与恩宠。


在圣洗圣事及坚振圣事中,「圣神降下并居住在受洗者的纯洁心灵中」(《天主教教理》701),就如耶稣受洗期间一样。在圣体圣事(弥撒圣祭)呼求圣神的祷词(epiclesis)里,司铎祈求圣父派遣圣神祝圣饼酒,并透过领受基督圣体,「耶稣基督的恩宠,天主的爱情,以及圣神的相通」(格后13:13)能永远与我们同在、相偕,并在弥撒圣祭外结出果实,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爱德。天主希望我们感受到被爱,如此我们便有能力去爱别人。


我想到许多关怀者的服务,包括不同修会的修女,他们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为我们社会中最弱小的(特别是在老人院舍)服务。他们不得不忍受令人非常疲倦的轮班工作,不断将自己暴露于感染的风险中,并且在充满紧张的环境下工作一整天,最后无法回家。医疗领域或其他基本服务领域的前线工作人员,也经历类似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存在,许多有需要的人才能面对和舒缓他们的焦虑和孤独。


正如我们所说,每一种认真和忠实的关系,以及任何的召叫,都意味着向他人伸出援手(降下)和成为可靠的存在(停留)。在婚姻出现危机时,作一名可靠的配偶。当孩子遇上问题时,作尽责的父母。在敌对的文化背景下,作一名传教士。在社会和政治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作一名教师。类似的例子很多!


在经历充满挑战的圣诞期后,我们获邀开始常年期,让我们的生活中时常经验天主忠实的爱和临在。面对这新的一年,我们并不孤单。愿圣神强化、圣化我们,在天主托付给我们去照顾的人的生活中,令我们各人都成为可依靠、满怀爱的关怀者。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1/1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sunday-ordinary-yr-a/

 

2023年元月8日 主顯节 【心遇圣言】


没有什么保持相同 。

贤士们改变人生之旅


 808ebaeb4c42c1602809bd042165f14e.jpg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新冠疫情所带来的限制,许多人无法离开自己的居住地,故「旅游」排在愿望清单的首位。随着防疫隔离规定逐摲放宽,我们希望今年能恢复各地之间的来往,这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其中一部分。

 

从前,旅游并不是很常见的事。我的祖母临终前从来没有机会看到飘流的大海,一次也没有。在她身处的农村,只有军人、传教士和少数朝圣者才有能力讲述远方的人和土地。今天,为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外游」大多被归纳为到舒适的旅游景点度假享受。

 

尽管如此,「旅程」仍然是描述生活的最佳比喻之一,从精神层面来说,这犹如人类灵魂中对天主的追求。这两者常常一致:只有透过寻找天主,我们才能真诚找到我们存在的意义。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在今天福音中(玛2:1-12),贤士们可能就是那些内心不安的人,并渴望寻求属灵的答案。最终他们漫长旅程结束时,他们发现天主出现在最不寻常、令人最不安的地方,但这同时意味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这一次的旅程,是在他们各自的内心之旅。

 

贤士们远道而来,向刚诞生的「犹太人的君王」致敬,他们确实是神秘的人物,他们往往被称为智者、圣贤或王。教会圣传相信他们代表着世上全人类的民族,被召加入以色列,一起朝拜这位以降生为人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真天主。三位贤士也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面对着各种状况的复杂性,并尝试「仔细检查」和寻找每件事情的意义和方向。为此,我们都需要一趟旅程,好能超越肤浅和墨守成规的层面。当一个人怀着开放的态度愿意面对着各种意想不到和难以控制的风险时,才能踏上这趟「超越性」的旅程。

 

上世纪初诗人托马斯.艾略特(T.S. Eliot)在他著名的作品《圣贤之旅》中,描述了这种转变的过程。在诗中,其中一位贤士讲述了他们出发时「是全年最糟透的季节」,且是一趟「漫漫旅途」。在寒冷的夜中,他们后悔离开了舒适的家,并在「耳边萦绕,有人在哼卿歌谣,称是这一切纯粹瞎胡闹」的情景下挣扎入梦。我们所称的「糟透时节」,往往都是开始作出改变和挑战时的最佳时机。

 

诗词续指,当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时,对所见所闻感到困惑。他们正寻觅一位全能的、能创造奇迹的伟大君王,但最后却发现一个可怜的婴儿躺在马槽里。他们的憧憬、学识和世界观完全幻灭:「你我被引导在那条生死的路上?[…]此类降生于你我痛苦异常,形同死亡,我们的死亡。」要接受天主的方式——既无能为力、软弱——去彰显自己作为爱的礼物,这意味着他们既有的心态、世界观和自我认知经已「死亡」。

 

他们所目睹的,将永远改变他们。诗中续指:「返回以前你我居住的地方,这些王国。再也无法逍遥,在这陈腐的体制之内。当有另类的人无比崇敬他们的上苍。我理应庆幸那另类的死亡。」在他们与耶稣的相遇后,一切都改变了。天主将自己彰现作至高无上的爱的礼物。贤士们均明白,除非效法祂的榜样,并为祂、为整个世界奉献自己的生命,否则再无任何智能与知识、任何权力与财富,能满足他们对意义的渴求。离开白冷后,另一趟全新的、终生的旅程已经开始,这场冒险之旅将在死亡时才会终结;现在,对于「死亡」则变成最终、最渴望的终点,诚如圣奥斯定所撰:「主,祢为祢而创造我们,而我们的心只有在祢内才能安息。」

 

就像贤士们一样,在过去这些艰难岁月后,我们可能也会对所经历之事、对天主在自己生命中的角色等,或多或少感到困惑。圣诞节的讯息,就是天主来到这世上并分担我们的痛苦,不是解决它们,而是透过自己这份礼物,去从内里改变,把这些痛苦转化为恩宠。这是一个不易理解或接受的奥秘。

 

我们渴望在后疫情时代有新的开始,我们甚至会想去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去寻找。度假是好的,但让我们勿忘一点:真正改变人生的旅程,是一趟内心的转化之旅,而且它该带领我们更接近天主和其他人 ,特别是那些受苦的人。这是一趟终生的旅程,并需要携手前进,同时深信天主时刻与我们同行。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3/01/0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piphany-yr-a/



2022年12月25日 圣诞节 【心遇圣言】走出「舒适圈」的圣诞


走出「舒适圈」的圣诞


C_11a_photo.jpg


突如其来的改变,往往令我们措手不及。直至几星期前,我们在澳门一直生活在一个「无新冠」的泡泡圈子里,伴随着各种严格的法律。没错,每个人一直在抱怨,多年来与世隔绝导致经济衰退,但实在的是,在那个泡泡圈子里,我们身处一个安全和受保护的环境中。


短短数天,一切都改变了。突然间,随着特区政府放宽隔离、检疫与防控限制和措施,那个「泡泡」最终破了。现在大家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因为少了许多防空限制而觉得比较自由;另一方面,新冠快速流行使大家感到害怕·,因为只能以抗疫包里的药物、口罩、快速检测来应对这「新常态」。「安全感」突然被一种「脆弱感」所取代:在这个世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若没有限制的话,许多市民将受到感染。


这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转变:从努力避免,到需要面对的事实。今年的圣诞受到这变化所带来地矛盾的气氛:喜乐,但同时也有恐惧。


若你仔细想想,耶稣的诞生同样不是完全平安的:在玛利亚怀孕的后期,千里迢迢前往白冷登记户籍;到需要分娩时,找不到一间客栈的焦虑;婴孩诞生了,需要匆忙使用马槽充当婴儿床⋯⋯如果有人能完全理解何谓「走出舒适圈」,那就是天主的独生子耶稣,祂暂别三位一体的光荣与完美的神圣泡泡,来到真正危险的世界,来成为厄玛奴耳, 与我们同在的天主。


在这些令人不安的事件中,耶稣的诞生具有深层而普遍的意义。天主来到我们所在之地、在个人和集体的环境中、在充满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的地方,与我们每一个人相遇,因为这一切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都是人类情况重要组成的部分。原来以为只有一切处于道德上有序时,自己的问题与矛盾得到解决时,才可以堪当经验天主的临在与恩典。果然,天主决定出现于我们所在的混乱中。


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主的马槽,祂邀请我们在那里迎接祂。这并不困难实行。在过去的几天里,在各种境况中,我感受到祂的临在:卫生中心一位充满爱心的护士;一名母亲尽最大的努力,去分辨与青年子女相处的最佳方式;许多人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夜祷时,在自己疫惫的身体也感受到祂在;也在那些深夜里陪伴我祈祷、渴望天主的人身上,感受到祂的临在。甚至在撰写这篇拙文时,在挣扎寻找那种表达和词汇中,我感觉到祂的临在。


我们能将日常生活这个马槽,转变成一个欢迎的床铺,天主的临在再不是一种抽象的体验,只是保留予神秘主义者、哲学家或神职人员能体会的,而是成为脆弱的肉驱、成为可见和弱小的婴孩,并让所有人体验和看见。同样,透过具体的的选择、行动、交流和态度,去表达信德和爱德时,也可以体验祂的临在。这一切人性的行动都有限的,也是不完美的,但,因为天主子成为人,它们同时也是神圣的,因为能表达天主的临在和爱。


这个「脱离舒适圈」的时刻,是默观耶稣于白冷诞生的最佳时机。一切影响世界或个人生活的问题,不再是阻碍经验天主临在的困难,而是容许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体验天主降生成人的奥秘,并将之变得更个人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天主邀请我们朝拜祂,不只在教会礼仪中,也透过我们每天生活上所作的选择和具体行动;事实上,今时今日的各种挑战,就是激发起对天主这份邀请的个人响应与自由答复。


「零新冠」舒适圈的完结,也能是一个标记:是时候在我们生命中的其他方面作进一步的「踏出去」。真正的爱,往往都需要承担着离开「舒适圈」的风险。这将会是可怕的,因为会暴露我们的弱点。让我们默观着马槽的圣婴,同时得到启发,令各自的生命成为其他人、家庭、堂区和团体的礼物,并以慷慨与勇气,为我们身处的社会服务。祂的温柔,将使我们克服一切的恐惧⋯⋯祝各位圣诞快乐!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2/2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hristmas-yr-a/

 

2022年12月18日  甲年将临期第四主日 【心遇圣言】完全的清醒、完全的欢迎。将临期的伟大辨别


完全的清醒、完全的欢迎。将临期的伟大辨别


maxresdefault.jpg


本周末,球迷们的注意力全落在卡塔尔世界杯的总决赛;而在澳门这里,因为时差的关系,许多人都会因紧张又精彩的赛事而凌晨起床。经过一个月的连续足球狂热,赛事的最高殊荣已开始有了眉目。


我们即将进入将临期的最后阶段,希望世界杯的狂热,不会过度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因为往往决赛周会令我们过度的关注。可幸的是,今年我们在主日庆祝耶稣的圣诞,令距离子夜弥撒还有足足一个星期的日子。现在是时候增加我们的神修焦点。


将临期第四主日福音中(玛1:18-24)的主角是若瑟,记载他在发现未婚妻玛利亚神奇地怀孕后的着急思绪。


若瑟需要在这微妙的情况上,作出深入的分辨。各国球队为晋级世界杯决赛圈而苦苦挣扎,将此套进辨别的过程里,也十分相似:各种「感觉」与「想法」互相比拼较量,而且强势的一方并不是必然的留到最后。


在过去几星期的周三要理讲授,教宗方济各也就此「分辨」的主题上作出讲解,更特别强调在作出决定时,要明暸「神枯」与「神慰」的角色。回顾圣依纳爵.罗耀拉,教宗方济各提醒我们,在任何特定的时刻中,「善神」与「恶神」在各自不同的范围引诱及影响着我们:「善神」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而「恶神」则使我们与天主分离。这个过程最棘手的部分是,「恶神」经常伪装成「善神」,欺骗我们选择「恶事」,甚至误以为是「善」。就如一场球赛中,在比赛结束前,没有甚么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让我们以本主日的福音为例。尽管玛利亚怀孕的消息让若瑟大为震惊(神枯),但义人若瑟以善良的意向开始他的辨别:渴望成义与公正,且保持梅瑟法律的框架下(神慰)。在当时的社会中,按律法会被谴责,当若瑟一想到玛利亚会被公开羞辱或被石头砸死,便感到万分痛苦(神枯),于是打算以一种平静、私下的方式:暗暗休退她(神慰)。若瑟所有的神慰与神枯的感觉,显然来自天主,好能帮助他作出保护玛利亚的决定。


然而,对于「恶神」来说,比赛还未结束。此时牠可能会以狡猾的方式引诱若瑟:「很好,你已为这女人做得够多了。忘记她,另娶一名妻子开展你的新生活吧!」从表面上看,这并不是一个「坏念头」;相反,这看似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但这选择肯定不是天主希望若瑟所作的选择!


有趣的是,正正透过若瑟的潜意识:一个梦境,天主继续若瑟的辨别过程。真福施恩(Fulton Sheen)主教曾说:「天主透过我们的潜意识说话,比我们良心和意识说话更为频繁,因为我们自我意识很多时对祂设置了障碍。」随着灵性上的成熟,若瑟明白他在梦中所接收的不安讯息(神枯), 就是娶怀孕的玛利亚为妻,确实来自天主,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服从,他才能找到深刻而持久的平安,这才是真正神慰的标志。


醒来后,若瑟需要将天主在潜意识安放的讯息,带到他醒寤、良知的意识中,并为此肩负起责任。就在那时,他作出了最后的决定,欢迎玛利亚和她腹中孩子进入他自己的生命,这在辨别过程的初期阶段是不能想象的。


谈到圣若瑟时,教宗方济各曾说:「在我们的生命中,很多时候都会发生我们不明白的事情。我们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失望或反抗,若瑟却将他自己的看法搁置一旁,好让奥妙之事彰显在他眼前,遂欣然接受,负起责任,并让它们成为他自己历史的一部分。……若瑟向我们呈现的灵修之路,并非追求解释,而是接纳。只有从这种接纳和修和开始,我们才可以领略一个更伟大的历史,一层更深入的意义。」(《以父亲的心Patris Corde》宗座牧函,4)


世界杯结束后,另一届的世界杯随即启动。辨别天主对我们的旨意,也是一个持续、终生承诺的过程。就如对玛利亚说的一样,天使也对若瑟说「不要怕!」让我们毫不畏惧地面对这一个承诺。不论有意识的,或是没有意识的,「神慰」和「神枯」可能总会来去匆匆;但在作决定时,让我们像若瑟一样,以完全的清醒、完全的接受,并以一颗渴望的心,去赢得实行天意的奖赏:深刻而恒久的内在平安。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2/1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4th-sunday-yr-a/


2022年12月11日  甲年将临期第三主日 【心遇圣言】

祂临在于我们中间,使一切的付出变得值得


祂临在于我们中间,

使一切的付出变得值得


a_giovanni_di_paolo_san_giovanni.jpg



在生活中总会有些时刻,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答案与确定,尤其是在危急关头、面对困难和痛苦的情况下,因为在那些时刻,我们的疑虑会变得更为强烈。


在将临期第三主日的福音中(玛11:2-11),我们发现洗者若翰在狱中坐以待毙。他帮助以色列人作好准备,以迎接默西亚的来临,但因谴责政治和宗教人士的不公正与腐败,令他惹上不少麻烦。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将一切都投放在耶稣身上,即使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宣讲内容各有不同。若翰住在沙漠里,耶稣则临在于人群中。若翰强调悔改,耶稣则论及宽恕与怜悯。面对裁决,若翰认为有必要得到一些确切的答案。


「你就是要来的那一位,或是我们还要等候另一位?」若翰向耶稣提出的这个问题,不仅是为了澄清自己所相信的,而是更趋个人化的问题:「我毕生的牺牲和辛劳值得吗?我把祢放在我选择的首位,是否正确?这些痛苦有意义吗,还是我的使命失败了呢?」


耶稣的回答,则偏向「现实」多于「想法」,祂说:「你们去,把你们所见所闻的,报告给若翰:瞎子看见,跛子行走,痲疯病人得到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苦的人得闻喜讯。」当每个人都只看到痛苦和绝望时,耶稣的所言所行,伴随着祂真正的存在,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生命与希望。


当我们的内心感受到天主启示与我们具体现实之间的联系时,自己的信德便会觉醒。道成肉身的奥秘,会让我们看到这种联系,在人生所有情况下,都会成为可能的,甚至在死亡中也是如此。除了「关系」一词,没有其他方式能描述这一种联系,一个「谁」的存在,使一切都变得有意义。一个临在,能将我们生活中所有分散了的事情——甚至我们的失败与罪恶——结合成为联合的恩典之历史。那些以开放的心的人,当他们遇见耶稣时,会感受到天主亲自触碰了他们的生命,特别是他们最黑暗的部分。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怀疑祂临在的重要性,就如若翰一样。也有时候,我们甚至可能否认我们与祂的关系,就如伯多禄一样。但是,我们的心里却十分清楚,在过往的经历中,没有祂,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将临期是一个邀请,透过祂见证着真爱的榜样——教会,去让我们看到祂临在的力量,即使在这里、在此刻。若翰是首位以自己的血去作见证,并打从母胎起便由衷地知道,耶稣就是厄玛奴耳,意即:天主与我们同在。在若翰的心里,客观的现实(神迹)与最后的内心信念同时出现,这使他有力量且怀着感激之情,以喜乐的心奉献自己的生命给耶稣。


但我们需要知道,耶稣所行的神迹虽是客观的,但它们本身并不是证据:只是有信德的人才能看到和相信它们。事实上,耶稣最后说:「凡不因我而绊倒的,是有福的!」那些期待耶稣为默西亚,并渴望祂能解决所有问题、逃避生活各种挑战的人,将会完全的失望,甚至感觉到被耶稣「冒犯了」。《天主教教理》清楚地解释,各种的奇迹「不在于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或奇幻的愿望。虽然祂的奇迹是这么明显,但耶稣仍被某些人拒绝,甚至被人指控祂藉魔鬼的能力行奇迹。」(《天主教教理》548)「耶稣把一些人由饥饿、不义、疾病和死亡的人世痛苦中拯救出来,藉此展示了默西亚的征兆;但祂并非来消除此世的所有痛苦,而是把人类从更大的奴役,即罪恶的奴役中,拯救出来,因为罪恶妨碍他们作为天主子女的召叫,并造成世上种种的奴役。」(同上,549)

 

在将临期里,我们获邀与若翰一起去增加我们的信德:去深信天主的救赎工程,不会受到周遭和我们内心的邪恶力量之阻碍。当我们与耶稣结合,我们奉献我们每天的每个行动,好让我们的生活成为祂圣意计划的一部分,那时,一切都会变得有意义:爱的意义。不论在监狱里、病房里、课室里,或是在办公室里,我们内心最渴望的,就是一份保证:不会再独自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与困难,而祂的临在使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变得有意义、变得值得。为此,在这「喜乐」主日(Gaudete Sunday),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欢欣鼓舞!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2/0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3rd-sunday-yr-a/


2022年12月4日  甲年将临期第二主日 【心遇圣言】用「悔改的果实」当将临期的装饰


 用「悔改的果实」当将临期的装饰


C_16a_christmas-tree.jpeg


在我们身处的城市中,圣诞装饰已随处可见;然而,在本主日的福音(玛3:1-12)中,洗者若翰的强硬形象帮助我们避免将圣诞节与各项支出划上等号,而堕进消费主义的陷阱。他的呼吁是:「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那么,就结与悔改相称的果吧!」


「悔改」(Repentance)是原始希腊文「metanoia」的翻译,意即「超越我们的思想与理智」,也就是说:超越我们往往看待和感知现实的方式。将临期的外在神修旅程(祈祷、禁语避静、默想圣言、敬礼、修和圣事)理应引领我们进行内在的更新,反过来说,「思想的更新」 能帮助我们的生活更符合未来「天国」的价值观。


在过去的几天里,在「metanoia」的意义层面上,我有两次细小而充满意义的皈依经历。首先是,在聆听一个人向我透露自己的生活后,我理解到我对他的判断有多么的错。另一个是,我看到自己的自豪碰到挫折后而崩溃了。这些卑微细小的经历,暴露了我的愚蠢和傲慢:这些负面的感觉,解释了为何我们如此抗拒悔改。为此原因,那些触发「metanoia」的事件,往往「发生」在我们身上,而不是我们主动去寻找它们!但最初的不安,最终打开了通往内心更清晰的道路,好能够以更健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和他人。结果,以这种具体的方式感受到天国确实「临近了」我的人生。


在整年的生活里,我们总会有类似的经历,但将临期是一段特别的礼仪时间,并学习一同方法,好能在繁复的历史与事件中辨别天主不断「临近」我们的方式。当我们将自我(ego)与自己的感受放在一切事物的中心,而我们又只为捍卫安全感而采取行动时,那么不会给天主留下空间。外在来时,可能看起来十分虔敬,但又如洗者若翰所骂的法利塞人与撒杜塞人一样,我们并不欢迎天主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固然用水洗你们,为使你们悔改;但在我以后,要来的那一位,比我更强,我连提他的鞋也不配,他要以圣神及火洗你们。」(11节)相反地,从他一成不变的禁欲主义和道德正直的尺度来看,若翰意外地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开放态度。若翰的支持协助了耶稣开始祂公开的使命并显露自己是默西亚,尽管耶稣与若翰的风格截然不同。


同样,在圣母始胎无原罪节的福音(路1:26-38)中,我们会读到玛利亚愿意按天主的邀请,调整自己的人生, 而接受成为天主子的母亲。没有被原罪玷污的她,基本上不需要有任何的悔改。然而,她也需要经历一个信仰的过程,好使她的思想与心灵符合一个超出她理解范畴的计划。


远离日常事务的喧嚣,在心灵的寂静中聆听圣言的态度,能够放下安全感去作超越自身利益的选择,面对不确定性时对天主的信德……这些「悔改的果实」都应以用作装饰我们的降临期,好能真正的为圣诞节作准备。原本圣诞树上的装饰球与灯炮,象征着大自然最终克服冬天的寒冷和黑暗,并再次结出果实来滋养我们的生命。愿这些悔改的果实,也能为仍处于道德严冬的世界,带来真正的希望与光明。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2/0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2nd-sunday-yr-a/

 

2022年11月27日  甲年将临期第一主日 【心遇圣言】在将临期里, 您愿意建造一艘方舟吗?


在将临期里, 您愿意建造一艘方舟吗?


14696-istockgetty-images-plusjavierartphotography-3.jpg


今年将临期,耶稣以《创世纪》中洪水与诺厄方舟的提醒作开始。在我们的集体心灵层面上,均刻上对洪水的恐惧。以致在许多文化中,它们古代的神话故事,经常将洪灾描述为众神的惩罚。在过去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对洪水的恐惧再度出现。应该责备的不是神,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和地球脆弱的大气层。


「就如在诺厄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来临也要怎样。」耶稣在本主日福音(玛24:37-44)中,如此警告我们。「因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诺厄进入方舟的那一天,仍然没有觉察;直到洪水来了,把他们都卷去了。」耶稣强烈邀请我们去保持「醒寤」和「准备」,这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有时候,在面对影响人类的许多问题中,我们表现得好像处于否认的状态。


然而,耶稣的话不是关于恐惧,而是关于希望。在《创世纪》中的洪水,并不是关于终结,而是基于天主应许不再使用暴力来应对人类罪恶的「新开始」。诺厄方舟象征着天主为所有渴望的人,提供重新开始的开能性。方舟也象征一个安全之地,在这里,尽管有各种威胁生合的罪恶,但生命仍能得到保护和保存。


同样,将临期的开始,就是提醒末日的到来,即基督的第二次来临。「末日」是一个结束,但实际上是一个新的开始:天主的国的满全。我们需要「醒寤」和「准备」,因为进入天国的门不是「自动开启」的:这是一种恩宠,而且是需要有意识地接受和全力合作的恩宠:诺厄在进入方舟的大门前,就是要把方舟建造出来。


我们需要一艘方舟吗?其实,除了偶尔的台风在城市低洼地区造成水浸外,我们在澳门对于这种洪灾,相对也算是比较安全的。但其他类型的洪水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例如:我们被许多工作淹没,却没有给我们的神修生活和关系留出多一点的时间。我们也被负面情绪淹没,这极大影响着我们的态度和决定。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几乎无法控制的事情所淹没:一场重病、突然失业、心爱之人突然离世……然后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快将被淹死了。


将临期的这段时间,就是建造一艘坚固方舟的好时机,这样我们便能安全地在这方舟上,驶过人生的波涛汹涌的水域。当我们从一项任务冲赶到另一项任务时,切勿只是急速喘气,而是在日常工作中慢慢地深呼吸。不仅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抓着任何没有意义之物(浅薄的关系,酒精,社交媒体等),而是站在健康生活原则和良好道德选择的坚实基础之上。


在我的个人生活中,我意识到在一日结束前的静默祈祷,对防止情绪上的洪涛很有帮助。首先,我倾听我身体的感觉,尤其是最不舒服、不适的感觉:疼痛、僵硬、温度变化、烦燥等。如果我们内心的某些东西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身体总会发出信号。倾听这些信号,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回忆我们分散的思想和心灵。同时,我会深呼吸:深入而缓慢地吸气和呼气,使我们的头脑清醒、心灵得到平静,并在我们的内在自我中保持静默,而在这静默中,我们能遇见天主。请谨记,圣神是天主在我们内里的气息。


然后,我开始体验充斥着自己心灵和思想的不愉快情绪:恐惧、焦虑、悲伤、羞愧、愤怒。透过给这些情绪时间去表达自己,我首先让它们出现、尽情释放(压抑只会无济于事),然后减低情绪的波动,甚至平息,就如海浪猛烈地冲刷岸边,然后再退回大海一样。这些所有的过程,都需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即天主的临在:在一个充满着天主爱与怜悯的方舟中进行,这才能防止我们淹没在消极的想法中。


最后,我能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去与天主交流、对话,去讨论处理这些生活问题的最佳方式,并分辨出最佳的前进方向。


默祷无疑是耶稣邀请我们「醒寤」和「准备」的最佳之地。愿你的将临期成为你建造心灵与神修的方舟之时刻,这艘方舟能成为你一个安全的内在居所;在那里,你能够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并藉着它满怀希望地驶向上主的未来。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1/2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advent-1st-sunday-yr-a/



2022年11月20日  丙年  基督君王节【心遇圣言】当生活拮据时,基督依旧掌权


当生活拮据时,基督依旧掌权


download.jpg


有时候,生活总会不如意:恶劣的环境、糟糕的陪伴、错误的选择,综合起来能引致一些人在伤痛及耻辱中面对死亡,正如两名与耶稣一起被钉十字架的凶犯一样。在本年基督君王节,福音(路23:35-43)描述了耶稣与两名凶犯的对话。对于这两个即将面临死亡的可怜人来说,应该没有什麽能说、没有什麽能做。比拉多以罗马皇帝之名作的判决,注定了他们被钉十字架的死亡命运。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另一个与他们一同被钉十字架的人——纳匝肋人耶稣。兵士们在十字架上方刻着罪状「犹太人的君王」,以此嘲笑、嗤笑祂。但任何人都能看到,耶稣在十字架上时的态度,确实是高尚、堂皇的。祂的口中没有道出任何仇恨的话,只有原谅。即使在痛苦的折磨中,祂也不断向天主祈祷,称祂为「阿爸,父啊」。


其中一名凶犯也加入群众,一起嘲笑耶稣,希望祂能从十字架上下来拯救他们。但另一名凶犯则意识到,耶稣虽然是无辜的,但显然「选择」留在十字架上,背负着世人——包括他自己——的罪孽。他察觉到,相对罪恶和死亡,那份爱的威力更强大,甚至对那些自认为有权主宰历史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是邪恶势力的傀儡。


耶稣的爱和怜悯,能否救赎他虚度的生命?对他自己,这整生充满失败的人来说,难道这不是最后的机会给自己生命意义与希望?我们现今所称的「善盗」,鼓起勇气对主说:「耶稣,当祢来为王时,请祢纪念我!」耶稣的回答是真正崇高的:「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两个凶犯,两个曾虚度光阴的生命,两个最终截然不同的选择:在绝望中死亡,或将自己整个人或自己黑暗的过去托付给天主,也就是能实现受造时天主赐给的喜乐之命运。生活上可能会出错,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实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们被召叫在每天的生活中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到路环监狱探访囚犯,有幸见证了基督救赎的大能。我首先加入了由胡子义神父和真福团组成的义工队,近年该福传小团体在教区登记成为「天主教圣高比更生福传服务团」,正式成为澳门教区公教信徒善会,并获得特别许可,能每月举行一次中文和英文的聚会。在有限的时间里,义工们在探访时都会阅读一段圣言,分享和解释这段圣言,并与囚犯一起为各自及其家人的需要祈祷。除了与团体一起工作外,有些义工更会私下进行探访。


如今,因为疫情,团体不能面授聚会及探访,但惩教管理局透过狱中的设施,提供了组织在线会议的可能性。在屏幕上见面,肯定不如在场见面那般温暖,但即使在科技的限制中,圣神也一如既往地工作。

监狱中的生活,其实是充满挑战的。远离家人、远离所爱的人,往往令人难以忍受的。但对于他们中一些人来说,在监狱中度过的时间是重要的,好能理解他们的错误,并重新评估他们过去的选择。监狱也能成为一些囚犯找到天主的一个「圣殿」。


「当我在监狱外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的生命、我的家庭和我工作的价值。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天主。现在,我已经失去了一切。但在这里、在牢房中,祂终于来找我了。在这黑暗的时刻,祂陪伴着我。祂看透我过去的错误,并希望我能重新开始。从现在开始、在这牢房中,祂给我希望,眼前的困难能助我成为更好的人,能更有目标地生活。透过天主,我经验到一股内在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这些都是许多囚犯在与我们相遇后,与义工分享的想法。的确,基督能在监狱的高墙内建立祂的王权与统治。


我们往往会以一个人的成功,来衡量他的人生价值。然而,透过这些囚犯的经历,我明白到,尽管我们犯了错误,但只有当我们最终遇到能救赎我们的那一位,他能拯救我们存在的每一方面,包括罪恶、失败、痛苦和死亡;那时,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觉得充实和有意义。那就是天主的王国。任何情况——不论在医院病床、破碎的家庭中或道德上犯错时——都不会阻止基督邀请我们「与他一同为王」(弟后2:12)。祂只需要我们愿意和忍耐,正如那「善盗」一样:勇于请求祂。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1/1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hrist-the-king-yr-c/


2022年11月13 日  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心遇圣言】无一石头留在另一石头上


无一石头留在另一石头上


314730068_1288970468620672_3676077131971374480_n.jpg


我们快接近礼仪年的尾声。在本主日的福音(路21:5-19)里,耶稣以一个预言作开端,提到耶路撒冷圣殿日后被毁(这会在公元70年发生,即耶稣死后的几十年),最后更谈到了末世的终结:民族要起来攻击民族,国家攻击国家;将有大地震,到处有饥荒及瘟疫;将出现可怖的异象,天上要有巨大的凶兆。」(路21:10-11)这似乎是最近每天大家遇到困难时的描述,而我发现耶稣的话,不只是针对未来,更是针对我们的「今天」。


对于以色列最神圣的宗教建筑——耶路撒冷圣殿——的未来,耶稣持有悲观的态度, 很痛苦地说到:「当那日子一到,便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第6节)耶稣好像接受了这个现实:一个任何人类的结构,不论有多美好或多神圣的,都有可能失败和遭受破坏。耶稣没有尝试拯救圣殿:祂反而以自己的身体去代替:在祂内,人类能在圣神与真理中朝拜天主。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在希望中得救:论基督徒的希望》(Spe Salvi)通谕第24至25点中,解释我们对人类事务和组织所需要的态度。


首先,教宗指出,好的架构对于推动善和维系正义十分重要。然而,只有当人们自由地认同这些架构所倡导的价值观时,这些架构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必须要有人自由选择维护这些架构所代表和推广的善。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这种选择不能是自动的,或不能视作是理所当然、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常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代人中不断地更新。以耶路撒冷的圣殿为例,由于越来越多以色列人放弃天主盟约的精神,并转向崇尚律法主义以及肤浅地把仪式为主要表达信仰的方式,这种选择使圣殿不能再履行其使命。


在更广泛的背景下,教宗本笃十六世评论说,不论这些架构有多美好、有多善,整个人类的道德富藏,人类事务的正确状态和世上道德的幸福,无法单是经由架构而得到保证,「由于人常是自由的,他的自由往往是脆弱的,善的王国永远无法正式的在世上建立。……这就是说每个世代,都有责任重新投入艰难的探索,处理人类事务的正确方法,这个工作永不会简单完成。同时,每个世代也应该对建立令人信服的自由和善的架构而有所贡献,它可以帮助后世代的人,作为善用自由的指南,如此常在人的限度内,他们对将来提供某种保证。换言之:好的结构有帮助,不过单靠它们是不够的。人绝不可能单靠外在的而得救。」

耶稣口中「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这一句话提醒我们,任何组织或架构,即使是在教会内,也需要人拥有真正原因的意识,并懂得为此原因作出自由的选择,同时谨记我们的信任来自于天主,而非出于架构本身。


但些说话也暗示了一个现实,是许多圣人透过艰辛的方式去学习的,就是活出圣德并不是以成功或任何外在的结果来衡量,反而常是当透过失败、脆弱,甚至突然的结束时才会显示出来的。


圣达内尔.金邦尼(St Daniel Comboni)于1881年在非洲因感染可致命的热带疾病而离世,享年50岁。当时是非洲传教士的一个可怕时刻:许多的传教士离世、干旱、饥荒,还有反叛者有系统地摧毁他多年来辛苦所建造的圣堂、学校和诊所。就连他坟墓里的石头也被反叛者动过:他的遗骨散落一地。


充满活力的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1978年成为教宗,他是一个热爱远足和游泳的运动爱好者。但他在多年受尽疾病的折磨,因病导致瘫痪、无法说话和自理,最终在2005年离世。


真福富高(Blessed Charles de Foucault)经过多年沉默的见证,没有任何人愿意皈依,也没有一名兄弟加入他团体,最后于1916年在阿尔及利亚被所服务的游牧民族中几位谋杀。


我们能一直举列出许多其他的例子。关键是,在经历这些明显人类层面上的失败时,这些圣人效法十字架上的基督:祂赤身露体、被门徒遗弃、在圣城外为救赎全人类而交出自己的生命。他个人和传教使命表面毁灭,就是祂圣爱最闪耀的时刻。


最后,我们不必担心我们毕生建立和发展的架构、组织或团体的命运。「连你们的一根头发,也不会失落。」(18节)这一句的意思是,我们在每一次所付出的爱和努力,都是天主所珍视的,永远都不能被忘记。正如加尔各答的圣德兰修女的名言:「天主召叫我们,不是要我们成功,而是要我们忠信于祂。」这也呼应了本主日福音中耶稣的结论:「这为给你们一个作见证的机会……你们要凭着坚忍,保全你们的灵魂。」(13,19节)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1/1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3rd-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1月6日  丙年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心遇圣言】「永恒的爱」是「占有」的相反



「永恒的爱」是「占有」的相反

1078.jpg


有兄弟七人,第一个娶了妻子,没有子嗣就死了。第二个,及第三个,都娶过她为妻。七个人都是如此:没有留下子嗣就死了。后来,连那妇人也死了。那么,在复活的时候,这妇人是他们哪一个的妻子?因为他们七个人,都娶过她为妻。」(路20:29-33)


一向不相信复活的撒杜塞人,向耶稣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转房婚」(levirate marriage)例子,这是一种父权的制度,透过让兄弟来迎娶寡妇,以保护亡者守寡的妻子。先不要以我们现代的心态来判几这个制度。在当时女性几乎没有自主权的时代,这些律法旨在确保寡妇,特别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下,能继续生存下去。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寡妇程度上是被视为一个能被占有及被继承的「财产」。


本主日福音(路20:27-38)中,有关复活后的关系的问题,确是有关联的。在天国里,我们会认出彼此吗?我们还能保持特殊的联系和亲密关系吗?或是,我们的关系只是暂时性的,因此也不重要呢?


让我们谨记,天主创造我们时所赐给的最基本召叫,就是去爱祂、与祂共融,以及彼此相爱。我们都是彼此有着关系、联系的存有,而我们都渴望寻找一个「你」,去满足我们最深层的欲望,好能去爱、去被爱,并充满成果。一段婚姻就能有力地象征着这一个现实。


但没有人能完全满足于这种渴望。有一种「分离感」是我们每人「个性(individuality)」所固有的。我们人类的心,是如此的复杂和神秘,以致与其他人变得更亲密的需求变得无此境:即使是最深深相爱、最恒久的夫妻也能保证这一点。最后,每一段关系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的分离,以及这经历所带来之痛苦。


我们爱得越多,就会越想完全地、永远地「拥有」一个人。然而,现实不断地阻挠这种欲望。永恒的爱,是不可能的吗?所有的关系,都会以分离、离别而告终吗?


恰恰相反:在天国里的关系并不会结束,而且是会得到圆满和满足。事实上,每一种关系都是天主对人类爱的标记(在婚姻的情况下,是一件圣事),这爱的质量在十字架上完完全全地彰显出来:透过完全的自我奉献、包容一切、充满慈悲及奉献给所有人。这种爱就是透过圣神给予我们的,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在不同环境的人际关系中体验出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就是为了净化彼此间的关系,并让一切的关系完全转向天主。


在天国里,这个过程将会完成,「好叫天主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15:28)。然后,我们将会彼此相爱,而且是无需保护自我及个性的爱、不受邪恶和罪恶的阻碍,也不需要担心因死亡而导致的分离。我们会在每一个人身上,去爱天主;同时也在天主内,去爱每一个人。在天国里,我们将会在「不占有」任何人的情况下彼此相爱,就如圣父、圣子及圣神在三位一体中彼此相爱一样。


透过每人不同的圣召,在自己的尘世生活中,我们已被召叫以这种方式去爱。天主并没有贬低人际关系的价值,而是赋予了人际关系一种人类本性无法参透的深度。但是,我们透过「贞洁」的美德,去达到这个深度,而「贞洁」是一种不限于性领域的一个美德:它是按真理活出人际关系的一种能力,并以他们的最终命运为导向,那就是在天主内的共融。


教宗方济各在论及大圣若瑟时,以一个非常实在的方式,去形容这个美丽的现实:「传统上在提及若瑟时,也把他为父的称呼冠以『最贞洁』的专称。这专称不指纯粹情感上的迹象,而是表达一种与占有欲相反的整体态度。贞洁是一种在生活各方面都不受占有欲所控制的自由。只有当爱是贞洁时,才算是真爱。占有欲的爱,最终总会变得危险、束缚、窒息并带来痛苦。天主自己以贞洁的爱去爱人;祂甚至让我们拥有犯错和背叛祂的自由。爱的逻辑往往就是自由的逻辑,而若瑟懂得如何以超凡的自由去爱。他从不将自己置于中心。他懂得谦下自处,把玛利亚和耶稣的生活置于他生活的中心。」(《以父亲的心》宗座牧函,7)


当我们模仿诸圣,并尝试以这种方式去爱(我们都是如此被召叫的!)时,即使在我们不完美的家庭和团体中,天国已经与人间相遇。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已「相似天使,复活之子,天主之子」(参阅路20:36)。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婚姻会在今生结束,但我们在关系中——包括婚姻和友谊——所表达的爱,将成为永生幸福的组成部份,一旦被复活的力量转他,便永远不会消逝。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1/0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2nd-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0月30日  丙年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心遇圣言】匝凯的故事:主,请派来一个「谁」


匝凯的故事:主,请派来一个「谁」


3742839.jpg


《Anyone》是90后的美国女唱作歌手Demi Lovato的作品,她曾有一段长时间与成瘾和抑郁症对抗。这首歌于2018年录制,就在她吸毒过量险致死亡的前四天。康复后,就在2020年1月26日,她选择在第62届格林美颁奖典礼(62nd Annual Grammy Awards)上演唱这首歌,亦是她自从过度吸毒后的首次公开演出。


这首歌的歌词首先描述了她的孤独和绝望:「我试着与我的钢琴对话/我试着和我的吉他对话/我与想象力对话/向酒精倾诉/曾诉说我的秘密,直至我的声线疼痛/厌倦了空虚的对话/因为没有人再听到我的声音……没有人再聆听我/当我祈祷时,我自觉很愚蠢/那么,为何我还要祈祷呢?/若没有人在聆听……」


但在如此绝望的句子后,这首歌以一个令人心碎的祈祷、一个呼喊作结:「任何人,请赐我某人(anyone)/主,这里有某人吗?/我真需要有一个『谁』(someone)……」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类似的呼嘁。我们都需要一个一个「谁」:一位能真正理解脆弱与孤独的「谁」、一个在我们挣扎奋斗时能陪伴我们身边的「谁」。而这个「谁」需要是真实的,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谁」,正如Demi Lovato所表达的那样。针对这种深层次的绝望, 若天主只被贬至抽象的概念或复杂的伦理规则,那一切也是徒然的。


我想象匝凯这位严厉的税吏,心里也有同样的需要、呼喊和祈祷。我们在本主日福音(路19:1-13)中听到他的故事。明显地,匝凯拥有足够的权力和财富来享受生活。在现实中,他可能会感到一种空虚,而这份空虚应该无人、无物能填补,即使是那些认为他不洁、不能被救赎的虔诚宗教人士也不能填补。但是那天,尽管他拥有很高地位,但个子矮的匝凯并不羞愧地爬上一棵桑树,全为一睹耶稣的风采。或许在他的内心,也有同样的祈祷回荡:「任何人,请赐我一个「谁」/主,这里有某人吗?/我需要一个「谁」。确实,那「谁」就是耶稣。


只需要一眼,耶稣就看透到匝凯的心,更听到他内心的祷告,而匝凯亦欣然接受了耶稣的邀请:「匝凯,你快下来!因为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他觉得耶稣与其他人不同,他的眼光远远超出他的众多罪过和错误,而他更新的自己亦最终能出现。一个不同的未来,是有可能的。


我们都知道故事余下的部分。耶稣甚至不需要责备他或警告他需要弥补自己的罪过。匝凯自己被天主的慈悲所感动,而成为怜悯他人的人:「主,你看,我把我财物的一半施舍给穷人;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以四倍赔偿。」耶稣则总结道:「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因为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被耶稣改变的人,一个终于找到天主的恩宠和真正自己的人。那么,新的生活才真正成为可能的。


但是,若这福音只是过去的一个故事,那么对于解决我们各自的孤独、回应我们绝望的呼喊,便没有大的帮助。作为匝凯,我们也需要在「今天」遇到那位「谁」,一个有血有肉的「谁」,以耶稣同样慈爱的目光注视我们,这目光能拥抱我们所有的痛苦,以及开启更好的将来。


这就是为何耶稣继续通过教会——祂的奥体——与所有不同时代的人相遇,这个教会就是由真实、具体的人(如我和你、像匝凯一样)组成。有时候,我们的生命也曾经历过天主慈悲的转化力量,因为「某人」以耶稣的怜悯姿态去注视我们、拥抱我们。这「某人」可能是我们的家人、老师、朋友、同事、医生,甚至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遇上的一个普通基督徒。我们的内心在他们身上认出了耶稣。如果我重新回顾我的生命,我知道这些「某人」曾拯救了我,以免我迷失。


基督宗教不仅是过去事件的回忆,或是对某些教义的重复;基督宗教是一个可能性,去给予我和所有人,不论生活多么悲惨,透过见证基督的人之言行和选择,就在这里、就在此刻去经验基督的临在。


我知道教会是由罪人组成,正如我、正如匝凯一样。但同时请睁开双目,耶稣今天可能藉着「某人」与你相遇。不要停止相信这一点。谁知道呢?今天,你甚至可能成为那些绝望者的「谁·」,他们可能透过你这个「某人」经验天主的慈悲。也请相信这一点!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0/2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1st-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0月23日  丙年常年期第三十主日【心遇圣言】诚恳与怜悯:康复的第一步


original.jpg



在现实中,成瘾、沉溺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手机瘾」是最明显的,但其他可能潜伏在我们内心深处而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可能沉迷于物质、人际关系、不健康的心态,甚至沉迷于别人对我们的意见或评价。


有些习惯性的罪过,也算是一种成瘾。理论上,只有运用我们的意志,便能悔改、改过自新。 但很多时候,不论在大事或小事情的选择上,我们都会面临性格的软弱,和带着从前失败过的羞愧,无法从根本上作出改变。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错误的,但仍然犯同样的错,正如圣保禄所说:「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因为照我的内心,我是喜悦天主的法律;可以,我发觉在我的肢体内,另有一条法律,与我理智所赞同的法律交战,并把我掳去,叫我隶属于那在我肢体内的罪恶的法律。我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罗7:19,22-24)


有一个名叫「戒酒无名会」(Alcholics Anonymous,AA)的全球性计划,能让酗酒者及滥药者从成瘾中康复过来。这个计划包含12个渐进的步骤。首个步骤就是要说一句非常有力的声明:「 我们承认我们无能为力对付酒精(或其他的东西),而我们的生活已变得不可收拾。」即使一个上瘾的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但停止上瘾的漫长旅程就是从「承认」这一点上开始。


第二个步骤与第一步同样重要:「我们相信,有一个比我们本身更大的力量,这个力量能恢复我们心智健康和神智清明。」对于我们信友来说,这种力量无疑是天主和祂的恩典。在康复的路上,我们永远不应放弃这样的信念:即使我们遭受许多挫折,天主也不会在我们的软弱中抛弃我们。第三个步骤,就是这种内在确信的结果、向天主降服:「作出一个决定,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生活,托付给我们所认识的上苍(天主)。」(参阅香港戒酒无名会)然后,所有其他的步骤都很自然地从这些基本步骤上出发。令我惊讶的是发现,真正具有力量改变我们的祈祷,往往都是遵循着类似的模式。


在本主日的福音(路18:9-14)中,祈祷的主题再次以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比喻来表达。耶稣透过两种祈祷方式的结果,来说明祂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故事中,一个法利塞人和一名税吏同时在圣殿里祈祷:在当时的社会中,税吏是一种败坏的职业而被公开鄙视的罪人。他们的祈祷内容和态式截然不同。法利塞人往往是非常虔敬的宗教人物,但正如福音所述,他倾向于自视为义人,并轻视其他人:「天主,我感谢你,因为我不像其他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每周两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献十分之一。」耶稣说,天主不会欣赏这种祈祷,但可惜地,法利塞人好像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祈祷哪里不对的:他并没有通过「戒酒无名会」的第一个步骤。


「税吏却远远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吧!』」与法利塞人相反,税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公正的行为,以及他卑劣的职业。他可能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没有成功。就好像任何成瘾一样,改变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变,是一个充满「尝试」和「重复犯错」的漫长旅程。


然而,圣奥斯定认为税吏的祈祷,表明他内心已经开始痊愈:「税吏离开时痊愈,这并不出奇,因为他并不羞愧于自己感到疼痛的地方。」(《讲道集》351)透过前往圣殿,即使知道自己仍然不洁和羞耻,但表明仍有希望为自己失败的生活作出补救,这不仅要归功于他的意志力,但最重要的是,全因天主的怜悯与恩宠,单靠个人的意志是肯定不足够的。


这个主日,我们需要听从耶稣的提醒,不要像法利塞人般堕入「在天主前自为是」的陷阱。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渴望为一个现实欢呼:为天主而言,没有玷污的生命是不能被救赎的,但前题是,我们先要有勇气迈出康复的第一步骤:谦卑地承认自己的成瘾。这是本主日——也是普世传教节——我们可以传递给世界的一个美丽的「好消息」。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0/2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0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0月16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心遇圣言】坚持祈祷所需要的信心


310604910_1268339124017140_9202472788796225648_n.jpg


坚持祈祷所需要的信心


被人跟纵及骚扰是极度不安和令人厌烦的。相信我,可惜我曾遇到一些类此的不愉快经历。因此,我完全理解在本主日福音(路18:1-8)的比喻中,那位不义法官的反应:为那不断烦扰他的寡妇伸冤,只为了不再让该寡妇纠缠自己。


这种坚持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变得完全合理的:第一是追求公平正义,第二是在祷告中祈求。在任何其他情况下,这都是十分讨厌的。透过幽默地将这两种情况放在一起,耶稣再次突显自己是一名出色的讲故事者,并有效地带出自己的观点。


但这样究竟有甚么意思呢?我们明白那不义的法官「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这性格只是一种修辞,当然不能作为比喻来形容天主。不幸的是,我们经常将天主视为一个随意的人物。只要我们可以找到某种特殊的祷文、礼仪或敬礼,我们就可以「操纵」祂,以为只有我们坚持祈祷,才能说服天主给我们想要的东西,不管我们的要求有多好。祈祷不只是恳求,更是聆听。


要理解这个比喻,便需要着重于那名寡妇的信德。那名寡妇坚持她自己的要求,因为她深信自己要求的原因是善的。她认为自己所要求是公义的,她对此充满信心。


鉴于天主不像这位法官般武断和轻率,祂认为我们都是「祂所拣所的」,因此我们能自问:我是否深信我所祈求的是甚么?我是否对天主全然开放,藉着祈祷,让天主炼净我内心的同时,我亦炼净我祈求的内容?


一个例子。你们许多人都知道力克.胡哲(Nick Vujicic),他1982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出生时已没有手也没有脚。当他十岁时,曾意图自杀,因为他不能理解一位慈爱的天主,如何将他创造得如此缺陷。但是,他每晚坚持祈祷,流着泪地祈求天主让他奇迹地长出四肢……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自己枕头全湿透了,但仍然没有四肢。


在他15岁时,当他在福音中阅读到,耶稣如何医治生来便瞎眼的人(参阅若9),便发生了转变。耶稣说,那瞎子天生便是如此,好能让天主的作为能藉着他彰显出来。正如力克忆述:「在那一刻,信德来到我这里,而我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平安。」他意识到,在他的奋斗中,他并非独一无二的。他开始接受及拥抱自己缺乏四肢的事实,并透过学习不同的技能,让自己能培养高度自主及专业上的能力。


正如那坚持不懈的寡妇一样,力克不停地敲上主的门,但这一次,他怀着坚定、不被动摇的信念,深信天主不会犯错,深信天主对他有一个美善和喜乐的计划,而且为了完成这计划,天主美妙地创造这样子的他。他只需要发现这计划是甚么。


力克曾在祈祷中说:「天主,祢欠我一个解释!」他坚持他的祷告需要有一个答复。他慢慢地明暸,他生命的目的就是要为其他人给予希望:「我开始将我失去四肢的事实,视为一种资产。不会说我语言的男女和小孩,只要看到我便知道我已经克服了许多挑战。他们知道,我的课堂一点来得也不易。」


时至今日,力克拥有一段美满的婚姻,并育有四名子女,同时是一名畅销书的作家,也是一名广受欢迎的励志演讲者。他走遍世界各地,为受苦者带来希望,为许多面临绝望的人加强信德。他说:「有时候我们等待奇迹,即使我们没有得到奇迹,但有时天主想使用我们作为奇迹。」


这个坚持寡妇的比喻,并不是一个故事,去指出要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停地祈祷。这比喻鼓励我们在祈祷时继续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困境中,透过我们不同生活环境的经历,有个「爱的命运」确实在等待着我们。我们需要相信,在此世上,带着自己的局限和恐惧,可以完成天主为我们安排的计划;祂的计划,都是为我们、为他人的美善和祝福而设计的———不论别人怎么想,就是一个能让生活都富有意义、充满目标的计划,。


这份信德,就是耶稣希望我们拥有的:面对着自己的局限、内心的挣扎,以及最暗藏的恐惧,我们仍然耐心地跪下,不是期望这一切奇幻地消失,而是为让天主通过一切遭遇,使我们为世人转化为一个「爱的奇迹」。虽然常常世人跟那位法官一样地「不敬畏天主也不尊重人」,这种祈祷会使许多在痛苦当中人感到希望。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0/1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9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10月9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心遇圣言】耶稣治愈之爱,拥有探入内心的力量


耶稣治愈之爱,拥有探入内心的力量


309885243_1262496837934702_982694633317662962_n.jpg



有一次,我因皮疹而到访一名皮肤科医生,我以为医生只会处方一些药膏给涂上。没想到,他竟然问我的饮食习惯、睡眠模式,最重要的是,我整个人的心情和情绪状态。那位医生帮助我意识到,皮肤和情绪之间,原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我们免受会损害细胞的外在因素和影响。 在皮肤下,血管和汗液均能调节人体温度。 许多神经线也是与皮肤相连,而皮肤向大脑提供有关来自外在的疼痛、快乐、温度和压力的第一手信息与信号。


我们的皮肤与情绪的联系,特别是与压力的联系,在医学文献中有充分的记载:皮肤疾病与我们处理情绪和人际界限的方式,有着互相影响,也就是我们如何活出我们生活上的各种关系。试想想:一个错误的词或一个愚蠢的行为,可以使皮肤中所有血管张开,使我们脸颊通红。


这种思想、情感与肉体之间的联系,在严重的皮肤疾病中更为明显:我们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继而影响我们的皮肤状况,再引起一些导致社交心理等问题的疾病,导致我们生活中的人类关系,最终造成孤立和痛苦。例如,当前爆发的猴痘病列的国家,正面临严重的歧视问题。


痳疯病是以上解释之情况的一个更有力的例子。有趣的是,这种疾病是由一种杆菌引起,会首先损害靠近皮肤表面的神经系统,而非想象中的皮肤本身!


过去,这种传染病会在社会中造成耻辱,因为患者的四肢——特别是面部——会严重毁烂毁容,使感染者被视为社会的贱民,被迫与世隔绝、与宗教隔绝,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可言。从前,痳疯病患者被视为是天主的诅咒。可幸的是,我们现在知道痳疯病并不容易传播,若在早期发现的话,更是能够完全治愈的。


难怪在本主日的福音(路17:11-19)中,耶稣非常愿意治愈十个在远处高喊的痳疯病人:「师父,耶稣,可怜我们吧!」耶稣降生成人,就是为了消除每个人与天主之间的所有障碍,包括痳疯病的诅咒。透过按派谴他们到司祭检验,耶稣邀请痳疯病人去开始一个信仰的旅程、去对祂完全信任,司祭最终会证明他们的痊愈,并让他们回复正常的社交和宗教生活。


在他们前往司祭的途中,治愈的过程便开始了;这是要强调有必要先踏上一个有不同的阶段的内里转化之旅程,天主的治疗才能触及心灵的最深层位置,并渗透到我们整个人生中。


一个恰当的例子:九个痳疯病人洁净后没有回去耶稣那里,只有那名撒玛黎雅人,「就回来,大声光荣天主,并且跪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15-16节)就是这个举动,撒玛黎雅人展示出所领受的恩宠,这份恩宠是透过耶稣治愈的神迹,超越了他的皮肤并进入到内心深处。在被治愈后,他没有简单地回到原来的生活方式,而是变成了一个更新的人。他明白到耶稣比任何疾病、罪恶和死亡都强大,是一切力量的泉源:天主的慈悲和爱。只有紧紧的抓住耶稣,他才能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他人的隔绝、与天主的距离。这才是真正治愈的地方,是真正的奇迹。


另外的九名痳疯病人则维持在「皮肤」、表面上,而我是理解他们的。当生活和各种事情变得不舒服、不顺遂时,我们只会求天主给予一些纾缓,好能帮助我们在身体上、情感上、神修上、社会上及经济层面上活得更舒适一点。但这都只是表面上的幸福,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幸福,因为其他的麻烦事情总会无可避免地发生。那名撒玛黎雅人继续他的神修旅程,最终会引领他到达真正的治愈和救赎:「起来,去吧!」耶稣最后如此告诉他,他用了这两个有力的动词,让我联想起「复活」。撒玛黎雅人顿时成了一个新人,有了新的生命。


在我本周的祈祷中,我希望避免向耶稣只是寻求一种神奇的药膏(好像我向皮肤科医生请求的一样),来减轻我内在和外在的痛苦,而是祈求继续我的旅程所需要的力量与感恩,并与祂在一起,前往我的耶路撒冷、我的真正与深层的治愈之路。灵修上地说,若我们不为植物根部浇水,只洗净植物的叶子便变得毫无意义。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10/0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8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9月25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心遇圣言】【心遇圣言】服务「为王」的特征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9/3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7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9月25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心遇圣言】只有爱才能填满极大的深渊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9/2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6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9月18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心遇圣言】从不诚实到团结:精明管家改变的旅程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9/1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5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9月11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心遇圣言】从迷失者到成为追寻者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9/0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4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8月21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心遇圣言】谦逊的窄门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8/1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1st-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8月14日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主日【心遇圣言】照耀人类黑暗的火焰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8/1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0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8月7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心遇圣言】仰望与向内看:觉悟意识的必要性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8/0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9th-sunday-ordinary-time-yr-c/?fbclid=IwAR2HAPoXJcfcJilv0QQ894zURhZNGK7gP21StC131BLNh4Spg1R6yT7WpfI


2022年7月31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八主日【心遇圣言】经济危机下,商业领袖的召叫与使命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2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8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7月24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心遇圣言】莫怕求、莫怕找、莫怕敲。厚着脸皮的祈祷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2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7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7月17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心遇圣言】疫情下,玛尔大与玛利亚的和解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1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6th-sunday-ordinary-time-yr-c/


2022年7月10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心遇圣言】當代的撒瑪黎雅人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0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5th-sunday-of-ordinary-timeyear-c/


2022年7月3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心遇圣言】赤足踏进社会的黄金麦田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7/0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4th-sunday-of-ordinary-timeyear-c/


2022年6月26日  丙年常年期第十三周  "值得渡过的生活,值得踏上之旅程"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6/2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0th-sunday-of-ordinary-timeyear-c/


2022年6月19日    丙年基督圣体圣血节  "藉着圣体圣事,让圣神弥漫整个人生!"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6/1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orpus-christ-year-c/


2022年6月12日  丙年天主圣三节「 “我的一切都是你的。” 天主圣三与人分施的圆满之爱」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6/1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trinity-sunday-year-c/


2022/06/05   丙年五旬节 ~ 圣神降临节「圣神,请祢在我内嘘气!」 呼吸的灵修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831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6/0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pentacost-year-c/


2022/05/29   丙年耶稣升天节   离开前的逗留:耶稣升天与圣神降临之间的珍贵时刻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805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5/2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ascension-sunday-year-c/


2022/05/21  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治愈您的记忆,领受基督的平安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771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5/2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6th-sunday-year-c/

2022/05/13  丙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如同我爱了你们”:真理中的爱德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740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5/1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5th-sunday-year-c/


2022/05/8  丙年善牧主日   “牧养及教育的秘密喜悦”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704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5/0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4th-sunday-year-c/


2022/05/1  丙年復活期第三主日:   “走出羞愧,踏進新生命”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673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29/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3rd-sunday-year-c/

2022/04/24   丙年復活期第二主日 (慈悲主日) :  触摸与否?复活节的经验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647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2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2nd-sunday-year-c/


2022/04/17  丙年復活主日 : 面对空虚的勇气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618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1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aster-sunday-yr-c/


2022/04/10  丙年基督苦难主日 (圣枝主日) 平庸的恶,非凡之爱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index.php/show/52595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0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palm-sunday-yr-c/?fbclid=IwAR3Ov2FEvVv0TmhVjAswPGzPlzQa1iKKkPI35p9ifNlv-mwD-DzK1SLb-Xo


2022/04/03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橋樑:法律與憐憫的張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569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4/0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lent-yr-c/


2022/03/27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能改變世界的擁抱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539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3/25/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lent-yr-c/

2022/03/19  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 四旬期的選擇:找代罪羔羊或皈依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502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3/1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lent-yr-c/


2022/03/13  丙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外在的黑暗,內在的光明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466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3/1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sunday-lent-yr-c/


2022/03/06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四旬期:一个信德的旅程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429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3/0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st-sunday-lent-yr-c/


2022/02/27  丙年常年期第八主日:  出于真心的珍宝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383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2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8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2/20  丙年常年期第七主日: 给有耳细听的你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347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18/he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1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7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2/13 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不容易認出的「真福」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324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1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6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2/06 丙年常年期第五主日:   走出黑暗的深渊,踏进真实的生活

* 简体字:

 https://www.xinde.org/show/52290

* 繁體字: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2/0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5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1/30 丙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以勇氣與希望迎新歲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28/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sunday-ordinary-yr-c/


2022/01/023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天主聖言主日 能聽到的聖言,能看到的大愛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21/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sunday-ordinary-yr-c/


2022/01/16  丙年常年期第二主日:勿摆脱那些空缸子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14/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sunday-ordinary-yr-c


2022/01/9 丙年主受洗節 :  愛,排行首位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0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hristmas-year-c-2/


2022/01/2 丙年主顯節:  觀星者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2/01/02/heartfully-meeting-the-word-epiphany-year-c/


2021/12/25:丙年聖誕節: 對於愛,沒有「PLAN B」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1/12/2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christmas-year-c/


2021/12/19 丙年將臨期第四週:愛的召叫,終生的熱忱

https://www.oclarim.com.mo/zh/2021/12/17/heartfully-meeting-the-word-4th-advent-year-c/  


2021/12/19 丙年將臨期第三週:因為祂關心我,我才能改變

http://www.oclarim.com.mo/zh/2021/12/10/heartfully-meeting-the-word-3rd-advent-year-c/


2021/12/5 丙年將臨期第二週: 在荒野中尋找平衡

http://www.oclarim.com.mo/zh/2021/12/03/heartfully-meeting-the-word-2nd-advent-year-c/


2021/11/28 丙年將臨期第一週:默禱:專注地等待,細心的發現

http://www.oclarim.com.mo/zh/2021/11/26/heartfully-meeting-the-word-1st-advent-year-c/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