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開端

發佈日期:2020/12/17
  • 分享至:

當達尼爾.金邦尼( Daniel  Comboni )在非洲進行第八次傳教旅程而橫度沙漠之際,常常想起義大利北部加爾達湖( Lake  Garda )的湖水,因為那正是他的故鄉。他的故鄉利摩肋 (Limone)就座落在湖邊的山坡上,由山坡眺望過去,美麗的加爾達湖景色盡收眼簾。一八三一年三月十五日,金邦尼就在這裡出生。他的父母是普通的農民,擁有一個小而美的檸檬園。金邦尼的父親為幫補生計,也在當地擔任園丁;他的母親是家庭主婦,生了八個孩子,除了最年長的哥哥能活到廿一歲外,金邦尼是唯一倖存的孩子。

2 - Limone sul Garda, il Teseul.jpg

一個聖召的誕生

金邦尼在村內一所規模很小的學校讀書,成績非凡,他在這所學校就讀到十一歲。父親知道金邦尼在學術方面很有天份,便安排他往維羅納繼續升學,在教區修院當走讀生(編按:所謂「走讀生」是不同於住在學校內的「寄宿生」,每日下課後必須離校,生活住宿自理)。第二學年的開始,由於父母不能負擔所需的費用,金邦尼已準備返回家鄉利摩肋;幸而,尼古拉斯.馬扎神父(Fr.Nicholas  Mazza    ),一位維羅納的神父,開辦了一所學校,專收容那些有才華、但家庭不能負擔學費的孩子入讀。一八四三年二月,金邦尼獲得該學校的入學許可。

十五歲那年,金邦尼讀了一本有關日本殉道聖人的傳記,初次感到很想成為傳教士。這本書讓他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著夢想。在馬扎學院的日子裡,金邦尼逐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這種渴望,而學院的環境也玉成這件事。此外,馬扎神父十分關心非洲,也對於自己的學校所教育出的青年能否教育非洲的青年很是關切。

馬扎神父的舊日學生安傑洛.文高神父在非洲的蘇丹待過一些日子,恰好返回維羅納尋求協助,並在母校馬扎學院進行演講。金邦尼在一八七六年所撰寫的生平和工作概述之中,清楚地指出了他傳教聖召的起緣與文高神父的來訪有密切關係。金邦尼寫道,文高神父的到訪帶來了兩個效果:首先,馬扎神父決定訓練那些有意願前往非洲工作的學生並且派遣;此外,在一八四九年一月,當時年僅十七歲的學生金邦尼,跪在馬扎神父跟前,表明願意奉獻一生為中非洲工作。藉著天主的助佑,金邦尼自始至終從未違背那次承諾。

金邦尼從此開始修習鐸職課程。在以後的幾年裡,他為了準備前往非洲工作,特別學習了一些實用的科目,例如醫學等等;一八五四年十二月金邦尼順利晉鐸。不久之後,因為學校附近的維羅納周圍村莊突然發生黑死病,金邦尼被派往協助其中一處村落,他的醫學知識得以派上用場;其後當地官員致函給他以表謝意。


痛苦的抉擇

金邦尼在前往非洲的兩年之前,曾經陷入痛苦的思考與抉擇。一八五七年,馬扎神父決定派遣考察隊,沿著尼羅河設置傳教站,金邦尼便是其中的隊員之一。然而在此之前,金邦尼很擔心在自己離去以後沒有人能照顧父母親。他曾寫信給利摩肋的堂區神父說:「我內心感到很煩亂。正如我曾常常對您說,我內心很想從事傳教士的艱苦工作,而且在過去八年以來,我一直想起中非……但是,我很擔心年邁的父母。如果我放棄去外地傳教的念頭,那麼,我的餘生就要過著殉道者的日子,因為自我十四歲以來,便一直懷有這樣的渴望;然而,如果我前往傳教的話,我將會使自己的父母成為殉道者。」

2 - Don Mazza benedice 1857.jpg

金邦尼決定:「既然自己是那麼千頭萬緒,我想我應做一次退省,向我的信仰和我的天主求取忠告。祂是公義的,掌管萬物,祂曉得如何帶領我脫離這死胡同,使一切順利並安慰我的父母。」他在退省後寫道:「我從天主和從人那裡取得了忠告,我相信,參與傳教事業的意念就是我真正的聖召……我的神師馬拉尼神父已告訴我,他十分了解我的生活……他可以向我保證,我前往非洲傳教的聖召是他所看到最清晰、最明顯的聖召。」金邦尼的退省神師已認識他好幾年,他幫助金邦尼明白,目前只要專注於自己能在非洲做些什麼。此外,金邦尼告訴父母,由於氣候的關係,傳教士將每兩年左右才能回家一趟。




 
瀏覽次數:415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