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金邦尼的遠見

發佈日期:2020/12/17
  • 分享至:

金邦尼的聖召與決定前往非洲的動機,與他成長的年代息息相關。這是個充滿巨大變動的時代。這也是個理性主義主導的時代:科學的進步使人懷疑自己所相信的一切。金邦尼出生後不久,歐洲於一八四八年經歷了「革命的一年」。德國與義大利力求獨立。在英格蘭,工業革命正值方興未艾之際,恩格斯與馬克斯亦著手寫作革命思想的作品。拉丁美洲各地的獨立運動則如雨後春筍。這時,歐洲各國紛紛前往非洲冒險,力圖在那裡建立自己的勢力。這也是英格蘭藉著奴隸買賣而致富的時代。世界正處於莫大的動盪中。金邦尼既是這世界的一員,自然也得投身其中。


夢想

一八六五年,金邦尼寫信給一位朋友,說:「要記住,我不能拋棄非洲和與它有關的一切而活著。」這渴望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從很多事物中衍生和堆積起來的,其背景就是金邦尼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從金邦尼的家鄉利摩肋,能眺望加爾達湖和仰望山區。金邦尼時常凝望湖水和山丘,仰觀日月星辰,並漸漸地意識到自己的渴望。金邦尼住在大自然美麗的懷抱裡,他有充足的時間沉澱、默觀和夢想。他閱讀有關日本殉道者的著作時,心裡感到非常滿足,並夢想類似的事情能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一切都有助於他選擇將來想做的事情,也幫助他決定成為傳教士。

giappone.jpg

更重要的是,金邦尼的渴望並非出於冒險精神,而是出於一種獨特的傳教情懷。金邦尼受到日本殉道者生平的影響,懷著年輕人的熱忱,感到自己也想成為殉道者。這種渴望在他心中日漸強烈:金邦尼逐漸意識到,對他來說,實際的殉道不是重要的,而是成為傳教士,因為度傳教士的生活,也須奉獻給天主,如同殉道一樣。漸漸地,他的渴望終於在非洲得到實現。


從夢想到行動

金邦尼的渴望和夢想在經歷了種種際遇,得以不斷成長和澄清。其中,就是他在馬扎學院,與重獲自由的埃塞俄比亞奴隸 ‒ ‒ 巴切特.卡安達之間所建立的友誼。跟這位朋友談及奴隸制度、聆聽文高神父的談話、會晤文高神父帶來維羅納的其它非洲學生,這一切都有助金邦尼的渴望和夢想找到清晰的焦點

金邦尼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人,他發現了自已真正願意做的事情,也使他成了當時的風雲人物。十七歲那年,金邦尼意識到非洲人民正忍受著極大的痛苦,覺得要把福音帶給被奴役和受壓迫的人,於是他直接投身其中並冀望能幫助他們消除或減輕這些痛苦。他回顧當時的人事物,細看自己過去夢想和渴望的生活,開始感到自身的幸福和滿足,跟非洲的幸福和滿足息息相關。

金邦尼能透過不同的途徑尋找天主:在加爾達湖、山谷、星辰,尤其在自己的希望、渴望和夢想中找到祂。金邦尼也重視夢境,視夢境為一種真實。他部份的經驗是直覺,部份是天主的恩賜。金邦尼意識到,天主在他生命中臨現和行動,賜給他生命。他對自己生活的直覺雖然只是一種短暫的感覺,但他卻沒有把這種感覺擱置一旁而棄之不顧。相反地,他持守這些感覺意念。希望、渴望,年幼時懷有前赴日本的夢想,聆聽文高神父的談話,還不斷想著自己可以為天主做些什麼。這一切都激勵著年輕的金邦尼引發內心的想望和傳教聖召。



 
瀏覽次數:449

回最頂